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500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4篇
  1938年   2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官员称,该局的“凤凰”号着陆器又将一份火星土样送到着陆器上搭载的湿化学实验室里。  相似文献   
112.
针对“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应急测绘保障中,倾斜实景三维模型建模效率无法满足应急状态下“快速”的需求这一难题,文中在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射单视角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方法,进一步结合三维场景构建技术和遥感解译技术构建了应急状态下基于实景三维技术的地质灾害快速调查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中,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提供了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史上首个实景三维模型及相关灾情、灾损信息,在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研判、应急指挥决策、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系列灾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建议,为灾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膨胀土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其具有涨缩特性,膨胀土边坡在干湿循环条件下易失稳形成滑坡,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裂隙的发育-扩展-贯通则是膨胀土边坡失稳致灾的前提,因此,准确把握裂隙的发育机制、图像特征,进而推演膨胀土滑坡的形成过程,是一条重要的预警途径。本文以安徽淠史杭灌区膨胀土边坡为研究对象,进行“降雨+自重”条件下的原位试验,对失稳过程中的土体表层裂隙图像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重点分析裂隙度、裂隙几何特征参数的变化与边坡失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土体表层裂隙图像的综合分析,进行边坡危险性评价,具有可行性;针对该地区膨胀土边坡,起始裂隙度处于0.19~0.03范围,后续裂隙度相较初始状态增加范围处于0.5%~1%,且沿软弱结构面存在的横向裂隙发育为主控裂隙时,边坡出现异常,应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114.
张良 《地质与勘探》2023,59(6):1250-125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宜君地区直罗组古层间氧化带具有明显分带特征,通过对不同分带砂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及环境敏感参数特征对比研究,将旬邑-宜君地区古层间氧化带发育的水-岩作用过程划分成两个阶段:古层间氧化带形成和大规模成矿阶段、二次还原改造阶段。(1)古层间氧化带形成和大规模成矿阶段:含氧水进入目的层砂体,使砂体中Fe2+氧化成Fe3+(Fe2+含量最低,Fe3+最高);砂体中的U被氧化为U6+,形成铀酰腐殖酸盐络合物发生迁移(U、Corg、S含量最低、Th/U比值最高);长石高岭土化使Si发生流失(SiO2含量降低);携带大量U的氧化流体运移至氧化还原过渡带(Corg、∑S含量最高、Fe2+含量仅低于灰绿色砂体),还原剂(有机质和黄铁矿等)将U6+还原成U4+,形成沥青铀矿;U4+与SiO44-发生反应形成铀石(Th/U比...  相似文献   
115.
许文良  任建国  章军锋 《地球科学》2022,47(8):2667-2678
实验地球科学是利用实验装置和技术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开展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与地球内部过程研究. 我国的实验地球科学在过去10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高温高压实验领域的一支重要研究力量. 主要介绍了实验地球科学的定义与战略价值,简述了我国实验地球科学的发展现状与薄弱环节,提出了未来学科发展的思路和重要举措,并展望了学科未来的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6.
前人在研究区开展过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重砂测量,但受比例尺限制,异常面积过大,查证目标不够明确,找矿效果不佳。本次通过对前红泉地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初步总结了该区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元素组合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圈定出综合异常10处;在分析综合异常特征、异常检查情况及成矿潜力的基础上划分了成矿远景区4个,分别为受断裂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万岁山金成矿远景区、黑山头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与基性岩有关的帐房山铜钴镍成矿远景区及受酸性岩体内构造裂隙控制的红柳疙瘩钨成矿远景区;在成矿远景区内优选出找矿靶区4处,并提出了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对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白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68Ma,为中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体具有高硅(Si O2=74.61%~80.16%)、富铝(Al2O3=10.59%~13.90%)、贫铁(Fe2O3=0.11%~0.3%)等特征,在化学上属于准铝质-过铝质(A/CNK=0.97~1.13)系列。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锆石的εHf(168Ma)=+7.53~+11.66,二阶段的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595~966Ma之间。上述特征表明,孙吴地区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岩浆起源于新增生加厚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在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衔接地区变质杂岩和冀北-辽西地区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的存在,表明大兴安岭西坡-冀北-辽西地区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有关的陆壳加厚过程。因此,研究区内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应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作用有关,而与古环太平洋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无关,其形成时代也限定额尔古纳地块西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时间应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18.
在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海试区约7000m水深的海底,发现了硅藻化石软泥沉积物,为中国首次在此大深度船载采集到硅藻化石软泥。室内硅藻化石分析显示,重力柱状样顶部约10cm厚的软泥为大筛盘藻Ethmodiscus rex硅藻软泥。化石主要由大筛盘藻组成,呈碎片状,数量巨大,并伴生有Azpeitia等热带远洋浮游种类。硅藻化石软泥发育表明,本区曾发生过E.rex勃发事件,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9.
120.
Based on DNA extra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random amplified reaction (RAPD) to the gametophytes and sporophytes of Kelp “901” strain, genetic study on variation was conducted to its parents and offsprings of F6, F7,Fs, and F9 generation. RAPD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among 30 selected primers for gametophytes, 297 loci ranging from 200 to 3 000 bp were obtained in the average of 9,9 loci for each primer, This indicated a high polymorphic rate with RAPD detection. UPGMA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each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 of a generation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one pair separately. The genetic distances of the Kelp 901 generation were 0.321 2-0.476 7, and the maximum was between F7 and Fs (0.476 7). Ident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F6 generation was more close to the female parent (0.659 3), and F7 generation was more close to the male parent (0.5788). To the sporophytes study in 24 selected primers for RAPD amplification, 191 loci ranging from 230-2 800 bp were obtained, in the average to each primer of 8.0 loci. The heterozygosity to six populations were male parent (0.223 9),female parent (0.107 2), F6 (0.216 4), F7 (0.228 6), F8 (0.229 6) and F9 (0.317 2). The nearest genetic distance was 0.083 5 (Fs, F9). Total heterozygosity (HT) ofF6, F7, F8 and F9 generations was 0.318 6, the average heterozygosity (Hs) for F6,F7, F8 and F9 generations was 0.248 0, and deduced coefficient of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Gst) was 22.2%. Six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SCAR) were preliminary screened through RAPD analysis. It needed to be verified in detail as they are significant for molecular marker assistance in breeding and selecting Lamina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