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昆虫寄生对柠条种子命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草原区研究了昆虫寄生对柠条种子命运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种子库的虫寄生率高达69.7%,寄生性昆虫为柠条豆象(Kytorrhinus immxitus Motschulsky),柠条坚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e Liao),刺槐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philorobinae Sphov);②整个种子库的发芽率为38.35%, 无虫寄生的种子的发芽率为88.6%,柠条豆象寄生完全阻断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小蜂类和柠条坚荚螟取食寄生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19.2%和5.3%。③完好的种子和不同昆虫寄生的种子之间长度、宽度和重量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和正常种子相比较,柠条豆象寄生引起种子体积增大; 柠条坚荚螟和种子小蜂寄生均使种子体积减小; 柠条豆象、柠条坚荚螟和种子小蜂寄生引起种子的重量损耗分别为57.64%,49.13%和39.30%。结果证明昆虫寄生对种子的命运有重要影响,是影响种群更新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2.
对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在UV-B辐射胁迫下不同时间内(0、2、4、6、8、10d)脂质过氧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以及黄酮类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代谢产物及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探讨黄酮类代谢响应UV-B辐射胁迫的变化以及与脂质过氧化和光合色素系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膜脂过氧化程度(以丙二醛(MDA)含量表示)增加;黄酮类代谢途径关键酶黄烷酮3-羟化酶(F3H)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仍高于处理前水平,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活性增强,代谢终产物总黄酮含量先降低后恢复至处理前水平,花色素苷(ANS)含量上升;DFR活性、黄酮类代谢产物ANS及总黄酮对DPPH清除率和对MDA形成的抑制率均与MDA以及光合色素系统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这表明次生物质黄酮类代谢途径在UV-B胁迫下发挥了抗氧化功能,提高红砂对在UV-B辐射下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