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宗蓉  刘黎平  银燕 《大气科学进展》2013,30(5):1275-1286
Cloud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aircraft and cloud radar co-observation conducted at Yitong, Jilin, Northeast China. The aircraft provided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cloud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while the millimeter-wavelength cloud radar vertically scanned the same cloud that the aircraft penetrated.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calculated from aircraft measurements was compared in detail with simultaneous radar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reflectivities were comparable in warm clouds, but in ice cloud there were more differences, which were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liquid water. The acceptable agreement between reflectivities obtained in water cloud confirm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derive cloud properties by using aircraft data, and hence for cloud radar to remotely sense cloud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dataset collected in warm clouds, the threshold of reflectivity to diagnose drizzle and cloud particles was studied by analyses of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reflectivity from cloud particles and drizzle drop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ity factor (Z) and cloud liquid water content (LWC) was also derived from data on both cloud particles and drizzle. In comparison with cloud droplets, the relationship for drizzle was blurred by many scatter points and thus was less evident. However, these scatters could be partly removed by filtering out the drop size distribution with a large ratio of reflectivity and larg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but small effective radius.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of Z-LWC for both cloud particles and drizzle could then be derived.  相似文献   
52.
万波  宗琴  刘川川  叶亚琴 《测绘科学》2012,37(5):97-99,106
同名面实体在不同来源的地图数据库中的矛盾性表达致使相关领域的研究出现诸多瓶颈问题,由此实体匹配作为基础研究成为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两阶段匹配策略实现面实体匹配,预匹配中通过面积相异度进行初步判定,终匹配时先对面状实体进行骨架化从而降低点和线的维度,再用基于蜘蛛编码的方法实现匹配。最终实现的匹配算法由大比例尺地图数据库中的房产图和地形图进行匹配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匹配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53.
面向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与疏散路径分析的需求,基于几何代数构建多目标约束应急疏散路径分析方法,利用多重向量实现了多维地理场景建模及路径距离计算.其中利用几何基进行网络编码,构建多维地理网络拓扑结构的几何代数邻接矩阵表达,建立了基于几何代数的最短路径算法,进而构建多目标约束的应急疏散模型.基于德国Waldbruecke村三维场景中污染物扩散条件下的应急疏散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支撑阈值限制条件下网络路径的动态生成,可为虚拟场景中应急疏散的决策与模拟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4.
正辽西坳陷地区位于燕辽裂陷带东部,在中新元古界时期沉降缓慢、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巨大,前人大量研究表明中-新元古界完全具备形成与富集规模性油气资源的条件。本文通过牛营子地区小庄户实测剖面的第一手数据,拟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以小庄户剖面下马岭组烃源岩为研究目标,剖析其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解译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55.
估算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识别其异常对人为污染判别与环境风险评估非常重要。采集并分析了珠江58件水系沉积物样品,经分析检验,Al、Fe和Sc被选作参考元素,并对比了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及识别异常值的方法。其中,基于最小截断二乘法的回归分析是定义地球化学背景的有效方法,它是一种对异常值不敏感的稳健统计方法,而基于局部富集因子的箱线图和回归诊断图更适用于识别异常值。珠江不同河段重金属污染存在差异,北江和河网区主要受As、Cd、Cu、Pb和Zn污染,东江主要受Cu、Cr和Ni污染,而西江几乎不存在重金属污染。水系沉积物的主要污染类型是点源污染,主要污染来源是采矿和电镀等相关的工业活动。  相似文献   
56.
以珠江三角洲平原为研究区域,对其7个区县102件水稻根系土样品进行土壤理化参数及Pb形态分析,探讨在第四系分布区土壤Pb全量及Pb活动态含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样品中Pb元素平均含量为46.47mg/kg,略高于广东省土壤Pb含量背景值(36mg/kg),表现出一定的累积趋势。研究区自西北陆相沉积区至南部海陆交互相沉积区,元素含量增高。Pb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形态赋存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弱。影响土壤Pb全量的因素主要有Al2O3、K2O、Tl、Mo;影响土壤Pb活动态的因素有Pb全量、pH、有机质、CEC、P、TFe2O3、Mn;其中,p H是控制Pb元素活动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曹俊  王旋  陶继华  付金钟  纵浩然 《地质学报》2019,93(12):3061-3081
以短时间内巨量喷发为特征的大火成岩省一般被解释为是地幔柱作用的产物,但是关于小规模大陆溢流玄武岩的源区和形成机制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选择吉尔吉斯北天山造山带中小规模大陆溢流玄武岩为研究对象,通过~(40)Ar/~(39)Ar同位素定年精确厘定这些玄武岩的形成时代,并利用全岩地球化学以及单矿物成分分析揭示其岩石成因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吉尔吉斯北天山中Uchkuduk小规模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喷发年龄为81.5~84.0 Ma,明显早于吉尔吉斯天山造山带中其它地区玄武岩(58~76 Ma)。其主要斑晶矿物为橄榄石(Fo_(72.5~91.4))、铬尖晶石(Cr#=13.2~50.1,58.0%~76.2%FeO_T和12.5%~20.4%TiO_2)和单斜辉石(Wo_(47.3-51.3)En_(35.5-43.2)Fs_(9.37-14.2))。Uchkuduk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与OIB极其相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显示Pb、Sr、Nb-Ta的正异常以及K的负异常,并且具有正的ε_(Nd)(t)值(+5.28~+5.42)、适度高的(~(87)Sr/~(86)Sr)i(0.7038~0.7047)和(~(206)Pb/~(204)Pb)i(18.231~18.339),暗示其来源于一个富集的软流圈地幔源区。橄榄石斑晶中高的NiO含量和Fe/Mn比值、低的CaO含量,与典型的来源于辉石岩熔体所结晶的橄榄石特征一致。此外,计算的原始岩浆成分落在L+Ol+Cpx+Grt共结线附近,同时具有高的FeO_T(11.2%~11.7%),TiO_2(2.01%~2.12%)含量,表明Uchkuduk玄武岩来源于石榴石辉石岩为主的地幔源区。该石榴石辉石岩源区可能与早期的地幔交代事件有关,通过俯冲再循环洋壳物质与周围橄榄岩的固相相互作用形成。Uchkuduk玄武岩原始岩浆形成所对应地幔潜能温度1574~1598℃,与地幔柱边部的热异常相当。因此,我们提出吉尔吉斯天山造山带及其邻区的晚白垩世-古新世小规模大陆溢流玄武岩可能是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地幔柱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低程度(10%)的部分熔融产生—系列的碱性玄武质岩浆。  相似文献   
58.
Using the 25-h continuing hydrographic observations at three successive stations in February 2012 and the mooring time series of current observations from Janua...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炎可宁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鉴别黄连。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黄柏、大黄、黄芩、板蓝根、黄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使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 nm。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使用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大黄素和大黄素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3~465.0 ng、11.6~580.0 ng,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3.3%、98.0%,RSD分别为1.8%、2.7%;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68~3400 ng,加样回收率为97.2%,RSD为1.2%。结论:本法简便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0.
深港边界是全球跨境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以通过深圳湾口岸前往蛇口消费的香港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定量和空间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香港居民来往深圳的消费模式和行为影响因素,发现在蛇口的跨境港人多来自“新界西”的屯门、元朗、荃湾三地,呈现以公交出行为主、出行频率高、消费低、时间短、老龄化、女性多的特点,其跨境行为主要受到个人年龄及收入、出行距离、区位等因素影响;港人在深港边界的跨境活动开始出现与收入、年龄相关的空间分异现象,呼吁展开针对不同过境群体的进一步研究,厘清其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这将有助于建构粤港“优质生活圈”、促进粤港两地间更便利的跨境活动和更深层次的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