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河流在碳的运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探究河流筑坝拦截后龙滩水库溶解无机碳(DIC)的来源和变化特征,于2016年7月和2017年1月采集水样,然后分析了河水DIC及其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研究结果表明:(1)δ13CDIC值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表明两个季节影响DIC的主要因素和DIC的来源并不相同。雨季,DIC及其δ13C主要分布在2.04~4.12 mmol·L^-1和-5.52‰^-2.87‰的范围内;旱季,水体DIC为3.33~4.61 mmol·L^-1,而δ13CDIC显著低于雨季为-15.90‰^-9.12‰。雨季,稀释效应显著降低了DIC浓度,由于水体热分层使得DIC在水柱剖面上差异显著,而旱季由于混合作用的影响,在剖面上差异较低。(2)在雨季,河流δ13CDIC较旱季明显偏正,碳酸盐岩的强烈风化输入大量HCO3-是DIC的主要来源。在旱季,DIC和δ13CDIC成反比关系,δ13CDIC在旱季变得更低,其大部分的DIC来自于土壤CO2输入和原位有机呼吸作用。旱季水体热分层消失,混合作用使得底部具有较低δ13C值的含碳水体上涌,并与表水层混合导致其δ13CDIC值低于雨季。这种季节性模式与自然河流不同,而是与湖泊的季节变化特征更为类似,说明河流拦截蓄水后逐渐湖沼化,并显著影响了DIC的循环。  相似文献   
102.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耦合状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对流域水土地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扩大,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演化逐步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文章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出发选择了与流域人地系统相关的40项指标,建立了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借助系统理论建立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对1996-2006年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耦合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6-2006年间,渭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响应明显,并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波动,呈现先好转后恶化再好转义恶化的反复波动态势.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耦合度的研究表明,渭河流域耦合度增长很快,并呈现出一种S型规律,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开始时因资源开发需要,流域人地系统的耦合度发展缓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逐步适应,耦合度快速上升,最后受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限制耦合度将接近某一饱和水平.目前,渭河流域已处于过度开发阶段,资源环境危机也已处于潜伏期,若不注意环境保护、过度开发资源,将很快跨越现在的阶段,持续增长的经济水平和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使资源环境系统不堪重负,环境质量不断降低,人地系统关系不断恶化,同时资源环境反馈于社会经济,系统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03.
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Venple软件,选取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缺水反馈模式、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调水耦合模式等4种方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理模型比较,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模拟更能够反映出流域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和反馈性的特征,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水资源、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对4种情形下建立的不同模式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水资源和经济的矛盾会急剧恶化;缺水反馈模式和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是对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的完善;调水渊控模式将区外水资源引入渭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和资源压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最接近实际,也是目前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进行调控最可取的方案.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可能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4.
陈静  陆志波 《极地研究》2016,28(4):539-547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南大洋海冰变化已引起广泛关注,基于近35年来该区域海冰覆盖范围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Pearson相关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多元厄尔尼诺指数(MEI)、海洋尼诺指数(ONI)以及臭氧空洞面积气候变化因素与海冰覆盖范围的关系。南大洋海冰呈1.1%(±0.6%)小幅度增长,近5年印度洋海域海冰增长最快。1—6月别林斯高晋/阿蒙森海域、6—9月和11月威德尔海域海冰的多年变化趋势均为负增长。在南大洋5大片区中海冰与气候变化因子的关系不同,其中ONI影响别林斯高晋/阿蒙森、威德尔、印度洋、罗斯海海域;MEI主要影响印度洋和罗斯海海域;臭氧空洞主要影响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域。海冰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05.
盾构隧道抗震分析的静力推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智勇  黄宏伟  张冬梅  张洁 《岩土力学》2012,33(5):1381-1388
利用动力时程法对盾构隧道进行抗震分析时,计算时间长,工作量大,土体本构以及阻尼的选择困难,不利于工程设计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借鉴地上结构静力推覆分析方法的思想,并结合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主要由周围土体的地震响应所控制的这一特点,改进了静力推覆方法中的水平加载模式,提出了适用于盾构隧道抗震分析的静力推覆分析方法,并引入了隧道倾斜度的概念来衡量隧道的抗震性能。此法通过对计算模型施加沿地层深度方向分布的倒三角侧向水平位移,来模拟地震对盾构隧道的作用,概念清楚,考虑了隧道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避免了在动力时程分析中所涉及的土体本构和阻尼的选择、计算模型边界条件等复杂问题,大大降低了盾构隧道抗震分析的难度,同时,可以得到隧道的抗震能力曲线。与动力时程分析的对比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此法的计算结果合理,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盾构隧道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提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建立滁州市地震小区划 GIS 基础数据库,开发了基于 GIS 平台的滁州市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数据展示,并统一管理。系统采用 Super-Map Objects 6R 组件式开发,包括滁城概况、地震小区划成果、震害预测成果、震灾防御对策和系统管理5大模块,实现系统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 GIS 功能对空间数据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以遥感为基础的干旱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磊  武建军  张洁 《地理科学》2015,35(5):630-636
总结了目前广泛应用的气象监测模型和基于遥感数据的干旱监测模型,将目前的遥感监测方法分为植被状态监测方法、微波土壤水分监测方法、热红外遥感监测方法和基于能量平衡的遥感监测方法进行综述,深入分析了基于遥感数据的监测方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综述基于多源数据的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对未来干旱监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和探讨,指出集成多源数据的干旱综合监测模型是解决复杂的干旱监测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春季典型降水异常及相联系的大气水汽输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张洁  周天军  宇如聪 《大气科学》2009,33(1):121-134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 揭示了中国春季典型降水异常型的分布特征, 讨论了对应的水汽输送场和大尺度环流形势。结果表明, 降水异常的前三个模态对应的异常水汽输送源地都与气候平均源地存在差异。第一模态中, 降水大值区位于华南沿海, 伴随西太平洋副高的加强以及东亚西风急流的西南向移动, 水汽主要来源于菲律宾和中国南海地区; 第二模态中, 降水大值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太平洋副高及东亚西风急流均较气候平均位置偏北, 水汽主要来源于赤道西太平洋, 同时赤道印度洋的西风水汽输送也为降水提供了部分水汽; 第三模态中, 降水中心位于黄淮流域, 500 hPa高压异常中心北移至日本海附近, 同时东亚西风急流大大减弱, 水汽源地位于中纬度西北太平洋。在气候平均态下, 来自青藏高原南缘的西风水汽输送是中国春季降水的重要水汽源地之一, 但与此输送带对应的异常输送, 在与前三个降水异常典型模态所对应的水汽输送异常场中均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CO2、SO2和H2S气体测量方法在覆盖区隐伏矿勘查的应用效果,采用气体快速分析仪对内蒙古拜仁达坝银铅锌矿、江西景德镇朱溪钨铜矿和江西乐平月形铜矿开展了CO2、SO2和H2S气体测量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O2、SO2和H2S气体测量,能有效发现隐伏矿的信息,勘探深度能达到1 000 m。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以现场读数,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覆盖区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AIP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通过随访患者分析类固醇治疗前、后不同时期AIP的CT表现及转归。结果:类固醇治疗前,5例AIP患者CT见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胰头局限性肿大;CT增强扫描显示受累胰腺渐进性强化;2例CT见胰周低密度带;6例受累胰腺区胰管不可见;6例CT见胰腺段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类固醇治疗后,6例复查和4例远期随访患者CT显示胰腺进行性缩小,其中2例萎缩的胰腺实质呈渐进性强化;2例胰周低密度带消失;6例胆管恢复至正常管径。3例胰腺病变复发,其中2例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胰头局限性肿大伴胰体尾萎缩;3例受累胰腺区胰管不可见;1例胰体尾前方出现假性囊肿。结论:类固醇治疗前与病变复发时AIP的CT表现相似,主要包括胰腺弥漫性、局限性肿大以及受累胰腺区胰管不可见,治疗后CT复查及随访可见胰腺进行性缩小或胰腺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