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81.
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空间是相对地上空间而言的,指地球表面以下由天然或掘造形成的地下空间。对于城市来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很有前景的,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城市用地问题,而且能够使城市土地增值。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城市地下空间对城市用地影响和地下空间权确立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2.
海岸侵蚀已成为砂质海岸重要灾害之一,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海滩防护。荷兰由于地势低洼,在护滩工程中进行大量尝试,于2011年在代尔夫兰海岸开展创新性人工育滩工程即Sand Motor,单个工程补沙总量达2.15×107 m3。持续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建成后的沙滩形态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沙量损失速度低于预期。阶段性评价结果表明,Sand Motor通过波浪、海流等向海滩缓慢输沙,稳定海岸沙滩和海岸沙丘,具有防护效果显著、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增加海岸利用等优点,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复州湾内湾附近8个不同深度的海底表层沉积物做硅藻分析、种群优势度进行计算,查明复州湾表层沉积硅藻的优势种主要包括Paralia sulcata、Coscinodiscus radiatus、C.excentrcus和Rhaphoneis surirella等9种.且优势度最高的3种硅藻P.sulcata、C.radiatus和C.excentrcus均为内湾指标种,与样品采集点的地貌位置相吻合.根据硅藻咸水种、半咸水种、淡水种占比的水平分布特征,对不同样品的硅藻组合、所处地貌位置与样品粒度的关系以及硅藻鉴定结果的聚类分析等进行了探讨.初步判明复州湾表层硅藻的组合主要受到夏季辽东湾向西南方向流动的沿岸流以及复州河与红沿河的河流的影响,另外不同的地貌部位和距离河口的远近也对硅藻组合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泥炭地作为环境变化的敏感带,成为当前环境气候研究的热点之一.植硅体的抗腐蚀、耐高温、个体小、产量高的特点为第四纪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相比孢粉分析而言,植硅体在提高分辨率和恢复局部区域环境方面体现了其优越性.对泥炭沉积中的植硅体进行了分析,初步证实植硅体对重建泥炭地古环境变迁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古气候变化的分辨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5.
干热岩(HDR)资源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吉龙  胡克 《世界地质》2001,20(1):43-51
干热岩(HDR-hot dry rock)是应用前景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其研究与开发仅有20余年历史,但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美国芬顿山和日本肘折地区是干热岩研究开发的成功范例,干热岩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钻井向地下深处的高温岩体中注入低温水,这些水在地下成为高温高压超临界流体,并使岩体产生具有一定方位的裂隙系统,形成热储构造;然后在适当位置钻-眼或几眼生产井贯穿热储构造,用于提取热能,根据热量提取分析可在干热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热量提取速率,个有很高的实用经济价值,此外,干热岩在水岩相互作用,深部精细地球物理方法和裂隙系统三维模拟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6.
87.
阿拉伯地盾被一些地壳缝合线所切割,这些缝合线以超镁铁质岩带为标志,常代表着闭合的弧后盆地,或者直接是碰撞前锋的边界。但是,有关北阿拉伯地质构造方面的新资料表明,最长的缝合带即Nabitah断裂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弧间或近弧断裂,沿该断裂曾发生过较大的平移运动。图1说明了Nabitah造山带(1)、Murd(?)ma盆地(2)、Abt片岩(3)和前寒武纪未分岩石(4)的出露区域,标明了Nabitah(N)、Yanbu(Y)、AL Amar(A)和Bi'r Umq(B)这些缝合线的位置。Nabitah断裂主要出露于阿拉伯地盾的轴部,切断了Bi'r Umq缝合线,与Nabitah造山带走向一致,沿南北向可进行追索。  相似文献   
88.
89.
大别—苏北—胶东含柯石英榴辉岩中微粒金刚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树业  胡克 《中国地质》1991,(11):28-29
  相似文献   
90.
剪切带内的构造岩在韧性变形前后其稀土元素的含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异,表现在随变箐过程的增强,各稀土元素的含量及LREE、HREE、REE总含量均明显增加,而稀土配分模式不变。通过胶南造山带花岗质构造岩变形前后的等比分析,稀土元素的含量增加主要是由于构造岩变形之后较大的体积亏损所引起;并进一步根据含量变异与体积亏损之间的函数关系,求得花岗岩变形改造为糜陵岩的体积亏损率为14.5%,改造为超糜棱岩的体积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