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5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采用水体中设置弹性填料对比实验的方法,在12口聚乙烯水槽实施淡水精养殖日本鳗鲡,进行对鳗鲡精养殖水体生物膜原位修复节水增效效果、机理及应用前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7天的养殖期间,生物膜原位修复技术应用处理组的平均日换水率仅1.2%,比对照组显著节水减排74%(P0.01);处理组的主要水质因子pH、DO、TAN、NO2-N、NO3-N、COD等浓度均符合相关的渔业水质标准;处理组的起捕尾重、产量、生长速度分别比对照组高106%(P0.2)、108%(P0.2)和220%(P0.15),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38.4%(P0.1)。此外,处理组弹性填料设置的适宜密度为填料占水体体积的10%。因此,精养殖水体生物膜原位修复技术,具有节水、减排与节能效果显著,投资与运行成本低,环保、低碳、安全,操作简便、易推广等优点。该革新性的生态工程低碳养殖技术对推动我国水产养殖发展方式从高耗费资源型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转变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2.
泉州湾赤潮藻类优势种演替影响因子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6年5—11月对东海泉州湾赤潮监控区设定4个采样站位,进行赤潮常规监测。结果表明,泉州湾藻类优势种由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及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等赤潮生物组成,虽然中肋骨条藻为最主要的优势种,但有3个站位出现了上述优势种的演替。通过深入分析该海域水质营养盐含量及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对赤潮藻类优势种演替的影响,发现由于不同的赤潮藻类种群具有各自的生态习性及适应环境的生长增殖策略,海域水质营养盐含量和组成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赤潮藻类种群增殖竞争力间强弱的相对变化,而种群增殖竞争力强的种类有可能迅速增殖取代原有的优势种而演替为新的优势种,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3.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可感染鳗鲡、虹鳟和大菱鲆等多种水产动物,是水产养殖中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对其进行快速检测是病害防控的前提和基础。利用鳗弧菌与其核酸适配体之间有较强的亲和特异性,首次建立了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可定量检测鳗弧菌的差减荧光法。该方法对鳗弧菌有较好的特异性,对鳗弧菌的检测荧光值是其他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和大肠杆菌)的4~11倍,对鳗弧菌的最低检测限为102CFU/mL,可用于102~108CFU/mL的范围内的定量检测。通过对不同盐度海水和鱼体组织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检测,结果表明,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等指标均符合相应的标准,说明该检测方法可用于海水样品和水产动物组织中鳗弧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4.
采用在8口土池开展半咸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施用NaNO3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硝酸钠对半咸水对虾养殖池塘底质和水质的改良效果、机理及应用前景的研究。结果表明,NaNO3处理组显著提高了池塘底泥表层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降低了底泥的BOD5和可利用磷的浓度;显著降低了池塘水中的蓝藻相对密度;处理组的养殖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8.2%、10.1%和降低9.2%(P<0.05);处理组养殖效益明显高于对照组,每公顷池塘养虾净增加收入人民币9765元;NaNO3的施用起到了有效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的作用。因此,NaNO3的应用可为半咸水对虾养殖池塘底质和水质的改良开辟一个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