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一次冲击地震动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冲击型地震是天然地震中的一种典型地震动 ,与其他常见地震相比 ,具有持续时间短、衰减速度快等特点。由于其独特的动力特点 ,利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传统方法研究此类地震动力特征是不合适的 ,而应该使用以确定性理论为主的数学分析方法。总结出一次冲击地震动的特点、产生条件及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 ,首次对其震动历时过程进行拟合计算 ,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2.
许强  黄润秋 《山地学报》2000,18(3):272-277
将现代非线性科学理论与传统的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理论有机结合,提出了10条地质灾害系统分析原理,同时对地质灾害的评价及预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3.
哈密凹陷位于新疆东部三大板块的结合部位,内部构造复杂。本文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凹陷内四道沟构造Tk2层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该层古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可划分出2个应力集中区、1个应力异常区,其余为正常应力区;根据岩石破裂试验以及构造应力模拟计算结果,制定了该区裂缝的定量评价标准;依据该标准,预测评价出该区的裂缝发育的Ⅱ级区1个、Ⅲ级区2个,其余为裂缝不发育区。  相似文献   
134.
秦启荣  黄润秋 《山地学报》2000,18(B02):118-122
哈密凹陷位于新疆东部三大板块的结合部位,内部构造复杂。本文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凹陷内四道沟构造TK/2层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该层古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可划分出2个应力集中区、1个应力异常区,其余为正常应力区;根据岩石破裂试验以及构造应力模拟计算结果,制定了该区裂缝的定量评价标准;依据该标准,预测评价出该区的裂缝发育的Ⅱ级区1个、Ⅲ组区2个,其余为裂缝不发育区。  相似文献   
135.
薛翊国  陈剑平  黄润秋  严明 《岩土力学》2006,27(Z1):222-226
应用3D-? 软件对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左岸边坡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开挖坡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张拉应力区域;缆机平台和拱肩槽槽坡底部产生一些竖直方向的回弹变形和水平向坡外的变形;5#梁山脊在拱肩槽开挖后将产生进一步的卸荷松弛,表层岩体稳定性将可能恶化,f42-9断层以上的大块岩体将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根据以上分析对开挖边坡制定了分层开挖、分层加固的方案,支护方案采用预应力锚索及排水系统的组合形式进行加固,支护后的稳定性计算表明,采用的支护措施是有效的,达到了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6.
加固膨胀土路堑边坡中框架梁的内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礼舟  黄润秋 《岩土力学》2005,26(7):1113-1117
锚杆框架梁是一种较好的加固膨胀土路堑边坡方式,但其设计理论依据仍不统一,未形成成熟的规范,多依靠工程经验。Winkler地基梁和半无限弹性体理论被用来计算框架梁的内力,在Winkler假设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了现浇梁和预制梁在不同长度条件下的内力分布。结果表明:框架梁的设计完全依据膨胀力是欠合理的,建议采用Winkler地基梁和半无限弹性体理论计算框架梁的内力,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7.
岑巩县大榕滑坡发生于2012年6月29日, 属于大型平缓堆积层滑坡。其主体堆积区斜坡坡度8~20, 主滑区基覆界面倾角4~11; 下伏基岩中存在强风化层; 2009年以来, 有持续人工弃土堆积于左侧汇水区。结合滑坡特征及三维数值分析可见, 大榕滑坡是由持续人工弃土堆积和强降雨共同诱发产生, 弃土堆积区首先局部失稳, 导致坡脚破坏而逐步引发滑坡整体失稳; 滑面位于下伏强风化层中。结合典型案例, 总结了大型平缓堆积层滑坡结构特征, 强降雨是必要诱发因素; 失稳时, 局部往往带动下伏基岩失稳。  相似文献   
138.
地震波效应与山体斜坡震裂机理深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量山体斜坡震裂变形和破坏现象,为深入研究其力学机理,通过实例详细调查及地震中体波效应和面波效应的深入分析,认为地震中地震波的作用使山体斜坡表部岩土体尤其是坡肩部位受到量值和方向不断变化的拉张应力作用,该作用在垂直平面内表现为全方位动态变化特点,导致坡肩岩土体具有旋转倾倒和正、反拉作用;与此同时在坡体内部伴随出现潜在剪动作用力及岩土体的开裂和压碎现象,尤其在潜在滑动面上剪切作用力更为集中;此外坡体表面还受到鼓胀拉力和扭力的共同作用.据此可将地震波作用效应划分为4种重要表现形式,即拉一剪破裂效应、界面动应力效应、潜在的楔劈效应和超空(孔)隙水压力激发机制.分析结果与实例及振动模拟结果一致.研究成果可为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5 12 汶川地震的强震作用诱发产生了大量崩塌地质灾害,且多发生于碎裂结构岩体中。崩塌后斜坡后缘岩体及前缘堆积体的稳定性和后缘岩体对前缘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同样是震后灾害所面临的问题。以干河沟沟口斜坡为例,在分析该斜坡结构特征及崩塌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二维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了斜坡在天然或强震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和可能失稳过程; 运用极限平衡法对陡壁岩体再次崩塌,产生新物质堆载在现有崩塌堆积体后缘前、后分别建立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碎裂岩体崩塌过程可分为应力重分布、潜在崩塌体形成和地震诱发崩塌3个阶段。崩塌堆积体在考虑后缘堆载作用之前,在天然或地震环境下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考虑堆载作用之后,其可能会在地震条件下失稳。离散元法和极限平衡法的组合使用,对于解决同类斜坡的同类问题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0.
山区流域高盖度斜坡对极端降雨事件的地下水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到日益加剧的全球变暖趋势的强力驱动,极端降雨及与之相伴的山区流域植被发育斜坡的群发性失稳事件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山国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到目前为止,降雨-滑坡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并无成因联系的降雨事件与滑坡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斜坡岩土体水岩相互作用方面,而降雨→滑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