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21.
为讨论岩溶地表河中等流域尺度无机碳通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年1月至12月对漓江流域桂林断面及阳朔断面河水进行为期一个水文年的采样观测,每月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这个过程主要受水循环过程控制,除岩溶水化学特征沿途发生变化之外,水体SIc和SId值也逐渐偏正,溶蚀能力逐渐降低,所产生的无机碳通量仍然不断增加,且呈现出旱季低雨季高的特征。通过计算,桂林断面无机碳通量为7.42×107kgCO2·a-1,阳朔断面为27.9×107kgCO2·a-1,其中桂林断面碳酸盐岩风化所产生的无机碳通量和硅酸盐岩风化所产生的无机碳通量分别占总通量的72.67%和5.21%,阳朔断面分别占87.51%和2.89%,表明硅酸盐岩风化的贡献率沿途不断减小,碳酸盐岩风化的贡献率不断增加。桂林断面以上流域碳汇强度为2.69×104kgCO2·km-2·a-1,桂林到阳朔断面流域碳汇强度为9.89×104 kgCO2·km-2·a-1,相差近5倍,除沿途大气降水、支流补给、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有机碳埋藏等原因外,外源水补给所形成的混合溶蚀作用对岩溶区无机碳通量的增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试论土地利用总规修编的抓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和城乡一体化目标贯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始终。按照集中、节约原则,优化规划的空间和结构布局,为建设用地节约增量指标,挖掘存量空间。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基本稳定,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新一轮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耕地保有、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等,都要经过多层次、多角度反复论证,最大可能保证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