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自2007年中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发展旅游强县、旅游乡镇和旅游村的号召,创建各项评定标准。以安徽省为例,通过选取旅游村评价指标,构建安徽省旅游村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旨在分析归纳旅游村特点,提出创建安徽省旅游村的对策建议,以及旅游村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采用2012-2019年辽宁地震台网记录的ML≥2.5地震波形资料,利用理论走时与实际波形特征相结合的方法,从114条地震记录中拾取到269条Pb震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易识别的Pb震相的周期小于Pn,振幅介于Pn和Pg之间,波形呈尖锐的锯齿状.使用修正后的辽宁地区速度模型计算P波理论走时发现,当震源深度大于11km,震中距在80~120 km时,Pb作为初至震相到达;震源深度小于11 km时,辽宁地区Pb只作为续至震相到达.Pb的频带比Pn宽,高频能量比Pn强,频带宽度和高频能量与Pg比较接近.Pb的拟合速度为6.9082 km/s,反演获得康拉德界面平均深度为23 km.通过射线路径勾勒出康拉德界面分布,证明康拉德界面在辽宁地区及渤海湾北部横向连续.  相似文献   
44.
基于大规模GNSS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介绍了高精度数据软件及精密数据处理方法,以江苏连续运行参考站网(以下简称江苏CORS)为例,探讨分析了子网划分策略的可行性,给出了适用于大规模GNSS基准站网数据处理的原则,并将其结果与整体平差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大规模GNSS基准站网中子网划分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5.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区DK-2至DK-6钻孔地层、岩心粒度、断层破碎带以及冻土层属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合物储存首要控制因素是可为深部气源提供流体通道的区域主断层,其他小断层和破碎带可为水合物提供部分流体来源及储存空间,气体来源以深部热解气为主;不同沉积环境地层中水合物赋存层段的粒级组分含量不同,局部粗碎屑沉积亦可为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有利储存空间;而水合物的储存不仅受冻土层厚度控制,还可能与冻土层岩性有很大关系,有利的"盖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可能更利于水合物的赋存。此外,江仓组地层也可能对天然气水合物有一定的岩相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6.
利用最新的纯GOCE重力场模型GOCONSGCF2TIMR4及由多源多代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精细平均海平面高模型WHU2009,基于地转平衡方程确定了南极绕极流,其流幅的变化趋势与由海洋实测数据获取的SAF和PF锋面保持一致。将其分别与GRACE、多源数据同化模型CNES-CLS09和NOAA海洋实测数据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确定南极绕极流在u、v方向与海洋实测结果差异分别为10.1cm/s和5.3cm/s;在大尺度上,结果与同化模型和实测数据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明显优于GRACE结果,并且在大陆沿岸附近海域略优于多源数据同化模型CNES-CLS09;此外,利用本结果还可有效探测威德尔旋回和罗斯旋回等中尺度涡。  相似文献   
47.
选取辽宁区域三种不同类型的六次地震事件,运用单纯型、Hyposat、HYP2000三种定位方法对其进行重新定位,产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yposat方法在定位这三种类型的地震时,残差范围最小最为稳定,定位网内地震时震中差也相对比较小,较适用于内陆地震和矿震的地震定位。  相似文献   
48.
北黄海西部海区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07-2007-10对北黄海4个航次调查资料,分析并讨论了北黄海西部海区营养盐四季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IN,PO4-P和SiO3-Si的浓度从春季到冬季逐渐升高。春、夏、秋季营养盐底层浓度均远远大于表层的,冬季营养盐各层浓度相近。黄海冷水团是影响北黄海西部营养盐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黄海暖流和鸭绿江水的输入对北黄海西部营养盐季节变化影响不显著;受北黄海跃层的影响,北黄海西部海区营养盐浓度除冬季外,垂直方向均呈现出分层现象,表层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使表层营养盐浓度低于底层的。  相似文献   
49.
本文在福建东部海坛岛青峰老红砂剖面年代学框架基础上,通过2.5 cm等间距高密度采样进行粒度分析,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提取敏感粒度组分,并证明敏感粒度组分平均粒径可作为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的替代指标,据此建立了约44.0 ka以来青峰剖面老红砂记录的冬季风演变序列。结果显示,约44.0 ka以来东亚冬季风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①44.0~25.5 ka BP东亚冬季风较弱, 呈现在波动中逐步增强趋势;②25.5~15.5 ka BP为东亚冬季风最强盛期,并呈现高频波动特点,东亚冬季风在21.8 ka BP前后达到鼎盛期;③15.5~7.1ka BP为冬季风减弱期,但在11~10 ka BP前后,冬季风突然显著增强。相邻剖面平均粒径记录的冬季风演变阶段也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对比发现,青峰剖面老红砂敏感粒度组分的气候记录与长江下游葫芦洞石笋δ18O和格陵兰GISP2冰芯δ18O记录之间有较好的吻合,尤其对新仙女木事件和4次H事件三者都有记录,但青峰剖面对D-O旋回记录信号不明显。  相似文献   
50.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2~2014年合肥市高速公路沿线交通气象站日最低能见度资料统计出的大雾观测样本进行研究,应用因子荷载点聚图将合肥市县大雾划分为2个区:中南区、北区。基于PP法统计ECMWF模式输出产品与大雾之间的相关性,全市和分片分别确定与大雾密切相关的高影响因子,利用等级分类和逐步回归建立大雾预报模型。在回归结果的判定阈值和消空指标选定的情况下,通过研发的大雾天气精细化预报系统每日定时输出合肥市大雾预报格点产品。经过前期业务化运行和预报效果检验表明:数值模式产品释用方法在有无大雾预报技巧方面较WRF模式明显占优,技巧评分大幅提升,而两类典型大雾天气过程预报效果检验则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数值模式产品释用的预报方法效果要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