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对0601号早台风暴雨进行湿位涡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移向高空槽的过程中,冷空气在台风登陆前以高MPV1柱的形势下传使得台风低层环流对流稳定度减小、湿斜压性增大,导致垂直涡度显著发展,暴雨增幅。特大暴雨发生在台风低层出现MPV1锋区的时段,低层大范围正MPV1区的出现预示着强降水的结束,暴雨落区与低层正MPV2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62.
黄丽  刘凡  谭文峰  洪军 《矿物学报》2002,22(4):315-320
以我国亚热带的黄褐土和黄棕壤的铁锰-粘粒混合胶膜为材料,分析了胶膜及其相应的淋溶土在粘土矿物类型和含量上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和胶膜的粘土矿物均由1.4nm矿物、水云母、高岭石组成,土壤的1.4nm矿物为1.4nm过渡矿物和蛭石的混合相,而胶膜的1.4nm矿物全部由蛭石组成。由此认为,胶膜中的1.4nm过渡矿物主要来源于表层粘粒的淀积和裂隙周围基质土壤中粘土矿物的转化,胶膜的有机质含量、交换性盐基总量等性质明显不同于基质土壤,其微环境抑制了土壤中的蛭石向1.4nm过渡矿物的转化,并导致1.4nm过渡矿物向蛭石的转化。  相似文献   
63.
不同时期刈割对互花米草根系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4~9月期问,在泉州湾河口湿地生长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滩涂上,采用不同时期对互花米草进行齐地面刈割的方法,测定互花米草根系生理指标,探讨不同时期刈割对互花米草根系生理产生的影响及机制,为利用物理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5月22日和7月21日的刈割使互花米草根系可溶性总精含量总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4月22日、8月20日和9月19日的刈割虽然也造成根系可溶性总糖含量变低,但其比5~7月刈割后根系可溶性总糖含量高很多;4~7月刈割导致互花米草根系代谢急剧减缓,尤其6~7月刈割使根系活力同比下降了90.58%~92.17%,而8月和9月的刈割则促进了根系代谢,表现为根系活力提高;各刈割处理都会引起互花米草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5~7月刈割使根系游离氨基酸增加量最大;5~8月刈割使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而4月22日和9月19日的刈割使根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4月22日和7月21日刈割使互花米草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保护酶活性下降,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功能减弱,而5月22日、6月21日、8月20日和9月19日刈割后,互花米草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保护酶活性上升,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功能增强.7月刈割互花米草能有效控制互花米草的扩散.  相似文献   
64.
不同时期刈割对互花米草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时期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进行齐地面刈割的方法,通过对互花米草株高和株数的测定和比较,确定了有效控制互花米草扩张的刈割时期.研究结果表明:①月22日对互花米草的刈割处理显著促进了互花米草株数的增加,但对其最终平均株高未产生影响.5月22日的刈割处理下,虽然互花米草在株高上略高于对照(未刈割)处理,但处理后其株数大大减少,与对照处理相比有明显差异.6月21日和7月21日的刈割处理,不仅使互花米草株高降低,也使其株数减少;尤其是7月21日的刈割处理下,互花米草的株数和株高都与对照处理有非常明显的差异.8月20日和9月19日的刈割处理,极大促进了互花米草的再萌发和再生长.②5~7月的刈割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互花米草的活根生物量;而4月和8~9月的各刈割处理,增加了互花米草的活根生物量,其中4月22日的刈割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促进了互花米草活根生物量的增加.各刈割处理都会造成互花米草死根生物量的增加.③有效控制互花米草种群扩张的刈割时期是6~7月互花米草的穗分化期、孕穗期至抽穗期.  相似文献   
65.
在湖南南县长期紫云英-双季稻轮作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单施紫云英(MV)、单施化肥(F100)和紫云英配施全量化肥(MV+F100)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大团聚体(>250μm)、小团聚体(53~250μm)、粉黏粒(2~53μm)及<2μm团聚体的黏粒组分(100~2000、25~100 nm)中矿物的类型、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各粒级团聚体黏粒组分中的矿物组成相似,主要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包含少量蛭石和1.4nm过渡矿物。MV和MV+F100处理中,相比于<2μm团聚体,大团聚体、小团聚体及粉黏粒中100~2000 nm组分高岭石含量有所降低,蛭石含量增加。与MV相比,MV+F100处理明显增加了<2μm团聚体颗粒中伊利石的相对含量,以及各粒级团聚体颗粒中蛭石的相对含量。随着各团聚体黏粒组分由100~2000nm减小至25~100nm,黏粒矿物的类型减少,伊利石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高岭石含量降低且结晶度变差。与F100相比,MV+F100处理中各粒级团聚体100~2000 nm颗粒的硅铝率明显降低,出现脱硅富铝化现象。  相似文献   
66.
宋强  黄丽 《干旱区地理》1991,14(2):66-70
为同时考虑水文要素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的统计规律,可利用已经出现的实侧数值所提供的信息对原有预测结果进行一定的修正。本文把时间序列分析与随机函数典型分解方法相耦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融雪期迳流预报作了尝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7.
不同云降水方案对一次登陆台风的降水模拟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利用美国最新发展的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研究了不同云降水方案对一次登陆台风的降水模拟问题,结果表明,在网格距适当小的情况下,同时采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云微物理方案(Kessler方案)时,其降水预报优于只使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时的预报;在台风降水模拟的初期,Kain-Fritsch方案比Betts-Miller方案产生降水更快,更接近实况降水;在台风登陆后随时间的延长,对流降水重要性逐步下降,网格尺度降水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8.
微量元素特征是划分铁陨石类型的重要指标,对铁陨石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在GRV090018、GRV090327和GRV090333三块南极格罗夫山铁陨石岩矿分析的基础上,采用ICP-MS和ICP-OES方法对其进行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GRV090018、GRV090327和GRV090333分别为未分群、IAB-un型和IAB-sLM型铁陨石。GRV090018具有高Ir和Se、低Ga和Ge特征;GRV090327较IAB群具有相似的Ga-Ni、Ge-Ni关系,Ir含量较低;GRV090333较IAB-sLM亚群具有相似的Ga-Ni、Ge-Ni和Ir-Ni关系,Cr和Mn含量较低,W含量较高。此外,GRV090327与GRV090333的冷却速率约为1~10℃/Ma,前者稍快于后者。  相似文献   
69.
几种亚热带土壤铁锰胶膜和基质的表面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  洪军  谭文峰  刘凡 《地球化学》2006,35(3):295-303
以我国亚热带的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为材料,研究了土壤铁锰胶膜和其基质的表面化学性质及其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氧化特点。结果表明,与基质土壤相比,铁锰胶膜的比表面积大,电荷零点(PZC)低,这与其富含粘粒、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等有关;铁锰胶膜经脱锰处理后,比表面积明显降低。由盐滴定-电位滴定(STPT)法测得黄褐土、黄棕壤、红壤基质的PZC分别为3.13、3.65和3.90;黄棕壤和红壤铁锰胶膜的PZC分别为3.26和3.42。铁锰胶膜对Pb2 、Cu2 、Cd2 和Zn2 的吸附和对Cr3 的氧化能力比基质的强。铁锰胶膜经脱锰处理后,对Pb2 、Cu2 、Cd2 和Zn2 的最大吸附量比未处理时降低了53%~100%;其氧化Cr3 生成Cr6 的量比铁锰胶膜的降低了87%~100%。说明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的铁锰胶膜中,氧化锰是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氧化Cr3 的主体。  相似文献   
70.
基于CMA-MESO模式水平3 km分辨率3 h循环的快速更新同化预报系统,本文建立逐小时的分析预报循环系统,并且通过采用5种尺度叠加的高斯相关模型和引入各向异性的水平相关尺度方案来改进背景误差水平相关结构,同时考察引入全球大尺度信息方案对逐小时循环的分析和预报影响。通过对2020年7月19日华东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表明:(1)逐小时循环吸收了更多的高频观测资料和循环中采用更临近的1 h预报场作为背景场,分析和降水短临预报质量整体比3 h循环有所提高;(2)在区域分析中逐时引入全球预报场的大尺度信息会削弱区域观测资料的影响,对预报会有不利影响;(3)改进的五种尺度叠加高斯相关模型和各向异性的水平相关尺度主要使风场背景误差水平相关系数的描述更接近样本的统计结果,因而在逐1 h循环中风场分析更靠近观测,华东强对流过程的组合反射率和降水短临预报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