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1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1485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777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1483篇
自然地理   169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通过对样本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及土地利用特点的研究 ,从丘陵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 ,提出两种土地整理模式 :一是农林综合开发整理模式 ,即居民点闲置土地的复垦利用与抛荒地利用结合 ,与山地区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结合 ,进行退宅还林 ;二是新村建设整理模式 ,即由政府对新村统一规划 ,供给道路等基础设施 ,引导农民集中建房的“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并对重庆市渝北区新春村的新村建设的运作和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92.
近几十年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利用方式多样,且变化强烈,研究该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不仅对该区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认识该区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成果和发展,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由于长期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利用,整个地区生态与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壤退化问题极其严重;2)研究重点从土地退化及其恢复转向土地利用对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的影响,但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有待深化。3)选择合理的生态农业开发模式,采用持续性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是减少土地利用负面环境效应的有效措施。4)今后应加强退化土壤环境定量遥感技术和信息系统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定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实质分析 与进展评述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57  
作为当前研究的前沿领域,LUCC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不仅丰富而且繁杂。本文从LUCC研究计划的根本目标出发,指出LUCC所研究的诸多科学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实质是因果关系,而且LUCC研究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三个研究构成环节(LUCC原因、LUCC状况和LUCC结果)和四个核心研究内容(LUCC驱动力与驱动机制、LUCC状况、LUCC效应研究与作用机制、LUCC模型模拟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文章针对此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此外,作者对LUCC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LUCC研究的主要趋势是走向综合,LUCC的环境效应研究与LUCC微观机理与过程的研究是当前LUCC研究的两个热点,而研究尺度的综合和模型构建是LUCC研究的两大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94.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20世纪90年代毁林开荒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毁林开荒过程是一种林地变为耕地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可以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对这一过程进行监测。本文通过覆盖全国的TM影像数据,对20世纪90年代林地转为耕地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从而对全国毁林开荒过程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该时期有17630km2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不同面积等级的开垦过程在不同流域分布也不同:面积小于10hm2和介于10~100hm2的被开垦林地较广泛地分布于各大流域;而面积介于100~1000hm2的被开垦林地主要分布于松辽流域、黑龙江流域和东北东部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南省所在流域;大于1000hm2的被开垦林地则几乎全部分布于松辽流域、黑龙江流域和东北东部流域。坡度大于3°的毁林开荒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95%;对土壤侵蚀背景的分析表明,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和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995.
基于融合技术的结构性栅格时空数据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空数据融合是当前研究地理现象空间格局的数据存储、处理方法与有效途径。在构建国家资源环境时空数据平台过程中 ,我们设计了基于 1 km栅格单元的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数据库。这种时空数据表达方式的优点 :(1 )在保持面积信息不损失情况下明显减少了数据存储量 ,并且满足区域分析的空间尺度要求 ;(2 )便于多时间序列的数据存储与变化分析 ,以及变化专题信息提取与结果显示 ;(3)有利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环境背景与驱动力分析 ,可以实现与其他多源数据的有效融合 ;(4 )从小尺度到大尺度的空间尺度转换非常便利 ,在空间聚合的基础上能够快速实现从区域分析扩大至国家尺度、全球尺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6.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Screen Digitalization in Abstraction of Lauctuse Situation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997.
土地利用管理动态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RS、GIS与GPS三“S”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从系统目标、信息源及其更新、规范化与标准化、系统层次、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实施方案诸方面探讨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地制度的改革、农业投入以及技术创新活动的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影响和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非常严骏。文章主要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角度分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基于日趋严峻的人地矛盾和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阐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加强宏观调控和对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监督,坚持优质高效,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利用资源,建立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机制,面向国内国际  相似文献   
999.
三江并流区少数民族社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分析了三江并流区的怒江州6个社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社区耕地扩大,经济林增加,草地和有林地减少;农户不断使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新品种,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地膜覆盖技术;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开发逐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人口增加、技术进步、政策变动、认识水平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等因素相互作用是社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因而,加强教育,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质,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制定合理  相似文献   
1000.
孙根年  韩宇平 《山地学报》2000,18(2):110-114
在野外调查和时、空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夏监泥河流域古滑坡地貌与村落建设、水利工程及农业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发现:由于滑坡能改变原地形地貌,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当地塑新地貌资源的驱动力,当古滑坡体稳定后,为村落建设和农业利用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土地,并为修建水库提供了许多优良坝址,这一结果,为辩证认识滑坡灾害,合理利于古滑坡体提供了新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