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典型海洋型冰川区高海拔区输出水量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丽江盆地气象水文观测资料研究发现: 冰雪消融加剧、融水增加, 漾弓江流域径流量明显上升; 高海拔冰雪区消融期提前, 春季径流增加明显; 高海拔冰雪区的径流输出对漾弓江流域水量平衡的贡献量逐年增加, 体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冰雪区对整个流域水循环的重要性.对海螺沟流域实测气象水文资料的分析也表明, 气候变暖背景下, 该流域冰雪区水量输出也逐年上升.两流域高海拔区输出水量的剧烈增加, 明显响应了气候变暖, 表明了流域水循环的加速, 这必然将对区域的发展和资源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2.
我国横断山区1960-2008年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运用样条函数法、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横断山区27个气象站1960-2008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表明,近50年来横断山区气温呈现统计意义上的变暖趋势,其中60和80年代气温相对较低,其他年代则较高,2000-2008时段年均温比多年均值高0.46oC。横断山区年均气温、春季气温、夏季气温、秋季气温和冬季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15oC10a-1、0.589oC10a-1、0.153oC10a-1、0.167oC10a-1和0.347oC10a-1,升温幅度表现出随纬度增高而加大的趋势,整个横断山区以沙鲁里山和大雪山南缘区域及梅里雪山地区为中心,春季升温幅度最大,冬季次之。横断山区年降水在60和70年代偏低,80年代以后相对偏高,特别是90年代比多年均值高29.84mm,进入2000年后相较90年代明显下降。横断山区年降水、春季降水、夏季降水、秋季降水和冬季降水倾向率分别为9.09mm10a-1、8.62mm10a-1、-1.5mm10a-1、1.53mm10a-1和1.47mm10a-1,只有春季倾向率通过了显著水平检验;除夏季降水外,其他季节降水均表现出由西南向东北和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这是纵向岭谷对流经该区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同时起着东西向阻隔作用和南北向通道作用的体现。横断山区季风期气温和降水的倾向率分别为0.117oC10a-1和6.01mm10a-1,最为明显的是2000年后季风期降水明显降低;横断山区非季风期气温和降水的倾向率分别为0.25oC10a-1和7.47mm10a-1,均高于季风期。 相似文献
23.
采用1960~2009年112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西北地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量,由此计算出各站点的湿润指数.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Mann-Kendall检测等方法对全区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近50年来有变湿趋势,湿润指数平均每10年增加0.006;季节上以春、冬两个季节的增加趋势最明显.该区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自西北向东南大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由湿润指数变化的空间差异,将全区划分为3个区域:显著增加区、轻度增加区、持续减少区.影响湿润指数变化的气象要素在不同年代对其影响程度不同,湿润指数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与日照时数、潜在蒸散量、风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核心水源区。通过测定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集的降水样品中δ17O与δ17O值,分析了祁连山东部乌鞘岭大气降水中δ17O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水汽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稳定同位素17O存在夏高冬低的变化特征;17O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而不存在降水量效应,17O与水汽压在干季呈现正相关关系。研究区大气降水的氧同位素降水线方程为:δ′17O = 0.509δ′17O -0.16,低于氧同位素全球降水线斜率;过量δ17O表现出夏低冬高的特点;综合分析氧同位素大气降水方程线和过量δ17O变化,发现该区域大气降水主要受局地水循环和大陆气团控制。祁连山东部地区主要受到西风和东南季风携带水汽影响,东南季风携带水汽对于祁连山东部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夏季。研究可提高对祁连山区降水同位素演化的认知,为寒旱区同位素水文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近50 年来祁连山及河西走廊降水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1960-2009 年的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 年趋势滑动、IDW 空间插值、Morlet 小波分析、Mann-Kendall 突变检验等方法,对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多年平均在空间上既表现出东西分异,也表现出南北分异;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年际变化在绝大部分区域呈增多趋势,且自东向西增幅减小,大雨强度的年际变化在绝大部分区域呈增大趋势,其它等级降水强度为部分区域呈增大趋势,部分区域呈减小趋势;小雨、中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呈显著增多趋势,大雨日数呈明显增多趋势,暴雨日数呈不明显增多趋势,小雨、大雨强度的年际变化呈不明显减小趋势,中雨、暴雨强度呈不明显增大趋势;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变化的周期集中在2a、5a、8a、11a、19a,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变化的周期集中在2a、5a、11a、15a、25a;除小雨强度突变减小外,其它等级降水日数均突变增多,降水强度均突变增大,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降水日数的增多造成的,其中小雨、中雨日数的增多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6.
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冰川-径流"系统的全球变化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多种数据和资料,再现海螺沟冰川过去100年来的冰川进退过程,分析发现,冰川末端变化阶段在滞后期的基础上,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变化的阶段相对应。运用水量-物质平衡法恢复海螺沟冰川45年来的物质平衡变化情况,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物质平衡变化与北半球和中国同期(1960~2004年)气温变化表现出显著负相关。20世纪80年代全球加速变暖,海螺沟冰川冰舌段消融速率为7.86 m/a,冰川河径流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表明流量主要贡献者是冰雪融水。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冰川后退、持续亏损及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祁连山区植被物候遥感监测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2-2006年GIMM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利用Double Logistic拟合方法提取了祁连山区植被的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和生长季长度参数,分析了植被物候期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植被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绿,而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变黄,植被生长季呈现出东南地区比西北地区长、河谷地区比高山地区长的特征。25年内植被年生长季始期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为0.044 d·a-1,年代趋势为延迟-提前-延迟;年生长季末期也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为0.059 d·a-1,年代趋势为延迟-提前;生长季长度略有缩短,缩短幅度为0.015 d·a-1,年代趋势为缩短-延长-缩短。25年内祁连山区植被生长季始期、末期提前不明显的区域主要为高山地区,分别占51.46%、42.77%;生长季始期、末期推迟不明显区域主要为河谷地区,分别占44.41%、52.91%;植被生长季高山地区延长不明显,河谷地区缩短不明显,总体上植被物候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8.
Changes of the Hailuogou Glacier, Mt. Gongga,China,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in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reat change, associated with global warming, has occurred at the Hailuogou (海螺沟)has retreated 1 822 m in the past 106 years, with an annual mean retreat of 17.2 m, and the front elevation has risen by 300 m since 1823. Comparison of glacier variations and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in China and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over the last 100 years, indicates that glacier retreat stages occurred during the warm phase, and vice versa. Mass balance records during 1959/60--2003/04 have shown that the glacier has suffered a constant mass loss of snow and ice. The accumulated mass balance, -10.83 m water equivalent, indicates an annual mean value of -0.24 m water equivale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ss balance and temperature is significant, which also indicates that climate warming is the crucial cause of glacier loss.Local hydrological and climatic data demonstrate that runoff from the glacier has been increasing both seasonally and annually.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rend analysis indicate that ice and snow melted water is the main cause of an increase in the runoff. As the climate has become warmer, changes in the glacier surface morphology have obviously occurred. These include a decrease in glacier thickness, enlargement of glacial caves, and reduction of the size of clefts on the glacier surface. The ablation period has lengthened and the ablation area has expanded. A variety of factors thus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Hailuogou glacier has suffered a rapid loss of snow and ice as a result of climatic warm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