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6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HNO_3·EDTA─FezO_3·H_2SO_4介质中,铌(Ⅴ)─氟化铵─酒石酸─偶氮胂(Ⅲ)体系形成灵敏的导数极谱催化波,峰电位在─0.86V(VS·SCE),Nb_2O_5量在0─2.5μg/25ml范围内与峰电位成线性关系,拟定了一个不经分离,适用于硅酸盐,碳酸盐及化探样品中微量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2.
首次在西藏那曲地区孔玛盆地第四系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昆虫化石,对昆虫化石的特征和产出层位进行了描述,昆虫化石经初步鉴定分别属于膜翅目、双翅目和异翅目。采集了该套地层的ESR年代学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套地层的时代为早中更新世。昆虫的分布演化与环境关系密切。这一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古环境变迁,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3.
钱程  汪岩  陆露  秦涛  李林川  崔天日  陈会军  杨柳 《地球科学》2019,44(10):3193-3208
扎兰屯地区位于贺根山-黑河构造带中段,发育叠加韧性变形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可较好地记录这一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但其研究程度较低.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扎兰屯头道沟花岗质糜棱岩中的斜长角闪岩构造透镜体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岩、变质及构造意义.头道沟斜长角闪岩原岩为玄武安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73.0±2.6 Ma,相当于大民山组火山岩.该岩石属钠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锆石原位εHf(t)为+5.39~+10.06,类似兴安岛弧的Hf同位素特征.上述特征暗示其原岩可能起源于蚀变洋壳流体交代亏损地幔演化而来的年轻下地壳,形成于板块消减带之上的前弧盆地.晚泥盆世在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东南缘发育弧后、弧间和弧前盆地.斜长角闪岩变质年龄为~241.5±9.6 Ma,该变质可能与天山-兴蒙造山带演化晚期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4.
P350萃取色层分离连续分步解脱测定痕量铪,钍,锆和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程 《地质实验室》1990,6(6):323-327
  相似文献   
35.
施璐  唐振  郑常青  秦涛  张立东  汪岩  钱程  杨帆  陈敏华 《地质通报》2018,37(9):1620-1632
大兴安岭中部柴河—蘑菇气地区早白垩世中性火山岩岩相学研究表明,其主要岩石组合为安山岩、英安岩、安山质晶屑凝灰熔岩、凝灰角砾熔岩等,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于140~130Ma之间。岩石主量元素具有富钾钠、富铝,贫镁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无明显的Eu异常,微量元素主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LREE)和Ba、Sr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这些早白垩世中性火山岩来源于新元古代和古生代期间新增生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并可能受到早先俯冲事件带来的流体的影响,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陆壳加厚之后的岩石圈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36.
成吉思汗驿站龙江组剖面位于扎兰屯成吉思汗镇东南部,组内大化石稀少,但孢粉化石丰富,下部岩性为沉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砂岩、砾岩,上部岩性为安山岩、英安岩。通过对成吉思汗驿站龙江组孢粉化石的分析,在龙江组中识别出圆形粒面孢-二连粉孢粉组合带(Cyclogranisporites-Erlianpollis)。通过对孢粉化石属种的分析,根据具有时代指示意义的孢粉化石,如Erlian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orites等,认为成吉思汗地区龙江组孢粉化石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结合地质、古植物及孢粉化石的定量分析,认为龙江组植被类型反映亚热带气候,指示温暖潮湿的环境。  相似文献   
37.
李斌  陈井胜  刘淼  杨帆  吴振  汪岩  钱程 《中国地质》2021,48(S1):14-25
辽宁台吉幅(K51E014003)1∶50 000地质图根据《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和行业的其他统一标准及要求,充分利用1∶200 000区域地质、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资料,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和数据库建设。通过遥感解译、野外数字填图等手段采集数据,完成辽宁台吉幅1∶50 000地质填图385.2 km2,系统编制了辽宁台吉幅1∶50 000地质图、矿产图、建造构造图,并依据《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 2006—06)建立了数据库。图件详细填绘了各地层单位的物质组成和构造组合特点,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格架,分析了各地层层序特征并划分了沉积建造类型。本地质图数据库为MapGIS格式,包括18个沉积(火山)地层单位,数据量为267 MB,其中地质体面实体数据125个、路线长度649 km、地质点1100个、地质(界)线数据332条、293个产状数据、摄像(照片)数据403个,薄片66件,锆石U–Pb测年数据6件、光释光测年数据4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70件。该图幅建立了辽西中生代陆相地层格架,确定了各期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火山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时代,恢复了古火山机构。反映了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性成果,对中生代陆相地层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本数据库建立过程始终坚持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对该区矿产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施工等提供基础地质支撑。对区内地层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查明了各地层单位的物质组成、地层层序、沉积环境、形成时代,系统地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格架,详细划分为13个组,18个地层填图单位,1个侵入岩填图单位。通过分析岩石组合、地层层序特征,识别出碳酸盐岩建造、陆相火山沉积建造、复陆屑建造等3种沉积建造类型,进一步划分为10种沉积相。  相似文献   
38.
钱程  汪岩  秦涛  李林川  臧延庆  陆露  孙巍  江斌 《中国地质》2022,49(1):346-347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内蒙古扎兰屯地区位于贺根山—黑河构造带与嫩江—八里罕断裂带的叠加部位(图1a)。该区北东—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发育,叠加变形的岩石主要为早古生代变质火山-碎屑岩和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花岗岩类,以及少量石炭纪和晚二叠世碎屑岩、早二叠世和晚三叠世花岗岩类等(图1b)。已有报道显示韧性变形的时间有308~290 Ma、(241.5±9.6)Ma和(173±3.5)Ma等,对于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等研究意义重大。近年来,笔者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该区识别出大量晚三叠世岩体与韧性变形带(图1b)。  相似文献   
39.
长白山火山区地壳热结构尚未建立,目前基于地球物理探测手段获得的天池火山浅部岩浆房赋存深度存在差异.通过对天池火山北坡CZK07钻孔测温情况的研究,在资料评价与地温梯度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全新世岩浆房温度资料,估算了北坡浅部岩浆房的赋存深度.CZK07钻孔位于地球物理探测所推测的浅部岩浆房正上方,靠近历史时期火山喷发火口,在孔深约610 m处地温较高且稳定(102.5~106.8℃).连续测温资料显示,钻孔地温随深度呈一次正相关变化,地温梯度主要变化于134~178℃/km之间(平均为153℃/km),可大致代表浅部岩浆房上覆地壳的地温梯度.基于前人浅部岩浆房的温度研究,本次定量估算的天池火山北坡浅部岩浆房的赋存深度,为天池水面下5.25~7.21 km,与地球物理探测的反演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40.
出露于小兴安岭西北部的“落马湖岩群”是多宝山矿集区重要的地质建造之一,由于缺少化石及顶底不全,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对区域构造演化及成矿背景的认识.为了探讨其形成时代及古构造背景,采用锆石U-Pb(LA-ICP-MS)方法对卧都河乡附近的“落马湖岩群”变粉砂质泥岩的碎屑锆石进行了年代学研究,85个测点中68个有效测点年龄介于216~2 636 Ma,分为8个年龄组:216~347 Ma(n=8)、430~443 Ma(n=2)、463~502 Ma(加权平均485±5 Ma,n=21)、513~572 Ma(加权平均528±7Ma,n=16)、596~613 Ma(加权平均606±12 Ma,n=7)、718~739 Ma(加权平均730±12 Ma,n=3)、830~882 Ma(加权平均850±26 Ma,n=5)、1 769~2 636 Ma(n=6),以第Ⅲ—第Ⅶ年龄组构成明显的峰值.综合分析锆石晶态、CL图像、U含量特征及地质体宏观岩相学特点,认为第Ⅲ年龄组代表样品层位沉积下限.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落马湖岩群”形成于奥陶纪至志留纪罗德洛世;其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