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0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中国东南沿海分布大面积的中生代火山岩,其中白垩纪时尤其是早白垩世时火山活动以由玄武岩和流纹质火山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为主,它们的成因长期存在争议。笔者从双峰式火山岩的Sr同位素组成特征出发,即它们的Sr同位素组成相似,但玄武岩的Sr含量却远高于相伴生的流纹岩,来讨论它们的成因,利用Gray(1984)提供的混合计算公式,以陈蔡群代表浙东古老陆壳,进行了壳幔混合程度计算,以探讨流纹岩类可能的混合成因。研究表明:双峰式火山岩中的玄武岩Sr含量平均为800×10~(-6),远高于流纹岩类的Sr含量(平均约100×10~(-6)~200×10~(-6))和陈蔡群的Sr含量(81.35×10~(-6))。玄武岩的高Sr同位素初始比主要继承其富集的地幔源区,而根据它们极高的Sr元素含量、负Ce和负Nb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推断地幔源区的富集是由于受到俯冲深海沉积物为主的混染或其派生流体的交代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浙东宁波玄坛地双峰式火山岩中的流纹岩是由陆壳重熔生成的初始酸性熔融体与6.2%~6.4%的幔源玄武岩岩浆混合形成的,而浙东南温州山门双峰式火山岩中的流纹岩类则相当于上述初始酸性熔融体与5.0%~5.2%的玄武岩岩浆混合而成。由于两种混合端元  相似文献   
122.
中国东部燕山期火山-岩浆大爆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东部燕山期存在惊天动地的火山-岩浆大爆发,形成了7条火山岩带,8种岩石系列和组合,构成了四大火成岩省。在近20×10^6a内有数百万立方千米的高温岩浆出地表,喷发速率约为0.03km^3/a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灭绝产生巨大影响,火山-岩浆大爆发与成矿作用大集中是壳幔物质和能量大循环的必然结果,深部地幔柱地岩石圈的突变机制极大地控制了燕山期地质生态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3.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地幔柱活动的岩石学记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东南大陆边缘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造山以及华夏陆块西南部离散块体拼合(230 ~150 Ma) ,是受中特提斯消减作用的影响,其后叠加了古太平洋对古欧亚大陆的伸展—走滑—扩张(145 ~70Ma) ,新生代后研究区进入了大陆裂谷期。从晚中生代—新生代,岩浆来源由上地壳源—中下地壳源—大陆岩石圈地幔源—软流圈地幔源,构成了一个漫长而巨大的构造岩浆旋回。145±5Ma和20±5Ma两次重要的地质转换是联系板块构造和幔柱构造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4.
香港九龙破火山的地层结构与划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岛—九龙半岛地区以往火山地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岩性特征,基本不考虑火山构造和火山岩相的鉴别,由于陆相火山岩区特有的岩性岩相时空上的复杂多变,导致地层组越划越多,不能合理进行区域地层对比,更无法通过火山地层划分恢复古火山活动过程。笔者等在该地区开展了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和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研究,鉴别出九龙复活破火山机构,在此基础上确定火山地层主要由同一期普林尼式喷发形成的冷却单元构成,有类似的地层结构,结合年龄资料和区域地质对比,它们基本上可归入同一地层组;同时,分析了陆相火山地层的划分方法,指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不能作为主要方法;冷却单元或流动单元才是合理划分陆相火山地层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125.
香港九龙复活破火山的鉴别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港主城区座落在香港岛一九龙地区的九龙花岗岩体上,该花岗岩体平面形态呈直径约11km的圆形,周边火山岩群山环绕,构成特殊的圆形盆地地貌,以往曾有人认为是陨石坑。笔者根据前人地质资料分析并经实地考察,认为该地貌形态实为大致以尖沙咀为中心的一个大型晚中生代复活破火山机构,九龙花岗岩体为破火口塌陷后侵位的中央侵入体,周围火山地层产状围斜内倾,发育环形断裂(主要为高角度正断层)和放射状断裂,具典型复活破火山特征,可称之为“九龙复活破火山”。  相似文献   
126.
钱迈平  邢光福  马雪 《江苏地质》2017,41(4):523-528
华中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的中元古代矿石山组—台子组白云岩地层(1 215~1 459 Ma)发现巨型叠层石。这些宽度和高度通常为2~10 m、长度可达数十米的穹状叠层石发育在碳酸盐台地上与海侵作用有关的潮下带环境,受到海底火山活动影响,处于硅和铁-锰含量偏高的海水中。根据这些巨型叠层石的特征,命名它们为神农架大圆顶叠层石(新属、新种)Megadomia shennongjiaensis gen. and sp. nov.。其形态与澳大利亚新太古代图姆比亚纳组(Tumbiana Formation,约2 724 Ma)、南非古元古代马尔马尼白云岩(Malmani Dolomite,约2 250 Ma)和巴西二叠纪伊拉蒂组(Irati Formation, 278.4~275.6 Ma)的巨型叠层石相似,而且它们的岩性特征也相似,暗示在不同的地质时代,只要出现某一特定的生态环境,就可能形成相似的巨型叠层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