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陈洁莹  刘云刚 《热带地理》2023,(7):1339-1350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中村改造及随之而来的村民市民化进程备受关注。广州市杨箕村作为重要的城中村改造地,其村民市民化进程极具代表性。文章从城市更新下城市村落变迁的视角出发,运用市民化理论框架,深度剖析了杨箕村变迁和回迁对于村民市民化的具体影响,希冀可以厘清城中村市民化的普遍特征和特殊进程。研究发现:1)城中村村民市民化的基本路径是农民在政府征地过程中,获取城市户籍以及城市就业机会,在融入到社会分工中逐步实现市民化;2)城中村村民市民化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村落时期、城中村时期、回迁小区时期3个阶段;3)政府的征地和房屋出租行为推动村民职业和文化心理的转变,而城中村改造提高了村民收入、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推动了村民身份的市民化、职业的市民化和文化的市民化进程;4)总体上,城中村改造助推了村民市民化进程,但村民的市民化不仅是改造背后的生活空间转变,还受到城中村所处的区位、村集体干部、外部社会环境、个人主观能动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区域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城区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愈发显现。同时城区内大片旧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影响着城市化能否顺利实施,为了破解这一城市发展难题,青岛市国土部门创新思路,探索实施新的城中村土地征用(收)办法,全方位保障被拆迁群众的利益,推动了城市化的顺利实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3.
宅基地流转是提高农村宅基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之一。在对广东省19个县(市、区)34个行政村544户农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广东省农户层面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广东省省域59.33%的农户发生宅基地流转,而城中村区域的比例高达60.06%,农村区域的比例也达到55.71%;农户层面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农户家庭经济水平因子影响显著,农户家庭人口因子在城中村区域有较显著影响,其他因子的影响不显著。针对研究结果,建议政府实行差别化的宅基地管理政策,引导农村宅基地资源更高效的配置。  相似文献   
74.
城中村问题是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发展过程的瓶颈之一,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城中村类型、产生原因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并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策略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5.
薛德升  黄耿志 《地理研究》2008,27(6):1390-1399
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认为,无管制或缺少管制是非正规经济或非正规部门的核心特征。我国城市中的城中村是非正规部门最为集中的区域。选取广州市海珠区的下渡村这一典型案例,对非正规部门的"管制"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经济转型与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中村有宽松的管制环境、廉价的住房市场和良好的区位等条件,吸引了大量的非正规部门。但这些城中村的非正规部门并非完全处于管制之外,而是生存于一种管制之外的特殊"管制"之中。这种"管制"表现为一个以政府力量为主导,地方自治组织、地痞组织、本地村民和周围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复杂结构,深刻而切实地影响着非正规部门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6.
城中村改造村民参与机制分析——以广州市猎德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肖红  袁奇峰  吕斌 《热带地理》2012,32(6):618-625
文章主要关注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村民参与,对广州首个全面改造的城中村猎德村进行详尽的个案研究.通过跟踪调查猎德村改造模式下的改造动员和组织村民参与过程的实证,对村民参与状况进行总结,并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村民的参与行为进行分析.猎德村改造中普通村民更多的是被动参与,处于“被通告”的角色,同时普通村民与村委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村民参与的信息成本较大,普通村民影响决策的能力很有限.村民参与存在的问题是:虽然普通村民参与的动力与需求较大,但现有的正式的参与制度安排不能满足村民改造利益诉求的需求,诱致了制度的变迁.因此,村民结合网络资源和村庄本土的社会网络资源“生产”了很多正式制度安排之外的参与途径.最后提出相应建议,即结合本土化资源特点加强城中村改造村民参与平台的制度建设,以促进城中村改造社区管治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77.
临邑县辖6镇、3乡、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共858个村庄,土地总面积1016.32km^2,总人口52.8万。城区规划控制面积29.87km^2,有“城中村”28个,占地8.69km^2,占城区规划面积的29.18%。为进一步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提高“城中村”土地利用率,2007年,临邑县委、县政府决定用3~5年时间,完成28个“城中村”改造任务。  相似文献   
78.
对昆明市"城中村"民房的数量、空间分布、结构特点、抗震设防、使用功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给出了相关调查结果.引入云南以往地震中破坏比的统计值,对"城中村"民房遭遇Ⅷ度地震时可能出现的各个破坏等级所占的建筑面积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计算,以此来评价"城中村"民房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79.
杭州市萧山区把加快核心区域城中村改造工作作为推进转型升级、新型城市化、生态文明三大主线的重大工程,从2006年开始,在城厢街道梅花楼社区改造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开始大规模实施城中村整体改造,先后连续启动二轮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共启动整体改造29个村(社区),涉及农户12691户,人口48545人,改造区域14.6平方公里,总改造资金投入达  相似文献   
80.
张涛  丁乐乐  史芙蓉 《测绘学报》2021,50(1):97-104
城中村是中国一类特殊的非正式居民区。本文从城中村的物理特点出发,采用景观语义指数描述复杂的城中村场景,提出基于景观语义指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中村提取方法,并采用“分类置信度-反馈”机制进行实际可操作的大范围城中村制图。以广州市核心城区为例,城中村检测的总体精度达到了9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光谱、纹理特征,景观语义指数能够更好地描述城中村的根本形态特点,更准确的城中村提取。此外,“分类置信度-反馈”机制能够充分参考机器学习的分类概率,以有限的人工干预生产更加准确的城中村制图产品。因此,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大范围的城中村提取与制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