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6篇
  免费   1144篇
  国内免费   1349篇
测绘学   813篇
大气科学   895篇
地球物理   1406篇
地质学   2972篇
海洋学   746篇
天文学   140篇
综合类   556篇
自然地理   78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425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RTK在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某开发区1:2000地形图航测数字化测图工程,探讨了采用GPSRTK的自由基站二步法拟合方式测量航外像控点(平高点),实施大比例尺地形图野外检测的可行性。对比测量实验表明,该方式在像控点要求的特定位置不仅能保证平面精度,也可以保证高程精度;与常规的RTK相比,该方式具有基站设置位置灵活、不需单独提前解算基准转换参数,以及显著提高工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2.
大别山造山带前陆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别山南部和扬子地块前陆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140 km)揭示出大别山造山带前陆地壳的精细结构。总体北倾的地壳内部结构与向北缓倾的叠瓦状莫霍面反射揭示出扬子陆块向北俯冲的行迹。莫霍面向北插入大别山造山带下与南大别山地壳内南倾反射震相叠置,构成交叉反射图像,刻画出扬子前陆与大别山造山带的碰撞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103.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沉积盆地活动构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野外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札达盆地不仅边界断裂存在较强烈的活动性,而且在盆地内部发现了较多的活动断层,同时还伴有大量的崩塌堆积。该调查结果为札达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评价和青藏高原区域应力场的分析提供了宝贵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04.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2005,16(1):127-133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5.
基于粗糙集的K--均值聚类算法在遥感影像分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粗糙集理论和K——均值聚类算法,提出一种遥感影像的粗糙聚类分割方法。根据遥感影像中特征属性的相互依赖关系,应用粗糙集理论的等价关系。求出K——均值聚类所需要的初始类的个数和均值。然后采用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随机选取聚类的中心点和个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分类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6.
为推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的应用与服务,为国家、相关行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基础上,开发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本文从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土资源部实施的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探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搭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实现网络环境下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的各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7.
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in low-low model (SST-Ⅱ) is a new technique to resolve the series of problems met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As the key technique of SST-Ⅱ, KBR can get SST-Ⅱ measurements directly. So the KBR performance analysis is the first step in SST-Ⅱ design. In this paper, assuming that the satellite pairs of SST-Ⅱ are in near circle polar orbits, the spectr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th gravity field and KBR is established using analytic method. And then some examples are analyzed, the suggestions and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se examples. 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be taken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satellite gravity project of China.  相似文献   
108.
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热量指标鉴定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热量指标角度,通过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的各生育期所需的活动积温、生育日数的实际观测,计算各生育期的有效积温、生育期下限温度。从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可能生育期日数与各主栽品种全生育期活动积温、生育期日数的实测值作对比分析,讨论水稻各主栽品种的熟型和适宜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09.
综合宽角反射、近垂直反射的探测结果和有关地质资料,对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和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显示:大别造山带地壳具有层块结构特征。沿安义-庄墓剖面,上地壳有7个弹性块体,中地壳有5个,下地壳有4个。扬子与华北地块的主缝合带是超高压变质带,扬子地块与大别造山带的现今分界线是与郯庐断裂相交的太湖-马庙断裂,磨子潭-晓天断裂是大别造山带的北界,北淮阳构造带呈楔状向下插入,它与华北地块的分界是肥中断裂。郯庐断裂在中、上地壳近于直立,下地壳向西倾斜。超高压变质带的厚度为5-7km,产状向北插入到北大别块体之下,折返过程是构造就位,不是大别山的均匀抬升,折返的主运动面是水吼-五河高温剪切带。  相似文献   
110.
苏皖地块--特提斯演化阶段独立的构造单元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苏皖地区的基底性质、晚元古代-中生代特征的沉积-火成建造、区域成矿和构造专属性,结合古地磁资料,提出了苏皖地块是特提斯演化阶段独立的构造单元的观点。它以苏鲁洋与华北克拉通间隔。震旦纪-早古生代的建造及变形特征与扬子克拉通有差异。石炭纪末和早二叠世的沉积和生物群表明它当时是古特提斯洋域里的一个中间地块,此时它已独立于扬子克拉通之外。三叠纪时苏鲁洋发生过大规模的消减但未闭合,因而苏皖地块的晚三叠世植物群与扬子克拉通有较明显区别。苏皖地块与华北克拉通(指胶辽地块)碰撞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该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与之有关。之后,苏皖地块成为亚洲大陆雏形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