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279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广州鼎湖山近地面O3、NOx、太阳辐射,气象参数等项目的观测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地面O3与NOx等微量气体及太阳可见光辐射的变化规律,详细讨论了可见光波段、不同天气条件地面O3与NOx、光化学反应、气溶胶、可见光辐射等之间复杂的关系.提出以光能量传输与守恒的观点来考虑大气中与可见光辐射有关的主要过程,并以此来研究大气光化学过程中所遵循的能量规律,建立了一个简单、实用、省时的统计模式,用于计算地面O3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情况下,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得均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02.
选取中国沿海海洋站中与验潮室并址的22个GNSS基准站近9 a的观测资料,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分析各站时间序列的噪声特性,建立最优噪声模型;然后顾及有色噪声,利用最优噪声模型估计测站速度,并与纯白噪声模型和GLOBK获取的速度及误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沿海海洋站的GNSS时间序列均含有有色噪声,各分量的噪声特性不完全一致,E方向和U分量均以白噪声+闪烁噪声为主,N分量以白噪声+闪烁噪声和白噪声+一阶马尔科夫噪声+随机漫步噪声为主。2)全国沿海3个海区N、E分量的白噪声和闪烁噪声基本呈现越往南噪声越大的规律,南海海区U分量的白噪声和闪烁噪声最大。3)顾及有色噪声的速度中误差是仅考虑白噪声和GLOBK估计的速度中误差估计值的5~10倍,这种差异比内陆观测站的要大。4)在对海洋站GNSS时间序列进行速度分析时,为获取正确的速度值,应该先准确判断噪声的类型,再顾及有色噪声的影响估计测站速度。  相似文献   
103.
The Sanchi oil tanker collis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on January 6th, 2018 has caused worldwide attention due to its uniquenes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h  相似文献   
104.
运用交互胁迫、耦合协调模型,结合主观均方差分析法和客观结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研究2000-2014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和城市化的交互胁迫关系和协调类型.结果表明:浙江省生态环境和城市化之间存在交互胁迫关系,演变状态符合双指数函数;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约束作用,后者对前者有显著的胁迫作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经济、社会与人口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生态环境压力、状态与响应.2000-2014年浙江省综合协调耦合类型分为磨合协调阶段(2000-2003年)、基本协调阶段(2003-2005年)、拮抗协调阶段(2005-2010年)和良好协调阶段(2010-2014)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5.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regional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ice (Oryza sativa L.)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China’s food security.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rice production, presents challenges in meeting China’s future rice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ow rice yield responds to climate change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and assessed the associated simulation uncertainties of various regional-scale climate models.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based on a regional calibrated crop model (CERES-Rice) and spatially matched climatic (from 17 global climate models), soil, management, and cultivar parameters. Grain-filling periods for early rice were shortened by 2–7 days in three time slices (2030s, 2050s, and 2070s), whereas grain-filling periods for late rice were shortened by 10–19 days in three time slices. Most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were predicted to affect single-crop rice in central China. Average yields of single-crop rice treated with CO2 fertiliser in central China were predicted to be reduced by 10, 11, and 11% during the 2030s, 2050s, and 2070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2000s, if planting dates remained unchanged. If planting dates were optimised, single-crop rice yields were predicted to increase by 3, 7, and 11% during the 2030s, 2050s, and 2070s, respectively.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 early and single-crop rice should be planted earlier, and late rice planting should be delayed. The predicted net effect would be to prolong the grain-filling period and optimise rice yield.  相似文献   
106.
面向"数字地球"的岩石层三维成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上前主要是基于大地测量信息和卫星遥感信息而建立的“数字地球”的框架构想中,显然没有考虑到地人部的三维结构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但是另一方面,要真正实现“数字地球”构想中的模拟和预测的功能,这必不可少的。以“数字地球”为考虑问题的参考系,对地观测的分辨本领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以高的基础的地震学的发展使面向“数字地球”的岩石层三维成像成为可能,进行千米精度的探测和年尺度的监视,并将这些信  相似文献   
107.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采用无线信道在国内地震界借鉴的经验还非常有限。究竟数字无线遥测,能否在(10^-6)误码率指标下,象模拟无线遥测地震台网一样采用单向传输,尚有不同看法。从三峡无线数字遥测地叶网的成功勘选得一邓许多有益的结果,我们关于鸨线信道和信道设备的探索回答了这个问题。结论是:数字地震台网仍然可以采用无线遥测方式组网,采用传输的信道设备既经济原则,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8.
Whether the September 5, 2022, Luding MS6.8 earthquake is an ‘expected’ event in the context of earthquake forecast? This commentary discusses this issue mainly using the recently proposed ‘earthquake nowcasting’ approach.  相似文献   
109.
高宇  任实  王海  吕超楠  赵汗青 《湖泊科学》2023,35(2):662-672
泥沙淤积问题直接影响着三峡水库的使用寿命及综合效益的发挥,研究其入库水沙特性对于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文站实测数据,分析了三峡水库入库水沙输移特性及来源组成变化,重点研究了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运行后的三峡水库高洪水期入库水沙特性。结果表明:2003—2021年,三峡水库入库泥沙集中于汛期的高洪水期,2013年以后该现象更为显著,泥沙来源也由金沙江为主转变为嘉陵江为主。寸滩站洪峰流量高于50000 m3/s的高洪水期三峡入库沙量显著大于30000~50000 m3/s区间的高洪水期,三峡水库泥沙调度关键在于上游发生编号洪水期间。三峡水库上游沱江或嘉陵江等支流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时,易引起高洪水期入库水沙出现“小水大沙”的特点。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运行后,三峡水库高洪水期入库泥沙大幅减少,中小洪水调度期间泥沙淤积量也大幅减小。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的泥沙精细化调度和长期高效使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0.
滑动速率是研究断裂运动学特征、地震活动性和区域应变分配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前人关于甘孜-玉树断裂带滑动速率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本文基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对甘孜-玉树断裂带西段(玉树断裂)上典型断错地貌点进行测量分析,得到玉树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为6.6±0.1-7.4±1.2mm/a。通过与前人对甘孜-玉树断裂带东段(甘孜断裂)滑动速率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甘孜-玉树断裂带东、西段滑动速率不一致,其原因是甘孜断裂的左旋滑移在向西传递的过程中,一部分应变被分配到了巴塘盆地南缘断裂上。巴塘盆地南缘断裂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玉树断裂的走滑速率比甘孜断裂偏低的原因。但是,从区域变形来看,巴塘盆地南缘断裂分配的滑动速率恰好说明了甘孜-玉树断裂带东、西段及鲜水河断裂带的水平构造变形是协调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