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9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727篇
测绘学   432篇
大气科学   959篇
地球物理   597篇
地质学   801篇
海洋学   372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CAW600SE型自动站是气科院和天津气象仪器厂共同研制,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采集器作为核心部件。它可靠性高,平均无故障时间达2000小时以上。2002年8月18日在我站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以来,总的来说是可靠的。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为突出的是采集器与主控微机之间通讯失败,本文将我站处理该故障的检查排除方法加以总结,供各安装CAW600型自动站的观测员借鉴。  相似文献   
92.
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调整模式大气的云微物理变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种简单云分析方案, 用于由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反演中尺度大气模式初值分析中的云微物理变量(云水混合比和雨水混合比)和空气湿度变量(比湿),使模式积分初始场反映出观测空间的云微物理特征以及哪些空间位置上的大气处于饱和状态。应用于2002年6月梅雨期安徽省马鞍山市一次降水过程的临近数值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式预报的大气综合反射率与雷达观测的回波图像相近,由云微物理变量变化表示的模式云系演变与雷达观测的回波图像一致, 伴随模拟的中小尺度云系, 模式大气能很快调整出合理的中小尺度流场辐散、辐合结构;它们明显好于模式初始场不引入雷达反射率时的结果,即这种方法对改进临近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
罗天虎 《贵州气象》2004,28(Z2):57-59
利用遵义县1961~2003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遵义县雷暴的时空分布特点作初步统计分析,并计算遵义县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年平均密度,划分防雷类别,对遵义县开展防雷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遵义县的综合防雷措施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4.
应用IAP9L-AGCM对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的预测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中科院大气所9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IAP9L—AGCM)和IAP—ENSO预测系统对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实时集合预测及其检验。结果显示,IAP9L—AGCM较好地预测出了2002年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的分布形势,如华南、我国西部多雨,黄河和长江流域之间大范围干旱等;850hPa减弱的夏季风、青藏高原辐散中心以及北太平洋上空的异常气旋性环流中心亦被较好地预报出来;不足的是,模式对降水异常细致分布的预测能力有限。预测结果还表明,该模式对夏季(6—8月)平均降水的预报技巧要高于月平均状况,且月平均预报的准确度从6—8月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95.
裂变径迹长度测量标准化研究——锆石蚀刻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时间蚀刻的锆石径迹长度测量,确定海南迅速冷却火山型锆石的水平封闭径迹(HCT)平均长度L=10.93 μm,标准偏差为0.93 μm,可作为锆石长度测量的参照标准.对锆石的蚀刻标准进行了探讨,确立垂直C轴的表面径迹宽度Dpar为(1.0±0.5)μm的蚀刻标准,要求Dpar>1 μm和Dpar<1 μm的颗粒数应大致相当,以及封闭径迹宽度DHCT<1.0 μm的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96.
"渗流-管流耦合模型"的物理模拟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井孔 -含水系统问题是当今水文地质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长期以来 ,水文地质模型中对井孔的刻画基本上都是引用“热传导”中的“线汇”理论 ,需要人工预先给定线汇 线源的流量或水头的分配 ,其正确性或适用性至今没有得到理论证明。陈崇希 (1993 )提出的“渗流 -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在理论上已解决多个水文地质问题 ,也用于几个实例 ,本文再用物理模拟检验其可靠性。论文针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河床下水平井或傍河垂直井地下水流问题做了砂槽物理模拟 ,并用基于“渗流 -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的数值方法仿真模拟了此条件下地下水流的规律。成果表明 ,数值模拟观测孔水头动态相当好地再现了物理模拟结果。论文指出了“渗流 -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在井孔 -含水系统问题上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沙漠增温效应特征及绿洲农业热量资源分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为了进一步认识绿洲高效农业特殊的热量资源,通过研究沙漠增温效应特征表明:沙漠增温效应强弱随距离沙漠远近而不同,100km范围内沙漠对绿洲的平均增温为1.76℃;另外增温效应导致绿洲日、年温差大、干热风及冷害等气候特征;由于沙漠的面积、地貌特点等的差异,使增温效应产生原因及作用程度不尽相同,表现出绿洲农业资源分异规律,并将西北干旱区绿洲分为5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98.
基于Matlab的水准点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Matlab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应用于测量工程的数据处理。具体解决变形监测中水准点是否稳定的判定问题。并通过计算实例说明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
应用高光谱遥感数据估算土壤表层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陆地表层和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寻求快速而准确的方法估算土壤水分具有重要意义。通常,从可见光一近红外对土壤表层水分的估计多是建立在土壤水分与反射率的关系之上的。而在土壤水分含量不高时,土壤水分的增加使土壤光谱反射率在整个波长范围内降低,尤其在760nm,970nm,1190nm,1450nm,1940nm和2950nm等水分吸收波段,而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土壤水分的增加会使土壤光谱反射率在某些光谱波段升高。而土壤水分的估计往往是基于土壤水分与土壤水分吸收波段的吸收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上,虽然这些经验的方法对于估算某些土壤的表层水分含量是有效的,但这些关系应用于其它条件(如不同种类土壤、土壤湿度变化范围很大的情况)时却面临很多困难,这与土壤的光谱反射率是由土壤的组成成分(土壤水分、有机质、氧化铁和粘土矿物等)的含量和它们在土壤中的分布密切相关。微分技术处理“连续”的光谱是遥感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微分技术能部分消除低频光谱成分的影响。现在微分光谱已广泛地应用于研究植被的生物物理参数、矿物和有机质等。然而利用微分光谱对土壤水分反演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实验室中多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光谱与土壤表层水分含量进行观测,探讨了通过土壤反射率与微分光谱对土壤表层水分的反演方法。4种类型的土壤光谱数据(反射率(R),反射率倒数的对数(log(1/R)),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光谱(dR/dλ),反射率倒数的对数的一阶微分光谱(d(log(1/R))/dλ))与土壤表层水分之间的关系在本文中得到分析,R与log(1/R)对于不同土壤类型与土壤表层水分都很敏感,说明通过R与log(1/R)反演土壤表层水分受土壤类型的影响很大,而dR/dλ,d(log(1/R))/dλ)对土壤类型却不敏感,对土壤表层水分较为敏感,说明dR/dλ和d(log(1/R))/dλ)对于反演不同类型土壤具有很大的潜力,微分光谱与土壤水分在某些波段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随机对9种土壤(各具有4个土壤水分)的数据建立反演土壤水分的模型,并其他9种土壤(各具有4个土壤水分)的数据进行验证模型,结果表明,dR/dλ和d(log(1/R))/dλ)能够显著提高R与log(1/R)对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表层水分的反演精度,由于吸收过程是非线性的,在四种类型的土壤光谱数据中,总体来说,d(log(1/R))/dλ)具有最好的能力预测不同类型土壤的表层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