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92.
汛期暴雨(日雨量≥50毫米)是桂北的主要灾害天气之一,而暴雨预报至今仍是天气预报中的难题。暴雨之所以预报难度大,其原因有:①形成暴雨的天气条件比较复杂,突发性强。②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规则,难以模拟。③暴雨是天气预报中的小概率事件。基于以上原因,暴雨过程和暴雨预报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气象界的热题,暴雨落  相似文献   
93.
全球构造应力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
0 概述用可见油气苗来找深部石油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可追溯到美国初期开拓者。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相当成功的。1936年2月之前,在某地发现过141个岩盐穹窿(salt domcs)其中就有35个与“宏观”油气露头有关。在近10年来的文献中,有一种较新的化探方法,是靠测量地下土壤游离气中的微观“油苗”来实现的。其理论基础是:石油成分经扩散、渗流、渗透可以从储油层通过各种上覆岩层迁移进入大气中。这些现象是可信的,因为常见认为不可渗透的金属、融结硅、各种玻璃中也同样发生着扩散、渗流和渗透作用。本文将简要概述第二种方法,然后用更多的篇幅介绍第三种新方法——土壤测量。  相似文献   
95.
基于WebGL技术进行3D WebGIS开发中的WebGL机制、坐标系统、坐标变换、数据组织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与设计了以虚拟地球形式基于WebGL技术的3D WebGIS原型系统;最后,实现了具有三维地图浏览、兴趣点搜索定位以等功能的3D WebGIS,验证了基于WebGL构建3D WebGIS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6.
为了实现对重大工程外业人员的安保、大众的安全出行、弱势群体的监护及应急救援的精准服务,现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安全监控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及设计,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技术路线及内容;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正常、可靠,满足了各类用户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7.
TRMM卫星对青藏高原东坡一次大暴雨强降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探测资料,NCEP、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C波段多普勒雷达和其他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坡的一次大暴雨强降水结构。结果表明,高能、高湿的不稳定大气在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的触发下产生了此次大暴雨,降水具有明显的强对流性质。从水平结构来看,降水系统由成片的层云雨团中分散分布的多个对流性雨团组成,对流样本数远少于层云,但平均雨强是层云的4.7倍,对总降水的贡献达到25.6%;以超过10 mm/h雨强为强度标准,3个20-50 km、回波强度在45-50 dBz的β中尺度对流雨团零散地分布在主雨带中,对应 < 210 K的微波辐射亮温区和≥ 32 mm/h的地面强降水;对流降水的雨强谱集中在1-50 mm/h,其中20-30 mm/h的雨强对总雨强的贡献最大,这与中国东部降水有着显著区别,而90%的层云降水的雨强均小于10 mm/h。从垂直结构来看,对流降水云呈柱状自地面伸展,平均雨顶高度随地面雨强的增强而不断升高(5-12 km),强降水中心区域的质心在2-6 km;降水廓线反映出强降水系统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 km以下高度范围,且降水强度在垂直方向分布不均匀,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强度随高度升高的总趋势是趋于减弱,但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对流降水强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并且在多个地表雨强廓线中都有体现。此外,地基雷达的探测结果也表明了强降水的低质心特点及显著的逆风区演变特征,这是对TRMM PR探测的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98.
介绍一种水下温度和深度测量仪器的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该仪器的特点是精度高、体积小、耗电省和成本低,具有自容式记录和直读显示两种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99.
海州湾的海洋资源,尤其是生物资源,与海州湾的海洋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海洋环境是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从多年的环境监测分析看,海州湾的海洋环境基本上处于良好状况。但是,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在某些局部海域,特别是河口、港口及沿海城镇附近的海域,环境已遭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因此,对海州湾环境现状进行质量评价和科学预测,并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对于保护海州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采用一个具有初始缺陷的环,作为管道屈曲传播的分析模型,材料为理想弹塑性。首先根据大变形理论.计算出它在外力作用下的屈曲破坏外形,然后基于Croll准则,通过数值计算,求得了屈曲传播压力。证实了Croll提出的简化模型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