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南充为代表的川东北丘陵红层区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点,导致该地区地下水的发育、赋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下水赋存以裂隙性为主,决定红层富水性的重要因素是含水层的自身条件,水文网的发育、展布及气象等因素也对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与储存、富集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减弱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于5月21日。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Zwack-Okossi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引起季风爆发前后南海-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脊迅速减弱的物理因子,结果表明:在夏季风爆发前,华东-华南沿岸附近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区随高空槽的东南移动向南海和菲律宾中部附近地区推进;正涡度平流是引起上述地区850 hPa气旋性涡度增大的最主要的物理因子,其次是暖平流。在夏季风爆发后,潜热加热项的作用迅速增大至与正涡度平流项大小相当,这两项是引起区域平均气旋性涡度增加的最主要的物理因子;它们和暖平流项一起抵偿了辐散项和绝热项的负贡献,令季风区的气旋性涡度得以发展/维持。因此,正涡度平流是直接导致南海-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脊迅速减弱最重要的物理因子。  相似文献   
63.
64.
65.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气热源特征及其爆发迟早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ECMWF(1979~1993年)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大气热源演变特征,并由此确定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气热源判据。将该判据应用于1979~1993年总共15年的平均场,可判定南海夏季风平均于28候(5月第4候)爆发。而且,对于逐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该判据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本文还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迟早与4月份40 S纬圈平均的大气热源垂直积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由此得到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前期判定指标能较好地判断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原因,及其与4月份40 S纬圈平均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南北半球哈得莱环流的变化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66.
67.
略论构造运动节律与构造运动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盛芹  吴珍汉 《地学前缘》1997,4(4):223-232
准确鉴定构造运动时期是研究地壳构造与构造运动规律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文中将有关地层接触关系,形变特征,建造类型,构造演化,构造事件的同位素计年以及动态定量观测等不同方面的具体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鉴别构造运动的时期与性质,进而依据实际资料,阐明构造运动节律  相似文献   
68.
吴中海  吴珍汉 《地质学报》2003,77(3):399-406
本文根据以裂变径迹测年为主的低温热年代学方法,认为燕山及邻区在晚白垩世进入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以来经历了造山带伸展裂解引发的6次强烈差异升降运动,分别发生在120~105Ma、95~85Ma、60~50Ma、38Ma左右、25~20Ma和10~5Ma,造成燕山及邻区约7~8km的剥蚀量。而在相邻两次强烈差异升降运动期之间的相对构造稳定期,则形成了燕山—太行山地5期夷平面以及周缘盆地多期沉积间断。燕山与邻区盆地之间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差异升降运动导致燕山及邻区现今盆—山构造—地貌格局。  相似文献   
69.
塔吉克斯坦区系位置特殊、物种独特丰富,研究其植物区系特点对于进一步全面了解中亚植物资源现状、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搜集、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对塔吉克斯坦种子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吉克斯坦境内共有种子植物4 115种,隶属于110科864属,种子植物丰富、种类分布表现出多数种集中于少数科属中,同时单种及寡种科属多的两端分布的特点;植物区系主要表现为温带性质,但也受到热带植物区系的深远影响,区系成分复杂、过渡特征明显,特有属少。特有成分在种级水平上分化明显,种子植物区系性质表现出与所处自然地理条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0.
青藏铁路沿线融区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基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长期监测系统所获取的地温与变形资料,对铁路沿线4处融区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这4处融区分别为沱沱河北面洼地辐射-渗透融区(R1)、休冬曲北岸河流融区(R2)、扎加藏布河西岸河流融区(R3)与洼里希里唐盆辐射-渗透融区(R4)。结果表明:R1土体温度处于升温中,融区正在发展;R2土体温度较为稳定,位于融区边缘地带;R3土体升温趋势明显,融区处于快速发展之中;R4深部土体温度较为稳定,融区仍处于稳定状态。在R1、R3与R4,路基下未形成隔年冻土;但在R2融区,路基下有形成隔年冻土的可能。监测期内,路基累计沉降变形小于50 mm,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