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79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王群  姜丽 《海洋信息》2014,(2):49-51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有重要的地缘价值、经济价值、军事价值和战略价值。因此,该海峡也成为各海洋大国博弈的焦点,它的安全畅通与否也得到各国的关注。虽然目前马六甲海峡安全形势相对稳定,但其仍然面临着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两方面的挑战,局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2.
正如果人力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与天地和谐参用的,其变化的结果当是田地自然元气的培正扶持,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与进步,像都江堰;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就很危险了。"沧海桑田"一词,道出了中国人对大千世界奇异变化认识的极致。诗文曲赋中关于土地变化的就多有精妙震撼之作。最经典的莫过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第一句是"蜀山兀,阿房出"。蜀山山势连绵围裹,百里千里不绝,极高极大。但是,因为要造"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蜀山上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山变秃了。这是第一层变化,显尽了人的能  相似文献   
93.
杨浪 《地图》2014,(1):34-43
在“丝绸之路”这个话题被德国人李希霍芬提起100多年之后,一卷新发现的古地图重新点燃了中国人对“丝路”的热情。  相似文献   
94.
《中国地名》2011,(11):50-50
武威占称凉州,位于甘肃省中部,河两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吕,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历史上武威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要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向是起着西北门户的作用。武威是汉武帝开辟的河西四郡之一,为彰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的武功军威,武威得名。  相似文献   
95.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集装箱陆路运输的经济适应范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集装箱陆路运输规模与日俱增,其中铁路在陆路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内中国国际集装箱运输现状,建立了多式联运竞争的分析模型,并利用调研收集的数据对以重庆和西安为起点的国际集装箱陆路运输经济适应区域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受海运价格的影响,中亚地区、蒙古国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区、乌拉尔区、伏尔加河沿岸区和中央联邦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区域,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及俄罗斯的西北联邦区、南方联邦区等是优势扩展区,而欧洲和亚洲其他大部分区域的海运(海陆联运)优势远大于铁路联运。  相似文献   
96.
《山西地质》2014,(4):35-35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人用了两千五百年时间与自然共同完成的壮丽奇观,是地球上对自然地理面貌改变最大的人类工程,亚洲大陆东部的天然大河都被它联络贯穿,支流也多到无法计算。京杭运河只是人们最熟悉的那部分,中国大运河还包括隋唐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数千公里广阔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看到无数智慧、勇气、决心、还有温情。  相似文献   
97.
吴迪  王宇鹏  盛世杰  王诺 《地理学报》2022,77(8):2067-2082
为探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海运网络在蓄意攻击下的脆弱性变化情况,基于蓄意攻击下集装箱海运网络的地理空间联系变化和网络分裂过程,提出了集装箱海运网络崩溃临界点的识别方法,进而建立了集装箱海运网络脆弱性变化趋势和程度的量化方法,并利用2015年和2019年海上丝绸之路中港口和航线的统计数据构建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9年“海上丝路”网络的蓄意攻击承受能力分别为4.21%和5.51%,说明2019年的“海上丝路”海运网络比2015年更加强壮,其相对变化率为30.88%;“海上丝路”网络脆弱性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包括港口层级结构的差异性减弱、关键港口备份机制日趋完备、东亚和东南亚与其他区域间的集装箱海运联系更加紧密等。最后,从持续保障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各国集装箱海运互联互通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海上丝路”海运网络的脆弱性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持续保障该网络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且本文的分析方法对其他运输网络脆弱性变化的相关研究也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
梁锋 《地质论评》2023,69(5):1858-1868
7月9日—12日,以“天山联通东西 中亚共聚海内”,“绿色、创新、合作、共享——驱动丝绸之路矿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中亚-天山青年地质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青年工作委员会、新疆地质学会和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创办,旨在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贯彻新疆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聚焦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促进西部优势资源转化,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青年地质才俊交流成果、展现风采的区域性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同中亚国家地质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9.
海上丝绸之路深海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分析了海底滑坡、三浅地质灾害和地震海啸这三种类型的地质灾害.传统多波束测深、三维地震勘探、深海钻探、声呐成像系统、海底地理信息系统是识别海底滑坡最有效手段.然而,准确解释和量化滑坡参数对于确定滑坡群的机制需要物理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对于"三浅"地质灾害,地球物理技术是最有效的钻前预测方法,但在超压的定量预测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识别准确度不高,因而,需要发展海底原位监测技术,提高"三浅"地质灾害的预测精度.南海海啸最主要的威胁来自其东部边缘的马尼拉俯冲带,而非印度洋.我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开发应对南海及其附近区域的潜在海啸威胁的定量海啸预警系统.但是,海上丝绸之路环俯冲带产生的地震海啸,影响甚广,亟待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区域地质》2012,(2):I0001-I0002
被誉为“钢铁丝绸之路”的泛亚铁路是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铁路通道,因此,该工程的实施对促进中国与缅甸及东盟各国之间的区域合作开发、物资文化交流,以及有效提高区域稳定与安全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云南大理-瑞丽铁路(简称“大瑞铁路”)处于泛亚铁路西线的关键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