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察尔汗盐湖钾矿是中国最大的钾盐矿床,别勒滩位于察尔汗盐湖的最西端,目前正通过液化技术在别勒滩区段的固体钾盐层中提取钾资源。文章通过野外钻孔采集样品和室内系统的岩矿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含钾地层液化前、后的石盐和主要钾盐矿物的特征,对常量、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得出的结论是:液化前和液化后主要钾盐矿物都是钾石盐、光卤石和杂卤石,其中杂卤石为最主要的钾盐矿物;液化前和液化后,富集程度高的微量元素为I、B和Li,可见别勒滩区段伴生元素I、B和Li具有开采潜力。通过计算得知此区段埋深22.42 m以上液化前w(KCl)平均为2.15%,液化后w(KCl)平均为1.68%,计算预测溶出的KCl资源量约为5 374万吨;埋深4.1 m以上液化前w(KCl)平均为2.23%,液化后w(KCl)平均为1.71%,计算预测溶出的KCl资源量约为1 087万吨,证明了液化法开采别勒滩地区固体钾盐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42.
43.
对青藏高原西北部班公湖缝合带开展了路线剖面地质调查,在北面日土蛇绿岩带上采得2处镁铁质岩墙(辉长岩和辉绿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两处镁铁质岩墙具有平缓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型式,显示出洋中脊玄武岩特征,说明它们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其锆石U-PbLAICPMS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181.9±2.6)Ma(MSWD=11.5)和(184.4±4.4)Ma(MSWD=2.2),表明班公湖中特提斯洋是在早侏罗世晚期打开的。另外,在狮泉河—改则蛇绿岩带上采得橄榄辉绿岩,岩石以K2O(质量分数为1.49%~1.56%)、Al2O3(质量分数为14.76%~15.21%)含量高,Fe2O3/FeO比值高(1.73~2.49),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Ba、Th、Sr)和轻稀土元素(LREE)为特点,在基性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显示出洋岛玄武岩的亲合性。该样品给出的(176.2±9.0)Ma(MSWD=3.1)的锆石U-PbLAICPMS年龄说明,班公湖中特提斯洋从早侏罗世晚期打开,经过近10Ma的扩张至中侏罗世早期已变成一个成热的洋盆。  相似文献   
44.
在评述运用方差及均值成图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区域地球化学图示方法即移动变异法,并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45.
冰岛是欧洲的第二大岛屿,在成因类型上,是由于地幔柱上涌而形成的碱性玄武岩区,属于周期性的海底岩浆活动和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岛。全岛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并可分为4个主要地层单元,分别为中新世—早上新世岩层、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岩层、晚更新世岩层及冰后期岩层。构造方面,冰岛火山断裂系统发育,可分为3个火山侧翼带和4个火山裂谷带。冰岛地热资源极丰富,其具有分布广、类型多、温度高、地热流体多为淡水等特征。近年来,冰岛发现了一系列金矿(化)点,主要分布在冰岛沿海地区,可分为3个成矿带,与地热系统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成因类型多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中国新疆西天山地区阿希金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环境和地质特征。在系统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冰岛地质特征及演化历史,阐述了冰岛地热、金矿资源分布规律,旨在为中国地质科技人员了解冰岛的地质和矿产资源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盐湖环境变化趋势与趋利避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湖/湖泊是气候变化的一面镜子本文以国内外典型盐湖区地质灾害为案例。说明自然引起的盐湖地质灾害,人类在事先监测而掌握其变化趋势情况下,可趋利避害,减少损失程度。文中分析在中国西部气候可能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情势下,中国盐湖的变化趋势,并就其近期湖水涨缩特点划分3种类型(湖水上涨型区、湖水下降型区和湖水上涨不稳区)。为了适应中国盐湖区气候一湖泊变化,提出在重要盐湖区增建和完善水文、气象观察站,并与遥感监测相结合;建立多学科、跨部门的近期西部盐湖区环境变化的重大基础项目。同时需在重点盐湖区增设防洪防旱水利设施工程、制定湖区生态保护措施等,在筑建盐田和基建工程时应充分考虑洪水泛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西藏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在野外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搭格架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以U系法的全溶法和等时线法为主要手段,查明了矿床的成矿时代。根据泉华在野外的分布特征,将其分为6套。第Ⅰ套为灰白色钙华;第Ⅱ~Ⅵ套为硅华,主要矿物为胶状和粒状蛋白石。硅华在长马曲河流阶地的位置分别为:第Ⅱ套,T5;第Ⅲ套,T4;第Ⅳ套,T3;第Ⅴ套,T2;第Ⅵ套,T2。泉华形成于5个阶段:403~202kaB.P.;99kaB.P.;39~25kaB.P.;17~4kaB.P.;现代。  相似文献   
48.
文章系统研究了西藏搭格架超大型热泉型铯矿床泉华的Si、O、C、Sr、Nd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矿床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泉华的δ30Si=-0.7‰~-1.5‰,平均为-0.9‰;δ18O=0.4‰~19.5‰,平均为8.4‰;δ13CPDB=-5.9‰~-0.1‰,平均为-2.8‰;87Sr/86Sr=0.71062~0.71247,ε(Sr)=85.9~112.1;143Nd/144Nd=0.51214~0.51225,ε(Nd)=-9.7~-7.6。这种同位素特点体现出CO2主要为壳源,其次为生物源,矿床中的铯来源于上地壳内的熔融岩浆。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是导致硅华铯矿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成矿作用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Cs的成矿作用与热水携带物质及氧化作用关系密切,因此这种矿床仅能形成于地表,而形成在地下和海底的可能性很小。Cs与SiO2没有明显相关性,反映出Cs与SiO2的来源不一致。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热泉水的脱气(CO2)、f(O2)升高和温度压力的骤然降低。  相似文献   
49.
本文主要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德兴铜矿地区低品位矿石堆浸场和大坞河流域的土壤样品进行元素形态分析。低品位矿石堆浸场中As、Cu元素含量最高分别达到95.7μg/g和1867μg/g,都严重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但是通过元素形态分析得到,As元素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百分比为50%-80%),Cu元素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百分比为50%-60%),能稳定存在于矿石中。其他元素如Cd、Mo、Pb、Zn都以有机物结合态为主,Cr元素以硅酸盐态为主,Hg元素以硫化物态占主要,重金属迁移性差,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大坞河流域上中下游元素形态组成变化不明显。Cu元素含量(平均为400-500μg/g)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但是Cu元素主要是以有机结合态存在(比例为35%),稳定性相对较好。而Cd元素虽然在样品中含量在国家三级土壤标准之下,其水溶态、吸附态和碳酸盐态所占的比例较大(30%左右),容易发生迁移转化,对环境的影响较大。Pb元素以有机结合态为主,百分比达到45%;As、Hg元素以硫化物态占主导,百分比大于50%,对环境有潜在的影响。其他元素如Cr、Mo、Zn的硅酸盐态比例最大(50%左右),能比较稳定的存在于土壤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0.
西藏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系统研究了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的气体、水体和泉华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热泉气体为典型的CO2型气体;泉水以CO23--Na型水体(pH=8.5)为主,但也出现SO42--Na型水体(pH=4.0),这两种类型泉水的Cs含量均达到工业标准,为液体Cs矿。硅华的地球化学图解综合反映出其以热水成因为主,生物成因为次的复合特点。该矿床的第2、5阶段为铯的主要成矿期,其Al/Fe、Si/Al、ΣREE、ΣLREE/ΣHREE、La页岩/Ce页岩、Eu/Eu*和U/Th与其余3个阶段的不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这2个阶段的成矿物质铯以热水提供的为主,围岩提供的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