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邦巴岩体位于拉萨地块西部革吉地区,由主体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及一系列近平行、南北向展布的花岗斑岩脉体组成。野外地质调查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革吉地区白垩纪的两期岩浆活动分别发生在131~132Ma和127Ma。早期岩浆作用形成主体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质包体,具有以下特征:(1)明显富集K、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Zr等高场强元素;(2)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49~0.61)及负Ce异常;(3)具负εHf(t)值(-3.2~-0.3)及古老的地壳模式年龄(1.210~1.399Ga);(4)初始Sr同位素比值为0.70424~0.71472,εHf(t)值为-5.70~-5.54。晚期岩浆作用形成花岗斑岩脉体,具有以下特征:(1)富集K、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2)基本不具有负Eu异常或具有轻微的负Eu异常(Eu/Eu*=0.74~0.87);(3)具有更老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226~1.576Ga)及更负的大范围变化的εHf(t)值(-6.1~-0.7)。晚期岩浆作用锆饱和温度(777~796℃)及轻稀土元素不饱和温度(794~812℃)均高于早期岩浆的锆饱和温度(661~762℃)及轻稀土元素不饱和温度(750~769℃)。上述特征表明,两期岩浆作用均为中拉萨地块古老基底部分与地幔物质混染部分熔融的产物,随着岩浆作用的持续进行,岩浆中的古老地壳组分增加,熔体温度也增加,可能与南向俯冲的班公-怒江洋壳回转驱动的地幔岩浆活动向北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32.
关键金属是全球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其富集机制和成矿作用是目前国际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对喜马拉雅带吉隆和亚东地区淡色花岗岩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侵入到藏南拆离系的淡色花岗岩含有较高的Sn、Cs、Tl、Be、W、B、Li和Bi。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些淡色花岗岩具有如下特征:(1)富集关键金属元素;(2)为原始岩浆经历斜长石、锆石、独居石、磷灰石、云母分离结晶作用后的残余熔体;(3)关键元素的富集和矿化与花岗岩高度分离结晶作用密切相关。随着分异程度的增强,岩浆变为富挥发分的高SiO2体系,关键金属元素在残余熔体中富集,并且最后可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由于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性,Cs和Tl呈类质同象替代钾、铷进入云母中。富集关键金属元素的花岗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属于与藏南拆离系相关的同构造侵位花岗岩,藏南拆离系的活动促使了原始岩浆的广泛分离结晶作用,以及后期的关键金属元素(如Rb、Cs和Tl)的富集。  相似文献   
33.
新特提斯洋长期俯冲消减作用在早白垩世可能经历二次俯冲启动或板片俯冲几何形态的重大转换。确定西藏南部冈底斯岩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作用方式是甄别上述过程的关键,对理解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演化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就冈底斯岩基东段朗县杂岩中保存的各类早白垩世岩浆岩,开展了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和Hf同位素、全岩元素和同位素(Sr-Nd)组成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基性岩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103.6~100.8Ma),为高钾钙碱性偏铝质岩石,锆石εHft)=+0.3~+5.7,全岩εNdt)=-0.8和-0.3,暗示其岩浆源区具有大量俯冲沉积物或流体的混入,为沉积物熔体和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2)中性岩形成于99.8~97.6Ma,略晚于基性岩,其主量元素与基性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全岩εNdt)=+1.1,具有较多的地幔物质参与,为基性岩浆进一步演化形成;3)酸性岩(脉体)记录了多阶段岩浆作用(124.1~95.3Ma),根据同位素组成不同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具有较低的全岩εNdt)值(-8.3~-6.0),其岩浆源区显示富集特征,tDM2=1385~1586Ma,由古老地壳物质的再熔融形成;第二类的锆石εHft)值(-2.8~+3.2)变化较大,岩脉的锆石εHft)=+0.4~+8.1,tDM=428~906Ma,全岩εNdt)=+0.1和+0.8,表明岩浆源区具有不均一性,为古老地壳物质被富流体地幔岩浆改造形成;和4)镁铁质包体的主量元素与寄主花岗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εHft)=-9.3~+4.1),变化范围可达13个ε单位,为岩浆混合成因。寄主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分别作为酸性和基性端元,是基性岩浆与其诱发古老地壳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经混合形成。结合冈底斯岩基早白垩世岩浆岩的研究结果,朗县杂岩在早白垩世(124~97Ma)的岩浆作用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现象,锆石Hf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可达13个ε单位,其岩浆源区复杂且富含流体,代表了新特提斯洋在早期(240~144Ma)经历漫长的俯冲之后,在早白垩世时期(~120Ma)俯冲带发生跃迁或俯冲角度达到临界点,导致大量俯冲沉积物和流体沿俯冲带俯冲下去,与发生部分熔融的地幔楔物质混合,底侵导致上覆古老地壳物质的再熔融,形成早白垩世复杂的岩浆岩组合,很可能是新特提斯洋二次俯冲开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34.
扰动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通过对沉积底质的改造直接影响沉积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营养物质的循环、迁移和存储),对底栖生态系统工程有重要的影响.遗迹化石作为底栖生物活动的载体,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的演化规律,并评价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对生态系统工程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依据.对河南地区8个寒武系剖面的遗迹化石数据进行统计,应用现代生物学中生态系统工程影响值的概念,从功能群、阶层、生物灌溉3个方面对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第三阶至鼓山阶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功能群类型由生物扩散型扰动者往向上/下运输者转变,阶层逐渐加深,生物灌溉越来越普及,生态系统工程影响值不断增大.鼓山阶至第十阶,遗迹化石类型及结构变化不大,生态系统工程影响值趋于稳定.这表明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至鼓山阶,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的行为策略发生着明显的进化与创新,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不仅开拓了重要的生态空间,而且为其他底栖生物和微生物创造了新的生境,在寒武纪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5.
36.
本文用中尺度五层原始方程模式,模拟了长江中下游中尺度云团的生成、强盛和减弱。结果表明,由这个模式,用实测大尺度资料,可以模拟出伴有暴雨的云团演变过程。此外,对于原模式作了一些改动,加进了地形作用。与无地形的数值试验相比,地形作用有利于在长江中下游形成一条近于东西方向的切变线,对系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7.
水文缆车升降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集善  史庆富 《水文》1994,(2):34-37
水文缆车升降系统设计方法柴集善,史庆富(山西省水文总站)一、概述水文缆车作为水文站的测流过河设备,适合于洪水时期水位涨落快、含沙量大、水草多、抢测洪水困难的中小河流。近年来,水文缆车在技术装备上有了比较大的改进。首先是将水平输送改为可控硅调速电动,以...  相似文献   
38.
澜沧—耿马地震震源动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李立平  叶建庆 《地震研究》1990,13(3):223-233
本文使用沧澜—耿马地震主震后在震区建立的数字地震仪记录,用波谱法测算澜沧—耿马余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就这些参数的统计特征,对该双主震型两主震区的地下介质不同状态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39.
丹寨汞金矿床成矿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贵州省内的丹寨汞金矿床是一典型卡林型金矿床。矿床赋在于上寒武统含有机质的海相泥质碳酸盐岩之中。成矿元素Au、Hg、As、sb、Ba密切共生,但汞矿体与金矿体的产出有一定分离。金为微细粒自然金,它与黄铁矿、含砷黄铁矿和粘土矿物有关,在碳质物中,金含量也可提高。有机质(有机碳和沥青)与Hg-Au矿化有一定关系。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矿体主要产出在具压性、压扭性特征的多次构造活动造成的破碎带之中。成矿作用主要是在中低温(110-290℃)和低压条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