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11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新洲 《海洋世界》2004,(3):20-20
俄罗斯的原子能工作者很快将建设一座可移动的水上微型核电站。该水上微型核电站的设计鉴定已获国家生态委员会通过。不久,它将耸立在俄罗斯北方机器制造厂的旁边。水上微型核电站建设首先在离供电场所不远的沿岸近海水域辟出一块水面,然后用拖船把发电机组运到水上核  相似文献   
102.
103.
《西部资源》2012,(4):42
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不少矿产品的产量和储量位居世界前十位。苏联时期,俄罗斯进行过系统的勘查工作。但从1992年开始,俄国家支持的勘查工作停止了,新型市场体系没能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到矿产勘查中,而且,矿产和金属行业被匆忙地私有化,落入少数垄断者手中。因此,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俄罗斯的矿业经历了"缺失的年代"。矿业公司纷纷把资本转向海外,本国的老旧矿山缺少资本来更新设备,矿业总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俄总理签署了新的矿业法,即《关于外资投资国防和安全战略意义公司程序联邦法》(简称《俄罗斯限制外资程序  相似文献   
104.
《地理教学》2012,(23):64-64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出差数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无论是当地风土人情,还是风景地貌,都让我回味不已,甚至引起我对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5.
鄂毕河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是俄罗斯第四长河,也是世界上的一条著名长河。注入北冰洋鄂毕湾,鄂毕湾也是世界最长的河口。鄂毕河在当地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名字,奥斯蒂亚克人(Ostyak)称为As、Yag、Kolta以及Yema,撒摩耶人(Samoyede)称为Kolta或者Kuay,西伯利亚鞑靼人称为Omar或者Umar。鄂毕河长3650千米,流域面积达  相似文献   
106.
总则赞助单位莫斯科大学 Sternberg 天文研究院、Lebedev 物理学院科学和教育部、欧亚天文学会、Skymart公司、Phusicon公司。竞赛冠名赞助商 Skymart公司,Celestron 公司俄罗斯总经  相似文献   
107.
斯特列利措夫(简称Str)矿田是一个主要由大型-超大型钼铀矿床构成的矿床群,它位于南滨额尔古纳地区,铀的总储量在25万t以上,平均品位0.20%。该矿田在苏联解体以来的很长时间内几乎是俄罗斯唯一的天然铀来源。该区找铀的工作历程漫长而曲折,并颇具传奇色彩。早在1948年苏联地质部第一局松林大队在南滨额尔古纳地区开始了找铀工作。但因区内几乎所有矿床均属盲矿,而且多埋深较大,1962年之前找铀无果,1962年春已决定放弃在该区进行的找铀工作。1962年夏天高级地质师Л П伊舒科娃参观了哈萨克斯坦产在酸性火山岩中2个规模不大的铀矿床(波统-布鲁姆和克泽尔-萨伊),注意到斯特列利措夫萤石脉围岩霏细岩的蚀变与哈萨克斯坦2个规模不大的铀矿床相似。归来之后,她上书领导力主恢复本区找矿工作并获得了再去做最后一试的机会。1963年5月,伊舒科娃所设计的钻孔一箭中的,发现了首个Str超大型铀矿床,整个局面立刻出现大转折,加速矿田开发成了所有工作的总方针。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和对矿床的地质研究工作平行加速进行,两者互相促进。不到10年,矿田的大部分矿床被一一发现;到1966年底,Str等矿床的初勘成果已经成为1970年代初组建全苏最大铀矿山的充分依据。到1980年底,矿田已有17个钼铀矿床完成勘探。1992年底19个矿床勘探完成。新一轮找矿采用的方略:首先合理综合运用地质、放射性及传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并合理综合使用深度普查自动装置射孔和钻探手段,进行不同比例尺的立体地质-构造填图;然后在其成果的基础上用钻孔去发现矿体。勘探工作所面对的基本事实:矿床构成的多重复杂性为Str矿田内所有矿床的共同特征;每个矿床的特点各异,其勘探过程不尽相同。初勘使用地表钻探进行,基本网度200 m×100 m~400 m×100 m。详勘使用坑探工程与钻探相结合的手段,采用水平与垂直断面联合的勘探系统,基本网度50 m×20 m~50 m×25 m。所有矿床的勘探成果完全被开采工程证实,并有10%的储量增长。Str铀矿床形成于晚中生代,为区域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晚阶段的陆相火山作用地区的岩浆热液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其基本特征之一。铀矿床在矿田内空间定位的重要规律:Str及其他绝大多数铀矿床均受控于南北向、北西向或东西向断裂与北东向额尔古纳隐伏深断裂带交汇。"斯特列利措夫效应"曾迅速地在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传播,期待在我国,尤其在呼伦贝尔,乃至大兴安岭-燕山山脉中生代构造-岩浆带地区继续发酵,取得更多和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8.
在“一带一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的背景下,利用人口增减变化率、人口重心、人口密度变化率、人口地理集中度、人口商度等研究21世纪以来俄罗斯的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21世纪以来,俄罗斯人口经历了先降后增的变化过程;中央区的人口显著上升,伏尔加、西伯利亚与远东区均呈下降趋势;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区、北高加索区南端的联邦主体人口快速增加,西伯利亚区多数联邦主体人口缓慢增加,远东东部、莫斯科外围地域、伏尔加区多数联邦主体的人口缓慢减少,西北区北端联邦主体的人口急剧减少。(2)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主要受地区间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空间上,俄人口重心不断朝西北向迁移,莫斯科市与圣彼得堡市的人口密度快速增加,远东与东西伯利亚区的人口密度缓慢降低,强化了俄人口分界线——“圣彼得堡-图瓦线”。以“圣图线”为界,俄“西密东疏”“欧洲密、亚洲疏”的格局短期不会改变,整体呈“一横、四纵、两团”及若干区域人口集团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09.
俄罗斯作为CRIRSCO的成员国之一,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化建设,对现行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修正注意到与国际标准接轨.新的分类(草案)中首次引入“可采储量”术语,将其定义为扣除开采损失后的工业储量,并划分为可信的R2级可采储量与证实的R1级可采储量两个级别.新的分类最大限度地接近JORC标准.  相似文献   
110.
《黑龙江气象》2018,(2):48-48
6月4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水文气象及环境监测局代表团团长古拜.鲍里斯.维克多罗维奇一行访问黑龙江省气象局,开展双边气象科技交流,执行中俄气象科技合作第十次正式会议会谈纪要项目。代表团一行参观了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相关专家向代表团介绍了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常规业务情况;介绍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平台、“黑龙江气象”手机APP等产品;介绍了利用卫星遥感开展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隋况,并参观了多脉冲雷电冲击高压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