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101篇 |
地球物理 | 1篇 |
海洋学 | 1篇 |
综合类 | 1篇 |
自然地理 | 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台风变性加强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登陆的Winnie台风经历了变性重新加强的过程,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等熵位涡分析显示重新加强过程经历了2个阶段:(1)高层扰动加强期,北上的变性气旋在其高层维持了小的位涡区,使上游东移的位涡槽加强;(2)气旋斜压发展期,低层气旋上的斜压带与高层加强的扰动耦合,气旋获得斜压发展.该过程伴随着高层风速的加强并发展为急流,这是动力平衡和低层斜压动能输送的结果.高层扰动和急流演变过程说明了变性气旋自身对其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热带气旋分离的方法,利用数值试验对变性气旋以及与气旋相关的物理因子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层变性的气旋Winnie首先通过潜热过程加强了高层的扰动,然后在其北移过程中和高层的扰动位相锁定而得到斜压发展,演变过程说明了登陆台风自身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初始气旋的涡旋环流足最主要的,其次是水汽,而斜压性影响最少.斜压性影响最少是由于在气旋环流和高湿度的环境下,斜压带得到重建,使气旋仍然可以和高层的扰动相互作用而得到斜压发展.所以,斜压性仍是变性气旋再度发展的直接原因.综观台风Winnie的变性以及重新加强过程,气旋中斜压性的产生以及维持都和与降水相关的潜热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Doppler雷达VAD技术可以从距离圈上的Doppler速度随方位角的分布廓线中提取背景风场的散度。但是,通常Doppler雷达观测到的距离圈上的Doppler速度一般都是不完整的。为了计算散度,必须插补上所有缺侧方位上的Doppler速度,这就使应用VAD技术得到的散度带有不客观的成分。该文利用Doppler速度随方位角的分布具有一阶简谐曲线的特点,提出了用对称法计算散度的方法,从而避免了对Doppler速度方位廓线进行人为插值。文中还针对用VAD技术计算出的不同高度上不同水平面积的散度量级不同的问题,提出了对散度进行面积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本文分析了三个产生强对流天气冷涡过程的卫星云图.冷涡云系的结构可归纳为单纯的冷涡结构和具有锢囚气旋结构两类.利用诊断分析对冷涡云系中各个组成部分,即涡旋云区、不稳定云区、正涡度平流云区、冷涡云区及暖锋云区与有关物理量的配置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35.
青藏高原东南部MCC的地域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一个对流天气频繁发生的地区。在该地区生成发展的MCC不仅给当地造成大范围的雷电和强降水天气,还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产生明显的影响。文中通过对2001~2002年6~9月发生在该地区的16个MCC个例的分析,得出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1)MCC最易发生在100°E附近的横断山脉地区和105°E附近的成都平原地区,且后者多于前者;(2)它们都具有生命史短,水平尺度较小和生消变化快的特点,但东部型生消时间晚,降水量大;西部型生消时间早,降水量小;(3)东部型和西部型MCC发生前的环流背景和成熟阶段的垂直结构也有明显不同。东部型MCC在形成前中低层有明显的水汽输送,在成熟阶段中低层有较强的正涡度环流,有较弱的垂直风切变,具有较为典型的MCC特征;而西部型MCC在形成前中低层水汽输送不明显,成熟阶段的正涡度环流不强,处于较强高空急流的正下方,具有与强风暴相类似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36.
37.
38.
对谢义炳在大气环流系统方面所做出的科学贡献作了简要的全面回顾。其中包括:(1)北美切断低压的生命史;(2)东亚高空锋和急流的多层结构;(3)中国降水系统的结构和演变规律(包括梅雨锋、西南低涡等),热带和中纬度扰动相互作用在暴雨过程中的重要性;(4)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形成在ITCZ(赤道辐合带)/季风槽中;印度西南季风的低频变化;(5)降水系统的湿斜压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6)大气环流的中期变化理论。谢义炳的这些贡献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环流系统并改善了中国的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39.
~~ANALYSIS OF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OVER MAINLAND CHINA@朱佩君$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Storm Research,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Physics Schoo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郑永光$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Storm Research,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Physics Schoo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陶祖钰$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Storm Research,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Physi…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