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01.
雄村铜金矿是近年来西藏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矿体中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在矿石中含量较高,并常与黄铜矿紧密共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磁黄铁矿存在六方和单斜两种晶型,分析结果表明,雄村铜金矿矿物生成顺序为cp+py+mag→cp+py+pyr→py+sph+gal,成矿温度始于360℃,成矿系统温度下降缓慢,成矿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2.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已经查明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Cu 、Au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详细的地质编录和测年成果,发现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矿体的形成与晚侏罗世侵位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枝状,全岩矿化,岩体中Au的平均品位大于1g/t,Cu含量大于0.7%.含矿围岩是早、中侏罗世的凝灰岩,近岩体部分矿化强烈.矿体被后期侵位的多种岩脉穿插,并被始新世侵位的谢通门大岩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穿插和破坏,岩脉的Cu、Au、Ag含量极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E2γδβ)Cu、Au、Ag的平均品位(733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091%、0.0053 g/t、0.279 g/t;成矿前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Cu、Au、Ag的平均品位(1 414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105%、0.048 g/t、0.395 g/t;穿插矿体的安山岩脉Cu、Au、Ag的平均品位(52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65%、0.068 g/t、0.728 g/t,穿插矿体的闪长岩脉的Cu、Au、Ag的平均品位(8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81%、0.091 g/t、0.818 g/t.根据167个勘探钻孔编录和化学分析(24 369件化学分析样品)资料,以及对海拔4 000 m、3 950 m、3 900 m水平面的Cu、Au、Ag、Mo、Mn、Pb、Zn、W、K、Na、Ca、Rb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显示矿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矿化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矿化和围岩蚀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期间与矿化热液活动有关的蚀变主要有:①早期钾硅酸盐化;②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硅化);③黄铁绢英岩化;④青磐岩化.成矿期形成的脉体类型主要有早期石英-红柱石-硫化物脉、红柱石-黑云母-硫化物脉、磁铁矿-黑云母-硫化物脉、富黄铜矿硫化物脉、黄铁矿脉和多金属矿脉.从矿体中心向外,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在矿体中心局部,由于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蚀变作用强烈,致使K、Rb等元素向外迁移.矿石富K贫Na,以及K与Rb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的特点均与国内外典型的斑岩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103.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中—新生代斑岩成矿系统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集基于冈底斯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西藏冈底斯东段中新生代斑岩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资助,进行岩石测试分析整理而得。岩石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数据可以全面地反映岩石与矿床成因、成岩与成矿年龄等重要信息,为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中、新生代斑岩矿床成矿背景与成矿模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支撑。本数据集为Excel表格型数据,包括3个.xlsx类型文件(majorelement_Gangdise.xlsx,traceelement_Gangdise.xlsx,reos-upb_Gangdise)分别记录主量、微量、测年数据,其中majorelement_Gangdise.xlsx包含141条记录和105个字段,traceelement_Gangdise.xlsx包含273条记录和166个字段,reos-upb_Gangdise包含208条记录和100个字段。其中,主量、微量元素数据涉及与邦铺、达布、程巴、甲玛4个矿床有关的5个岩体。测年数据包括邦铺钼多金属矿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4组锆石U-Pb年龄数据,达布铜(钼)花岗岩体等3组锆石U-Pb年龄数据,甲玛铜多金属矿床5组Re-Os年龄数据,邦铺钼多金属矿床2组Re-Os年龄数据。本库提供全部测试均在国家知名测试数据实验室进行,数据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104.
周云  唐菊兴  黄勇  郎兴海  于玉帅 《矿床地质》2017,36(5):1039-1056
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作为冈底斯成矿带西段一个重要的大型铜金矿床的代表,对其成矿流体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文章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对岩体的石英斑晶和不同期次的石英脉体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分析。岩相学观察显示,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早期石英硫化物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0~500℃,盐度w(Na Cleq)为0.35%~53.39%,晚期石英硫化物脉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0~440℃,盐度w(Na Cleq)为1.39%~22.67%。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矿化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发育CO_2、CH_4、N_2,有利于促进流体的相分离,不混溶气体的分离也有利于金属元素的沉淀。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斑岩流体包裹体中富含成矿元素Cu和Au,在流体包裹体气相中,Mo、S、Fe、Mn、Hg、Ni、Tl、Cr、K等元素无一例外地相对富集,Zn、Pb、Rb、As、Br则优先进入液相。高温热液流体不混溶相分离过程中,成矿元素选择性迁移,在各相中进行不均匀分配。因此,雄村矿床成矿流体是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的高温、高氧化性、高盐度的富含Cu、Au、Mo、Fe等元素的岩浆流体,成矿元素在流体出溶和分离各相中的不均匀分配是成矿元素最终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5.
拉萨地块南缘记录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碰撞后的岩浆作用,其中晚白垩世的岩浆作用对研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前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拉萨地块南缘100Ma的角闪辉长岩和68Ma花岗斑岩的锆石、磷灰石、榍石为研究对象,利用背散射、阴极发光(CL)、电子探针(EPMA)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等方法,查明锆石、磷灰石、榍石的主、微量元素特征,进一步反演岩石源区性质、结晶历史及结晶条件,并对岩体含矿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探讨冈底斯成矿带晚白垩世岩浆成因机制和成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锆石初始饱和温度为598~626℃,锆石Ti结晶温度为645~758℃,磷灰石饱和温度为690~819℃,榍石Zr温度为602~778℃;磷灰石具有中等-弱的负铕异常(δEu=0. 67)、富集LREE,早期高温阶段锆石的结晶主要受到磷灰石结晶影响,随着温度降低,受到少量榍石结晶的影响;角闪辉长岩中的锆石在低的Hf、温度较高时却具有较高的Th、U含量显示岩浆源区受到更多俯冲板片出溶流体的影响,磷灰石具有较高的(La/Sm)N值以及Sr含量低于主岩,显示岩浆源区均一、熔体富Cl特征。花岗斑岩的锆石初始饱和温度为704~736℃,锆石Ti温度为630~799℃,磷灰石饱和温度为846~891℃,结合锆石的Ce/Sm、Yb/Gd以及磷灰石较大的负铕异常(δEu=0. 29),显示花岗斑岩中的锆石从高温到低温阶段都受到磷灰石和榍石的共同结晶影响,磷灰石的结晶受到斜长石影响;花岗斑岩中大部分锆石Ti结晶温度高于其初始饱和温度,磷灰石Sr-Ap/Sr-WR为0. 78~1. 45,具有较高的F/Cl(32. 87~67. 60)、低的(La/Sm)N,指示花岗斑岩岩浆源区不均一,受到多期岩浆熔体的脉冲式灌入并加入了更多镁铁质的岩浆熔体,其熔体具有低的Cl。此外,花岗斑岩锆石具有较高的Ce~(4+)/Ce~(3+)、磷灰石具有较高的SO_3、熔体中更富S,指示花岗斑岩具有高的氧逸度和成矿潜力。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锆石、磷灰石和榍石微量元素特征可有效指示岩浆岩的源区组成、结晶历史、结晶条件以及成矿潜力,为岩石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6.
雄村矿区位于拉萨地体南缘的冈底斯成矿带,通过对雄村矿区新发现的Ⅲ号矿体硫、铅同位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问题。研究表明,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在-1.3‰~1.4‰之间,平均值为-0.85‰,分布范围较窄,成矿热液的δ34SΣS值为-0.04‰,均显示出幔源硫的特征。矿石金属硫化物的铅同位素206Pb/204Pb比值变化于18.204~18.468之间(平均值为18.359),207Pb/204Pb比值变化于15.549~15.593之间(平均值为15.567),208Pb/204Pb比值变化于38.213~38.441之间(平均值为38.351),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值μ变化于9.37~9.45之间(平均值为9.40);在铅同位素判别图解上位于造山带铅同位素演化线附近,显示出地幔物质与俯冲沉积物的混合特征,暗示金属硫化物中的铅源自地幔,并有少量俯冲沉积物的加入。   相似文献   
107.
1943年9月10日鸟取县东部发生了鸟取地震,死亡1083人,受灾严重。那时,出现了吉冈·鹿野地震断层。鸟取县地震观测站从1969年开始观测微小地震,得以观测到断层周围的地震活动。可以断定,导致鸟取地震的地壳应力现在也在起作用。近来,地震活动活跃,由这些活动可以发现左旋走滑断层系列。但是鸟取县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持续地低,相邻的兵库县西北部,即在右旋走滑的汤村断层周围,于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前后观测到了地震活动和地壳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8.
岩帽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长期以来却没有引起广泛关注,阻碍了勘查工作.在斯弄多地区对与不同矿化类型相关的岩帽进行岩石学、岩相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其中斯弄多红色岩帽与铅锌成矿作用相关,窝弱黑色岩帽与金银成矿作用相关,而马尔地村白色岩帽目前未见明显相关矿化.镜下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表明斯弄多地区3种类型岩帽具大量石英晶屑,多呈致密块状,其次为多孔状石英.全岩地球化学显示,斯弄多红色岩帽SiO2含量>90%,主要由石英组成,Pb含量为288.75×10-6~4 769.16×10-6,Zn含量为34.34×10-6~332.70×10-6;马尔地村白色岩帽则含更多的铝硅酸盐矿物,不具成矿元素异常;窝弱黑色岩帽含富钾类蚀变矿物,K2O含量为0.26%~2.58%,Au含量为80.21×10-9~360.74×10-9.斯弄多地区岩帽均由硅质酸性流体交代晶屑凝灰岩形成,铅锌成矿作用使岩帽Be元素富集,具Ce负异常;窝弱金银成矿作用使岩帽V、Rb、Mo和Cs富集,具Yb正异常;马尔地村岩帽面积大,粘土蚀变矿物发育,其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09.
高松山金矿区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逊克县高松山矿区金矿石类型为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体与赋矿围岩存在着明显的物性差异;A u、A g、A s、Sb、Cu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并以零磁场、高电阻为特征。而且,矿区内火山岩中金的丰度值较高,绝对及相对离散程度较大,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浓度分带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