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708篇
大气科学   1045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陆态网络)中观测数据处理的期数过少或解算成果的坐标系统不统一等问题,该文在ITRF2008中对陆态网络239个GNSS基准站从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的观测数据进行解算,获取站点的坐标时间序列,估计了站点的水平和垂直运动速度场,并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特征。结果表明:GNSS基准站在ITRF2008中的坐标时间序列整体上符合线性变化趋势,东西方向的幅度变化大,高程方向受观测噪声的影响较大一些;高程方向相比较水平方向的年周期性更为明显;水平速度场明显有自西向东运动的趋势,且西藏块体中测站变化最为明显;垂直运动速度场中,华中、华南、华东块体中测站存在较低速率的下降,其他块体的测站存在较低速率的隆升。  相似文献   
72.
使用测高卫星Jason-2传感器地球物理数据记录(sensor geophysical data record,SGDR)的近海海面高观测数据,基于最大似然估计4参数法,对波形数据进行重跟踪。考虑到星下点沿轨方向前后相邻海面高观测值中高频改正信号具有相关性的特征,提出了确定海面高的最优高斯低通滤波半径选择的技术方法,即对星下点沿轨方向观测值进行差分计算,形成差分数据序列,根据序列的相关系数性来确定滤波半径。对于SGDR数据,若对其进行低通滤波,建议滤波半径选为2 km,既可抑制沿轨海面高数据的高频误差,又可保证该数据没有被过度平滑。研究成果可为充分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建立高精度近海海面高模型提供参考,进而促进高精度陆海无缝垂直基准的技术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3.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内广泛发育二十二站组,其形成时代及物质来源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的基础上,利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探讨了二十二站组形成时代、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及沉积物来源.测年结果显示132个测点年龄主要分布在4个群落,分别为508.3~492.3 Ma;486.9~435.5 Ma;278.3~254.2 Ma;209.5~178.1 Ma.本次获得二十二站组最小碎屑锆石年龄为178.1 Ma,并结合漠河盆地东西部碎屑锆石的年龄,综合认为二十二站组形成时代应为中晚侏罗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十二站组砂岩的稀土元素与活动大陆边缘的稀土元素曲线吻合较好,且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La、Th、Zr、Hf),地球化学特征与活动大陆边缘相似.综合古流向、源区母岩分析、碎屑锆石测年分析、微量元素特征等诸多因素,本次研究认为本区二十二站组砂岩的母岩主要来源于盆地南缘广泛分布的前中生代沉积-变质基底(兴华渡口岩群、佳疙瘩组、额尔古纳河组等)及各期中酸性火成岩.  相似文献   
74.
利用地面区域自动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百分位方法,对2008—2017年5—9月鄂西南极端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卫星云图TBB和NCEP 0.5°×0.5°再分析场资料,对典型个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鄂西南小时强降水和日降水量极端阈值范围差别较大,各站降水极端性程度没有可比性。小时强降水和大暴雨出现频率高的站点主要分布于有地形辐合和地形抬升的山脉四周,小时强降水多发生在00:00—03:00和16:00—19:00时段;(2)鄂西南极端降水发生最多的是东南部海拔高度相差大的鹤峰附近,低空急流和地形作用,使中尺度对流系统在东移过程中存在后向传播,导致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3)对于不同时期的极端降水过程,其形成的热力、动力作用和垂直结构均不相同,6月的暖区极端降水,热力作用占主导,高层系统先于低层发展,而9月极端降水锋区明显,以动力作用为主,系统整层发展加强。  相似文献   
75.
76.
赵克崴  王盛坤 《黑龙江气象》2019,36(2):41-42,46
迁站造成气象要素观测的不连续,对资料代表及资料使用带来影响,利用哈尔滨2009-2012年新旧站址同期对比观测数据,分析近地面风观测资料的差异,新址风速明显大于旧址,最大超50%,风向也有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甘肃崆峒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址气象要素对比观测数据差异,选用2016年1~12月新站和旧站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要素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利用均值差异、相关与回归、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新旧测站气温差异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新址气温、气压均低于旧址,风速高于旧址,降水量、相对湿度差异大,变化无规律,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观测场周边环境的不同造成;新址与旧址气温存在高度正相关,两站气温差异不显著,可以合并计算,研究结果可为资料使用者提供订正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渤海海峡海岛站与沿岸站大风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渤海海峡5个海岛站和3个沿岸站1年的大风资料,在每月大风日数、风速、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主导风向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渤海海峡大风如下结论:大风的风力以6~7级为主,南部比北部更易出现大风,且风速也较大;出现大风的最高概率为57.5%,即平均不到2天就出现一次;海岛站与沿岸站大风风力极值相差最大为20.8 m/s;极大风风速43.2 m/s,创历史最高纪录;风速的月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两峰两谷形势;大风年主导风向为NW-NNE,风速以偏北大风和偏南大风较大,而偏西风和偏东风较小;具有典型的季风性气候特征,冬季以偏北大风为主,夏季以偏南大风为主,春、秋季偏北大风和偏南大风交替出现;综合应用海岛站和沿岸站大风记录,能更加准确反映渤海海峡大风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79.
河道站水文资料整编综合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大兴  周忠远 《水文》1995,(4):20-23,34
河道站水文资料整编综合系统舒大兴,周忠远(河海大学水文系)1前言随着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微机应用已遍及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计算机软件水平的提高,计算机能为人们提供智能型服务。例如,ARCINFOR-地理信息系统;E...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