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7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875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231篇
地质学   1040篇
海洋学   462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350篇
自然地理   97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71.
《国土资源情报》2008,(12):I0002-I0002
近几年来,山东省庆云县国土局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各项土地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72.
据肯尼亚《星期日民族报》报道,肯尼亚国家石油公司已制订了新的石油和天然气法草案,以改善政府部门在能源勘探活动中的协调职能,增加肯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3.
"盆地聚集效应"与矿业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依赖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如今陷入了困境,原因在于其发展模式存在结构上的缺陷.在矿产资源日益稀缺、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仅仅依靠矿产资源求发展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模式.矿业城市应该构筑政策、环境、人才和市场等盆地,利用"盆地聚集效应",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完善产业结构,实现矿业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4.
75.
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在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发改委、测绘、国土、环境保护等部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我国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现状、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政策法规的制定、产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重点,确立了"坚持三个原则、明确一个目标、落实三项措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思路,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住房供应的社保功能和住房政策的公共效应,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7.
一、前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需要构建地理空间框架支撑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当前,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作指导,造成同一城市里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所使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各异,无法实现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因此,作为其搭载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必须统一。  相似文献   
78.
他有着研究型学者孜孜不倦的品格,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有着环保主义者不知疲倦的背影。姜建军,一个地球母亲的忠实守护者,从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国家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到矿山环境整治、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讲述了他与地球母亲的难解情缘。  相似文献   
79.
每复垦已拆除窑厂占地1000亩,奖励2008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0亩;全部拆除辖区内黏土砖瓦窑厂,奖励100万元以上的专项复垦资金。4月18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奖励政策,将对在2008年6月30日之前,全部拆除辖区内黏土砖瓦窑厂的省辖市和县(市、区)进行重奖。  相似文献   
80.
北京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丛源  郑萍  陈岳龙  侯青叶 《地质通报》2008,27(5):681-688
2005-2006年期间,分别采集了北京农田生态系统的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和化肥3种外源输入的样品,共计63件。3种来源样品的年输入通量的定量计算和对比表明,不同地区不同输入途径的重金属元素的年输入通量差异较大,研究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是大气干湿沉降。如果不考虑农田生态系统的外源输出量,按照目前的污染速度,50年后怀柔和大兴地区表层土壤中cd的含量可突破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碱性土壤的二级标准。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他地区的外源输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引起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