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0 毫秒
41.
方晶  胡克 《第四纪研究》2007,27(5):797-805
在辽东半岛东部的大孤山一带,面向海岸平原的沟谷埋藏泥炭十分发育。通过对11个沟谷进行钻孔调查,确认了在被切割的丘陵台地的沟谷中,埋藏泥炭广泛地发育在海拔\{2~\}10余米的不同高度; 并对钻孔样品做硅藻分析,明确了基底海拔高度在\{4~\}2m的泥炭层之下的沉积物为海生种硅藻占优势的海相层,因而取得了海水广泛侵入大洋河平原并直达沟谷深处的微体古生物方面的证据。进一步对3个代表性的小沟谷平原从沟头到沟口连续钻孔取样以及地质剖面分析,研究沟谷埋藏泥炭在横向上的分布特征表明:沟谷埋藏泥炭是全新世高海面期以后,随着海水的退却而形成的沼泽和湖沼等环境下的溺谷型泥炭; 位于沟谷中沟头位置的海拔4m左右的泥炭底部的标高,大致代表了该区全新世最高海面期海水(平均高潮线)曾达到的位置和高度,其泥炭在沟头开始形成的时期大致代表该区全新世最高海平面期; 研究区约\{6000~\}5500年前达到全新世最高海面,当时海面高度比现在约高出1.7m。  相似文献   
42.
双台子河口区水中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研究区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海水分别采样,并进行重金属含量分析研究,参照有关标准进行了水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基本上不存在重金属污染;各种水中不存在砷污染;镉污染相对比较普遍;在海水中,翅碱蓬退化与重金属铜、锌、铅、铬、镍的污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3.
曹振, 胡克, 张永光, 介冬梅, 赵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地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四种主要土地类型地表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结合该地区多年气候状况,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可风蚀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不同土地类型的潜在可风蚀性。同时,对玉米地、谷子地等七种农作物种植地的表土做了粒度分析,认为不同农作物对地表可风蚀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4.
王丹桂  马鹏飞  高婕  胡克 《海洋与湖沼》2014,45(6):1168-1175
辽河下游与入海口处是中国重要的湿地区域之一,该地区河流众多,河曲发育,平原上遗留有很多废河道和牛轭湖。利用50年来6个不同时相的美国锁眼卫星KH-4A和Landsat卫星系列MSS、TM、ETM、OLI-TIRS遥感影像及研究区1:250000地质图,采用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镶嵌、裁剪以及图像增强等处理后,进行河道专题信息提取,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分析了1963—2013年辽河下游50年期间牛轭湖的演变。结果表明:过去50年来,辽河下游在河道形态、河漫滩土地利用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为因素对牛轭湖演变的影响增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区域内水利工程建设和农田改造等人类活动间接影响着牛轭湖的演变;近年来,辽河下游牛轭湖演变速度呈现变缓趋势,1963—1984年期间,河曲快速发育并演变成牛轭湖;1984—2002年期间,河曲变化减缓;2002—2013年期间,牛轭湖的演变基本趋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45.
辽河双台子河口淤泥质沉积物来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法,分析双台子河口淤泥质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特征,并对沉积物来源进行了初步探析。结果表明: 常量元素在沿拦海大坝由北至南方向上变化较为复杂,在向海离岸方向上Al2O3、CaO、TFe2O3、MgO 等表现为岸边含量较高,向海方向上含量较低,SiO2的沉积分布与其相反。上述5 种元素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表明了河口沉积物以陆源沉积为主。河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西拉木伦河上游上侏罗统地层区( Ⅱ区) ,该区贡献率达76. 08%,其次为辽河下游第四系沉积物区( Ⅳ 区) ,贡献率达17. 10%。  相似文献   
46.
对海南岛昌化江入海口110个底表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利用二维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模型对沉积物粒度参数开展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按照Folk沉积物分类三角图解法,昌化江入海口外底表沉积物可划分为含砾砂、砂、砾质泥质砂、砂质砾、粉砂、泥、砂质泥、砾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共10种沉积物类型,其中砂和砾组分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47.
崂山花岗岩晶洞与天然石臼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种基岩表面石臼状微地貌(天然石臼)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由此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再度掀起争论.关于天然石臼成因大体有:壶穴说、冰臼说、风蚀穴说、风化坑说,等等.显然,在不同情况下,其成因可能是不同的.笔者对青岛崂山考察发现,这里的晶洞花岗岩本来原生洞穴(晶洞或气泡洞)非常发育,它们对天然石臼的形成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8.
对辽东半岛西部复州湾海域底质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其粒度特征有较大差异:样品平均粒径值为1.2~6.5Φ;分选系数为1.4~2.6,分选为较差—差;偏度特征表现为极正偏和极负偏并存。粒度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分异规律,由湾内至湾外粒径表现出粗—细—粗的变化特征。粒度变化是对该区域物质输运和地形变化的响应,借助Weibull分布,推断河流携带物质可以被推送至5 m等深线外堆积,5~10 m等深线间沉积物表现为细粒的浅海台地沉积,10 m等深线以外沉积物受河流的影响微弱。矿物学证据也表明,河流输运对湾内沉积物贡献有限,仅限于5 m 等深线以内的水下三角洲,湾内沉积物主要来自于辽东湾沿岸冲刷和湾内基岩的剥蚀。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位于天津西青区精武镇的小南河村西南H孔和潘楼村西PL孔2个钻孔做粘土混浊水电导率,结合贝类及有孔虫鉴定,区分了海相层和陆相层的界限,探讨了天津市西南全新世最大海侵的特征。结果表明:天津精武镇附近早中全新世以来经历了陆相-短暂的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沉积过程,全新世最大海侵位置在H孔与PL孔之间,距现代海岸线大约57km。H孔的薄层海相层为全新世最大海侵期形成的海陆过度相沉积物的边缘。  相似文献   
50.
对双台子河口潮滩上所采集沉积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以及元素组合特征,探索了微量元素在河口潮滩上的迁移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中Cu、Pb、Zn元素富集,V元素流失;除Ti、Ba、Sr、Zr外,其余11种元素均表现为高潮滩比中低潮滩含量高;R型因子分析识别出3个微量元素组合,分别是Mn、Rb、Co、Cu等为代表的亲铁亲铜的元素组合,Sr、Ba等与含钾矿物有关的元素组合和Nb、Y等与细粒黏土有关的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