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类文明正迎来第四次浪潮。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21世纪,“海洋革命”将开启人类“蓝色经济”时代。2012年丽水世博会的主题是:生机勃勃的海洋和海岸。倡导通过创新型科学与技术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共存,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馆以“人海相依”为展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海洋和海岸开发与保护、海洋科技、海洋文化三个角度,介绍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成就和发展目标,传达中国人民关爱海洋、构建人与海洋和谐关系的海洋事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2.
人类文明之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中国文化之名城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距省会西安210余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口40万。  相似文献   
23.
影片对“太阳风暴”的过度渲染 最近一段时期,末日灾难影片连连引发世人恐慌,例如有将来人类因气候变暖而“被冻死”的影片《后天》:还有《2012》影片中,几乎集中了电影史上所有灾难:洪水、地震、海啸、飓风、岩浆……大量体现人类文明的标志性建筑物像豆腐一样被自然的巨大力量碾碎,几乎是能想象到的人类灾难的极限;也有因超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许多人被“烧死”,如好莱坞影片《先知》。  相似文献   
24.
中国矿床学从旧石器时期的萌芽至今,已在世界展露头角。我国当前紧迫的资源问题对地质找矿提出了高效、高质量、细致化的要求。我国近年提出的"危机矿山找矿"就是矿床学理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5.
精彩点映     
《国土资源》2005,(11):1-1
中国自古多山,所以森林资源非常富饶。在人类文明曙光初见时期,中国有原始森林600多万平方公里.占今天国土版图的60%多。而现在中国原始森林有多少?仅存14万平方公里!这种巨大的反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些森林哪里去了?伐尽了,砍光了!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新疆克里雅河为重点研究,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环境变迁及其与人类文明兴衰的相关关系,并展示了未来的环境变化。盆地和沙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息息相关,第四纪的三次冰期和间冰期的发生,决定了高原和盆地环境变化的序列。其中,中更新世的高原隆升对现代地貌和环境有决定性意义,使沙漠和黄土形成,气候环境总体向旱化方向发展;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或划分出早、中,晚三个不同的干湿期变化。历史时期,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与塔里木盆地古丝绸南路文明兴衰紧密相连;近代人类正面临沙漠化扩展,气候变暖的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27.
近期,朝鲜进行的核试验、伊朗的核野心、美国政府对核武器的重申、保障核材料充分安全性的失败以及美国和俄罗斯持续拥有的大约26000件核武器均是地球上这种灾难性最大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人们还一直在关注对人类文明造成威胁的各种人为因素,结果发现,由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险丝毫不逊色于核武器。短期内,气候变化所形成的影响似乎不及核爆炸,但在将来的三四十年中,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灾难。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将气候变化描述为对于这个星球来说远比恐怖活动更为糟糕的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28.
《地理教学》2007,(11):48-48
地中海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海。那里曾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风光旖旎而闻名于世。然而,眼下这片美丽的水域正在经历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29.
城市是人类明的伟大产物,是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城市不只是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政治学上的一个单位,它同时还是人类明的一部分;工业时代与农业时代的城市明有着显差异,信息化时代的城市明不仅使人类明呈现出气象万千、灿烂绚丽的景象,而且使人类明的发展呈现出“跨越式”和“几何级数增长”的特征,可以说城市明的发展“聚集”和“折射”着人类明演进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0.
城市,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人们为了生活建造了城市。为了更好地生活留在了城市。城市,让人生活更美好。文物,是人类文明,包括城市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最能清晰展现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不同时期城市文明的真实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