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1.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震层析成像的模型参数化、正演、反演、解评估四个方面回顾了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近期发展历程以及各时段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2.
GIS技术在港口航道和海图图档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讲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港口航道和海图图档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以及全面介绍了上海海监局的港口航道和海图图档管理系统 ( HJGIS)的开发、设计、功能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贵州省 1∶50万数字化地质图为例 ,阐述了地质图数字化的必要性及工作流程 ,讨论了地质图数字化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 ,并介绍 1∶50万数字化地质图在地质工作中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4.
首次报道了广东饶平海山区腹足类。经整理和分类研究,共鉴定出腹足类16科25属30种。这些种均为现生分布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特别是浙江以南海区,少数分布在黄海较北部海区。大多数种类栖息于低潮线至浅海几十米水深的沙泥质或泥沙质海底,也出现一些潮间带岩礁栖息型种类。可能反映了具较高海水能量的浅水沉积环境。根据动物群的组合特征,它们应为第四纪全新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5.
硅孔雀石和透视石是在热液成矿作用下经过水-岩反应形成的产物,但这一认识缺少稀土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的支持。本文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获得两种矿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其中硅孔雀石的稀土含量较低(∑REEs=81.2 mg/kg),透视石的稀土含量极低(∑REEs=0.65 mg/kg);两者轻重稀土间分馏较为显著,LREEs/HREEs=3.01和6.05,(La/Yb)N=3.08和7.91。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均表现为轻微"负铕异常"(δEu=0.565和0.702)、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稳定的右倾特征,表明两者物质来源于同一物体。硅孔雀石显著"负铈异常"(δCe=0.219),透视石无"负铈异常"(δCe=0.949),应为两者晶体结构差异所致。研究认为,硅孔雀石和透视石中的稀土元素继承了成矿岩石的稀土特征,证实了两者是在同一氧化条件下通过水-岩反应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26.
分析总结了乍得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特征,着重研究了其对源岩生烃与排烃、储层成岩、圈闭形成及保存、油气运移等成藏要素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和资源潜力。结果表明,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以地层大幅抬升剥蚀和残余地层强烈褶皱变形为主要响应特征,造成了烃源岩生烃、排烃过程停滞,浅部油藏的破坏。同时,盆地本身的热结构、热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破坏作用,使得烃源岩在构造反转结束以后仍保留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地层抬升剥蚀使得储层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减弱,溶蚀淋滤作用增强,深部储层得以保存;残余地层的褶皱变形形成了大量的反转构造,为油气最终运聚-成藏提供了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27.
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布于青海云杉林上线的祁连山高山灌丛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效益最佳林型,研究高山灌丛生物量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测度之一。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3 300~3 700 m高山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样方收获法以及壕沟挖掘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10个固定样地灌丛生物量,器官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灌丛的叶、枝、须根、细根、粗根烘干重数据及其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高山灌丛总生物量为12 869.39±3 306.16 kg/hm2(平均值±标准差,n=10),其中器官分配以枝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达32.21%,叶、须根、细根、粗根的比例分别为15.70%、14.06%、11.13%和26.90%。不同海拔梯度灌丛生物量器官分配比例差异较大,地上生物量平均为6 097.17kg/hm2,地下生物量平均为6 772.22kg/hm2,不同海拔根茎比在0.56~1.93之间变化,海拔3 500 m处根茎比达最大。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与海拔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2 = 0.898 7,p<0.01),随着海拔的升高,灌丛总生物量,地上以及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其高山灌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应用资料。  相似文献   
28.
2004~2005年度冬季渤海海冰数值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4-2005年度冬季渤海的天气与冰情,总结了该年度海冰数值预报情况,对Nudging同化方法在海冰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9.
自2007年中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发展旅游强县、旅游乡镇和旅游村的号召,创建各项评定标准。以安徽省为例,通过选取旅游村评价指标,构建安徽省旅游村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旨在分析归纳旅游村特点,提出创建安徽省旅游村的对策建议,以及旅游村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0.
为了寻找并克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G蛋白α亚基,为研究对虾的生理调控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简并PCR和RACE反应获得目的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用Blast, DNAstar和Genedoc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确定所得序列为凡纳滨对虾G蛋白Gαq基因,命名为pvGαq.将该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和胞内Ca2 , IP3浓度的测定鉴定该Gαq亚基的功能,发现该亚基的序列和功能与其他Gαq家族成员具有高度保守性.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pvGαq在对虾身体各部位存在普遍分布,尤其在脑神经、眼柄、腮和颚片中有大量表达,在嗅觉器官触角也有适量分布.说明了pvGαq在对虾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为研究对虾的生理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