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300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522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20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92.
矿床类型及其特征为有利于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矿床分类的基本原则应该是:(1)既不是成因分类亦不是工业分类,而是以成因为基础,以工业意义为主导的两者有机结合;(2)以“多因成矿”观点指导矿床分类,从宁镇地区内生金属矿床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考虑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亦重视层控或沉积改造等成矿作用的影响;(3)分类方案力求简明实用,能基本概括目前该区内生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对上、中、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属性的研究,来分析内蒙古高原岩石圈的三维构造和物质运动。地体拼合属于岩石圈挤压力较小而作用期较长的造陆作用,以内蒙古中部地区为典型代表。此区域现今包括南阿穆尔- 兴安地体西南部和锡林浩特两个元古宙地体,以及形成于太古宙的华北克拉通地体。索伦山- 西拉木伦河断裂是锡林浩特和华北克拉通地体的缝合带。发生在二叠纪的锡林浩特和华北克拉通两个地体的碰撞拼合,造成古亚洲洋南支的封闭,同时也在两个地体之间,形成了索伦山- 西拉木伦缝合带和华北克拉通北缘俯冲带。古亚洲洋封闭后,华北克拉通地体继续向锡林浩特地体下方陆- 岛俯冲,形成了宽度为60~120 km的华北克拉通北缘俯冲带。此俯冲带地层向北倾斜,上地壳变形严重,岩石圈地幔破裂充水。锡林浩特地体在石炭纪处于南阿穆尔- 兴安地体南方古亚洲洋北支俯冲的岛弧带位置,在二叠纪和华北拼合时又处于华南克拉通北方古亚洲洋南支俯冲的岛弧带位置,幔源岩浆侵入频繁。在中生代拼合后又处于地壳转变为拉张的阶段,幔源岩浆侵入作用有增无减。由于幔源岩浆侵入作用时间长久,岩浆化学分异会更加彻底,锡林浩特地体及其周边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4.
本文利用37个CMIP5模式和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包含40个成员的超级集合试验的表面气温预估数据,比较了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多项式拟合法和方差分析方法这三种目前在国际上运用较多的方法所估算的表面气温内部变率的异同,分析了内部变率的估算对气候预估中信号萌芽时间(TOE)的影响。结果表明:若采用CMIP5多模式集合,则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和多项式拟合法都是估算内部变率的合理方法,而方差分析方法则由于包含模式性能自身的影响会夸大内部变率故不推荐使用。内部变率的全球分布呈现出极向强化的现象,中高纬度地区的内部变率幅度远大于热带、副热带地区。内部变率受不同排放情景的影响较小,且随时间无显著变化,但方差分析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在热带地区容易受到排放情景的影响。若基于类似CESM这样的单个气候模式的超级集合模拟试验来估算内部变率,三种方法估算的结果相似。不同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对TOE的影响主要位于北大西洋拉布拉多海、南大洋威德尔海和罗斯海等邻近海洋深对流区。对于中国区域平均来说,基于CESM超级集合模拟试验,三种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与强迫信号之比都小于15%;对CMIP5多模式集合,采用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和多项式拟合法得到的结果与此接近,但若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则显著高估内部变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姚多喜  支霞臣  王馨 《地球化学》2003,32(5):491-500
采用ICP—MS法测试了褐煤、肥煤和无烟煤以及在不同燃烧条件下获取的飞灰、底灰等29个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分析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稀土元素含量不同,相同煤种在不同燃烧条件下获取的飞灰、底灰中的稀土元素含量也不同;褐煤、肥煤、无烟煤及其燃煤产物飞灰、底灰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左高右低的宽缓的“V”型曲线;Eu存在明显负异常。研究了燃煤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及集散规律,稀土元素在飞灰、底灰中的含量比原煤有明显提高,其增加幅度为几倍至20多倍不等,表明煤炭燃烧后稀土元素在飞灰、底灰中进一步聚集;飞灰和底灰中稀土元素含量、飞灰和底灰对煤的稀土元素含量比和富集因子以及飞灰对底灰的稀土元素含量比和富集因子等,不仅与原煤中稀土元素有直接关系,而且还受锅炉燃烧方式、燃烧温度(炉温)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旅游开发与贫困缓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区域。但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旅游业有着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该成为缓解贫困的有效的途径。但旅游扶贫功效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旅游形式都具有同等的扶贫功效。为此文章论述了有利于贫困缓解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7.
北京房山岩体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证据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覃锋  徐晓霞  罗照华 《岩石学报》2006,22(12):2957-2970
北京房山侵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单元和三种不同结构的花岗闪长岩单元组成,岩体中广泛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富集暗色矿物的线状条带以及各岩相单元的非渐变接触关系等宏观特征,指示岩体的形成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密切联系。122个斜长石成分剖面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它们众数成分为 An=29的更长石。但是,其成分变化范围极宽(An=14~56),晶体内不同部位的成分有很大差别,出现正常环带的 An 值较低(14~42),内环带的 An 值较高(24~56)的特殊情况,指示斜长石结晶环境的改变,暗示具有富钙基性岩浆的加入。从岩体边部到中心,斜长石 An 牌号逐渐降低,但相邻岩相单元之间有较大的重叠,表明不同岩石单元中的斜长石成分主要受控于岩浆成分的变化,与分离结晶作用无关。斜长石的韵律性环带、特别是内环带的发育则是岩浆混合作用机制的有力证据。基性岩浆的反复注入不仅改变寄主岩浆的成分,而且也控制了它的温度、定位机制和岩石的结构特征。因此,房山岩体的形成过程还包含了镁铁质岩浆多次注入的历史,并且从外到里基性岩浆的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8.
河西走廊盛夏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综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锡稳  刘治国  黄玉霞  张铁军  程鹏 《气象》2006,32(7):102-10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7月20日甘肃河西走廊一次历史上少见的区域性夏季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空小槽、切变线、热低压是引发夏季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夏季沙尘暴发生过程中,各测站出现了气压跃升、风速猛增、气温下降、湿度增加等现象,但变化幅度小于春季。夏季沙尘暴云图特征表现为中小尺度云团,TBB≤-35℃的云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诊断分析表明,沙尘暴爆发前散度场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状态,沙尘暴发生在最大垂直速度出现以后,同时水平螺旋度对夏季沙尘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螺旋度正值越大,沙尘暴越强。  相似文献   
99.
2005年4月6~10日,和田地区出现了大降水、强降温、沙尘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有关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次天气过程是冷空气从南疆西北翻山入侵南疆盆地,天气系统相互叠加而造成的,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和田地区这次强天气有很好的预报能力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南北向裂谷中发育少量中新世高镁超钾质火山岩,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53%~50%),同时具有极高的K2O(7%~6%)、MgO(11%~8%)、Cr(500×10-6~400×10-6)、Ni(400×10-6~260×10-6)含量,较高的放射性成因87Sr/86Sr(0.7265~0.7199)、非放射性成因143Nd/144Nd(0.511844~0.511769)比值,δ18OVSMOW值较高,变化范围很大(10.4‰~6.4‰),其源区为加入了大量俯冲印度地壳的富集地幔。40Ar/39Ar同位素年龄指示他们喷发时代为17~13Ma。结合正断层与火山岩的切割与覆盖关系,指出高原正断层强烈活动时间为23~13Ma,持续了~10Ma,伸展速率为5.6±3.0mm/a。高镁超钾质火山岩与裂谷在时间上的一致和空间上的重合,指示高镁超钾质火山岩与裂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高原裂谷系统的建立是由于俯冲印度地壳的断离造成的高原岩石圈的伸展破裂,其活动时期分为2个阶段,首先伴随高原隆升(23~13Ma),随后在重力作用下,促使高原垮塌(13Ma~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