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61.
史迪  阎广建  穆西晗 《遥感学报》2009,13(6):1039-1052
针对已有地形纠正方法的不足, 在山区辐射传输模型简化的基础上, 提出了水平地面上接收到的漫射辐射与垂直于太阳方向表面接收的直射辐射比例因子的概念, 建立了仅需要太阳角度信息和大气模式作为输入参数, 主要针对地形效应本身进行纠正的简单纠正模型, 可以将复杂地形区光学遥感影像表观辐亮度纠正为无地形影响的水平地表辐亮度, 并以TM影像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62.
地形辐射的校正是复杂地形地表遥感影像自动分类、图像分割及特征提取时首先要分析和处理的,在定量遥感分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在对遥感影像地形辐射校正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简要概述的基础上, 对主要的遥感影像地形辐射校正方法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63.
阐述了中国自然灾害遥感的发展历程, 综述了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自然灾害遥感在理论方法、技术体系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并结合具体灾害实例, 论述了遥感在自然灾害预警、监测和评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灾害遥感学科发展为导向, 对灾害遥感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4.
刘进杰  王世新  赵清  周艺  阎福礼 《遥感学报》2009,13(S1):299-304
介绍了遥感震害信息提取的内容; 并详细阐述了目前遥感震害信息提取的主流的技术方法; 同时也对这几项遥感震害信息提取技术在应用中的特点和不足做出了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未来遥感震害信息提取的研究重点和笔者利用汶川地震航空影像进行震害信息提取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5.
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始终在遥感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遥感实验是真实性检验的基础,真实性检验是遥感算法精度的重要保障,是遥感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国遥感实验和真实性检验发展历经遥感应用实验、定量遥感机理研究实验以及真实性检验综合实验等3个主要发展阶段,遥感系列实验有力推动了中国遥感真实性检验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形成了从遥感观测到像元“真值”的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系统性技术链条,发布实施了遥感真实性检验系列国家标准,构建了中国算法测评与真实性检验平台。2022年11月4—6日,中国举行了“首届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学术论坛”,围绕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理论与实践、地面观测与不确定性、真实性检验实践与平台、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的未来发展等多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论文在总结和回顾中国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领域主要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中国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文章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6.
利用海南岛流动重力测网2016~2022年共13期复测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差分重力场和累积重力场动态变化,并着重分析2019-08-20海南三亚M_(S)4.2地震前后海南岛西南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亚M_(S)4.2地震震中附近地区在震前2 a和3 a出现重力场累积变化梯度带,梯度带的异常范围约60 km,重力场变化最大约为60μGal;三亚M_(S)4.2地震之后,震中附近地区重力场继续上升,至2020年下半年才开始协同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发生以2021-08-08乐东MS3.2地震为最大地震的震群事件。对2016-09~2019-08海南岛累积重力场动态变化小波多尺度分解表明,海南岛西南地区重力场变化在3阶、4阶和5阶小波细节图中均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467.
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照Stokes定律,由256个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提取了2μm粒级组分、制成定向片,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以及Biscaye(1965)方法计算了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四种矿物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由高到低组成为伊利石(平均65.4%)、绿泥石(平均14.4%)、蒙皂石(平均13.3%)和高岭石(平均6.9%);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高岭石含量有向海减小的趋势;陆架区东北部和中南部的伊利石含量较低、蒙皂石含量较高,东南部的伊利石和蒙皂石含量分布与其相反;绿泥石在研究区东部和东北部含量较低。聚类分析显示,东海陆架2μm粒级沉积物可分为"类长江"与"类黄河"两种类型。类长江细颗粒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东海陆架中西部地区;类黄河沉积物在研究区东北部、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区域分布。东北部的类黄河沉积物可能来自黄河或废黄河口,而南部和东部的细颗粒沉积物可能是晚更新世冰期干冷气候下形成的产物与现代河流入海细颗粒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468.
北极地区气候恶劣,但提供了北美洲、欧洲北部和亚洲北部国家之间最短交通往来路径,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北极航行需要气象、导航、通讯、雷达等方面的保障,北极海雾降低了海上能见度,会使航行船只迷失方向造成搁浅、碰撞等重大事故,并引发大气波导超视距、毫米波严重衰减等电波传播现象。本文根据全球再分析数据,基于适合北极地区的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通过改进Noah陆面过程方案、长波辐射方案(RRTMG方案)等设置,成功模拟了我国第四次北极考察期间在北冰洋遇见的某次浓雾及其演变发展,并基于米氏(Mie)散射和瑞利(Rayleigh)散射理论评估了其对毫米波和远红外波段上的单位距离衰减值。对于毫米波段两代表频率(频段高低端100 GHz和30 GHz),在频率30 GHz,单位距离衰减值随海雾含水量增大逐渐增大,但变化平缓;在频率100 GHz,单位距离衰减值随海雾含水量增大迅速增大。对于红外波段两代表波长(波段高低端0.1 cm和50μm),在波长0.1 cm,单位距离衰减值随海雾含水量逐渐增大但变化平缓;在波长50μm,衰减值随海雾含水量增大迅速增大,单位距离衰减值可迅速增大到几百dB·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