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76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分别采用真空联合堆载和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深厚软基,成功解决了桥头段软基处理中的桥头跳车问题。介绍了两种软基处理方法的地基承载力、沉降和分层沉降等现场测试成果,并对两种处理方法的加固效果和相关经济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2.
碎石桩加固双层地基固结简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邢皓枫  龚晓南  杨晓军 《岩土力学》2006,27(10):1739-1742
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应力应变性状的研究已很深入,固结问题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已有的解析式大多较复杂,工程中难以应用。将桩间土径向整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而避开单独考虑因施工造成的涂抹作用的影响,根据排水量与体变等效原理,用平均超孔隙水压力的概念推导出碎石桩加固双层地基简化的固结计算式。由该方法可直接得到碎石桩和桩间土不同深度的平均超孔隙水压力和平均固结度,也可计算复合地基整体固结度。所推得的解析式简洁,且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工程实测资料,分析了强夯时的夯坑夯沉量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提出了初步估算夯击时夯坑深度和场地平均夯沉量的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SinoMed数据库中,计算机检索关于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9年10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对文献基本资料进行提取,同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获得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总有效率[OR=2.63,95% CI(1.62,4.28),P<0.0001]优于常规对照组;治愈率[OR=2.96,95% CI(1.07,8.15),P=0.04]优于对照组;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MD=-1.49,95%CI(-2.16,-0.83),P<0.0001]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脱屑发病率[OR=0.06,95% CI(0.01,0.46),P=0.007]、口干发病率[OR=0.03,95% CI(0.00,0.22),P=0.0006]均低于对照组;但2组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在总有效率、治愈率、PASI评分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高,但此结果仍需严谨的高质量的文献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05.
为实现“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我国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绿色“一带一路”。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一带一路”区域中国援建的水电站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陆地系列卫星(Landsat)、哨兵2号(Sentinel-2)等遥感对地观测数据,利用决策树与缓冲区分析等方法,从水电站库区概况、水电站对植被生长状况与生态资源影响等方面,开展“一带一路”区域水电站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的遥感监测及分析。本文首先根据遥感影像与DEM确定库区及库容,结合最小外接正方形面积比及平均宽度等指标确定各水电站缓冲区类型和范围。利用NDWI及NDVI构建决策树模型,提取各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水体、林地、草地、耕地和其它5类;结合区域植被覆盖度,估算库区生态占用并对水电站建成前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一带一路”沿线10座水电站造成的生态损失与库区面积呈正相关,不同工程间,在水体、林地、草地、耕地和其它方面的损失面积大小存在较大差异;② 土地利用类型与植被覆盖度年均变化幅度约为0.35%、1.27%,水电站修建对周边生态资源与植被生长状况影响较小,同时在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地区水电站的修建会明显改善周边环境;③ 各水电站周边的植被覆盖度差异较大,大部分水电站周边植被生长状况良好;④ 水电站建设始终坚持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从施工设计到水电站后期维护期间,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占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风险防范得当;⑤ 水电站提供了优质的清洁能源,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6.
我国许多机场道面建造于20世纪50~60年代,至夸连续使用了敷十年,道面使用功能进入老化阶段,已经严重影响了机场的正常使用与飞行安全.准确、快速、合理地对这些机场道面的承载能力与结构强度进行测试及分析,给机场道面管理、雏护和翻修改遣方案提供设计依据就显得非常重要.以西安某机场道面为例,对机场旧混凝土道面结构强度测试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对道面结构强度参数进行测试计算与分析,为道面修复技术方案的设计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根据1960—2011年Had ISST资料集中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分析方法,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特征,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的11个雨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11个雨区夏季降水与ENSO的相关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发现不同雨区的夏季降水与ENSO相关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尽相同,据此可分为3种类型:第1类为稳定不相关型,代表区为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地区、闽赣地区、环琼州海峡地区;第2类为稳定相关型,代表区为河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第3类为相关关系变化型,代表区为辽吉地区、黄淮地区、淮河流域以及两广地区。而在第3类相关关系变化型中,4个雨区夏季降水与ENSO相关关系的年代际突变时间也存在差异,两广地区的突变年份在1975年左右,辽吉地区和黄淮地区的突变年份在1980年左右,淮河流域的突变年份在1985年左右。  相似文献   
108.
无临空面水压爆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提出了无临空面水压爆破技术方法,并对无临空面水压爆破药量计算公式及设计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9.
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元间相位差分的GPS/BDS单机实时动态定位算法。该方法采用历元间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准确计算出载体的位置变化量;并以此描述载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建立动态定位滤波模型的状态方程。同时以历元间载波相位差分数据与伪距数据作为主要观测值,采用扩展Kalman滤波实时估计载体的位置和钟差。采用自主编制的软件对静态与车载GPS/BDS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定位结果精度优于传统的标准单点定位算法与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算法;而且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载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10.
3个时期大庆市区龙凤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1990~2011年多时相、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1990~2011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征及其格局变化,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方法,定量获取、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模式,旨在为快速城市化区域的湿地保护提供基础数和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呈现出以沼泽、湖泊为主、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等镶嵌周围的土地利用格局;对比3个时期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发现,沼泽、湖泊面积在不断减少,沙地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沼泽是耕地用地的主要来源;在图谱变化模式中,稳定型图谱单元面积最大,最大面积图谱模式为"沼泽—沼泽—沼泽",其面积为35.6 km2;反复变化型图谱单元面积最小,最大面积图谱模式为"耕地—盐碱地—耕地",其面积为2.35 km2;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导致城市沼泽退化,而人类活动是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