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流二段大型储集体发育条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钻井、古生物、地震、薄片等资料,分析了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大型储集体的发育条件、类型、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认为:提出湖平面、物源、断裂及古地貌等耦合控制了断陷湖盆陡坡带大型储集体的发育,其中强烈的湖退事件是发育大型储集体的古湖盆演化基础;充足的物源供给是形成大型储集体的物质保证;显著的断裂聚砂效应和适宜的地貌条件是构建大型储集体的重要汇水机制。大型储集体的主要类型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主要受断面缓坡带及沟谷地貌的控制,沉积上岩性较粗,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为主;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受转换断阶带、帚状断阶带及相对宽缓地貌的控制,沉积上岩性较细,微相除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以外,河口坝及远砂坝也较为发育。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型储集体的发育特征,明确了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东段的有利勘探层系为流二段下层序高位域,西段的有利勘探层系为流二段上层序低位及湖侵域;而各大型储集体的前端,由于岩性圈闭、岩性-构造圈闭及构造圈闭等发育,且埋藏浅、靠近生烃中心,还位于油气运聚的优势方向,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42.
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地层中的钙藻进行了初步研究, 共鉴定钙藻3科7属, 包括红藻门珊瑚藻科让氏藻属、蟹手藻属、珊瑚藻属、石枝藻属和石孔藻属, 以及绿藻门松藻科仙掌藻属和粗枝藻科伞轴藻属.通过对地层中钙藻形态功能的分析, 西科1井第四纪早期海水较深, 沉积环境为礁前相, 中期外礁坪和内礁坪交替沉积, 至晚期出现短时间的泻湖相之后沉积环境演变为礁后滩相.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在造礁功能上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通过自身的钙化作用, 为生物礁的生长供应微小碳酸盐颗粒沉积物; (2)利用自身形成的节片结构和生物捆扎-粘结结构参与造礁.   相似文献   
43.
西沙石岛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常量组分、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等)分析, 旨在探讨生物礁的形成演化以及所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结果表明: 西科1井岩心在井深36 m附近存在地球化学参数的显著变化, 暗示该深度是一处重要的地层界面或环境突变界面.岩心中的常量组分可以分为3类组合: 以CaO为主, 辅以K2O的原生碳酸岩组分, 该组分对应的主要造岩矿物是方解石, 代表了未经白云岩化的生物礁原生碳酸盐沉积; 以MgO为主, 辅以Na2O和P2O5, 代表了白云岩化作用中的富集组分, 反映了相对封闭的泻湖环境; 以SiO2为主, 加以Al2O3、TiO2、Fe2O3和MnO, 代表造礁生物对这些组分的富集作用, 但不能排除火山组分少量混入的可能性.相对于全球第四纪碳酸盐岩、上陆壳及页岩的平均值, 岩心碳酸盐岩中大部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都较低.岩心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RSE)含量较低, 指示岛礁发育过程中大部分时期处于氧化环境条件下, 而RSE含量在岩心中的大幅波动体现出氧化/还原环境的交替变化.微量元素含量、ΣREE、ΣLREE、ΣHREE、LREE/HREE、δCe、δEu等地球化学指标在岩心中的分布与岩心样品的矿物组成无明显的相关性, 说明成岩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并没有造成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及特征指标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4.
生物礁滩相碳酸盐岩是南海海域深水区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通过对西科1井(0~576.5 m)岩心的宏观描述及微观分析, 结合古生物、古地磁、高分辨岩心扫描及大量分析测试结果, 对碳酸盐岩-生物礁滩体系展开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 该井晚中新世以来记录了6次暴露事件、2次淹没事件, 结合古生物、古地磁、Li同位素分析, 可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 其中晚中新世黄流组和第四系乐东组为主要成礁期.通过细致的岩相学研究, 系统刻画了生物礁-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和孔隙类型, 重建了成岩环境.   相似文献   
45.
西沙群岛西科1井珊瑚组合面貌及其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科1井0~748 m井段岩心中珊瑚化石欠丰富, 属种比较单调, 共鉴定6科16属及1个未定属.在井深216 m以上的地层中发现第四纪特有的Endopsammia(内脊沙珊瑚)和Heliopora(苍珊瑚)等, 表明含上述特征性珊瑚化石的地层应划归第四系.在216 m以下井段的岩心中Endopsammia和Heliopora已全部绝迹, 应划归比第四纪更老的地层.地层时代从老到新, 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生物的抗风浪能力逐渐加强.中新统可能属于泻湖相, 尔后又逐渐转变为内礁坪相, 到上新统演变为内、外礁坪相相互交替, 第四系则可能属于外礁坪相.   相似文献   
46.
黔南祥摆组的化石资料稀少且以植物化石为主,在独山县羊凤乡祥摆组中发现了一个海相动物群,主要化石有腕足类、珊瑚类、苔藓虫类、头足类和遗迹化石,其中以腕足类最为丰富.在鉴定分析所发现化石的基础上,结合该动物群所在层位的岩性特征、矿物特征和区域上该时期的沉积特征,采用古生态学分析方法,认为该动物群生存环境为一个淡化潟湖.区域上,该潟湖主要位于平塘县与独山县之间,而构成潟湖与外海的障壁则主要位于摆者至麻尾一线东北,呈北西向延伸;在北部兔场附近祥摆组已演变为以泛滥平原沉积为主.潟湖范围内现今构造形态完整,同时这种局限低能的沉积环境可以形成良好的烃源岩,因此它们在区域上的分布对岩相古地理和油气生储盖组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为建立西沙地区与邻近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之间可对比的地层格架及明确二者之间碳酸盐岩—生物礁群的发育规律,基于岩芯暴露面、生物地层、古地磁及化学地层的分析与相互印证,开展了西科1井的综合地层研究。研究认为该井0~214.89 m为乐东组,底界年龄约2.0 Ma; 214.89~288.43 m为莺歌海组一段,底界年龄约3.2 Ma; 288.43~374.95 m为莺歌海组二段,底界年龄约5.3Ma; 374.95~470.1m为黄流组一段,底界年龄约7.2 Ma; 470.1~576.5 m为黄流组二段,底界年龄约11.6 Ma; 576.5~758.4 m为梅山组一段,底界年龄约13.8 Ma;758.4~1032.46m为梅山组二段,底界年龄约16Ma;1032.46~1179.69m为三亚组一段,底界年龄约21Ma;1179.69~1257.52 m为三亚组二段,底界年龄约23 Ma。  相似文献   
48.
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庆炎  罗威  张伟 《地震地质》2012,(3):456-466
基于电磁理论,导出了层状球体大地条件下长周期大地电磁响应的计算公式,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对相应理论模型进行正演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的影响。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探测周期的增大,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逐渐增大,视电阻率曲线会明显下降,阻抗相位曲线逐渐趋于90°;在一维情况下,对于目前的仪器测量范围可以忽略地球曲率带来的影响,但随着仪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9.
台里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隶属于燕山元古代沉降带东南缘—山海关古隆起,该区域内发育一条NNE向的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观察和显微分析,韧性剪切带主要由初糜棱岩—糜棱岩组成,发育眼球状构造,主要有σ和δ两种类型,具有左行走滑的特征。研究发现台里地区的眼球状构造并不都是由单个长石斑晶组成,其主要成因有:一种是先期存在的长英质脉体在后期经受拉长剪切变形和石香肠化作用形成的;另一种是原岩中斑晶受拉长剪切作用形成的。对韧性剪切岩石进行有限应变测量(Fry法、剪应变、运动学涡度),明确了剪切应变类型为拉长型,以简单剪切变形为主,岩石类型为LS构造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中生代以来,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影响,辽西台里地区经受了强烈的伸展变形,因此,韧性剪切带是在张扭性的构造格局中形成。  相似文献   
50.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构造带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物质向东侧向挤出的焦点地区.为探索龙门山构造带活动构造特征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本文通过布置垂直龙门山构造带南段芦山地震震源区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运用多种数据处理手段,得到研究区可靠的电性结构,并通过与已有龙门山中段和北段剖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存在明显的低阻异常带--松潘岩石圈低阻带,该低阻异常带沿龙日坝断裂-岷山断裂-龙门山后山断裂分布,形成松潘-甘孜地块向扬子地块俯冲的深部动力学模式,通过统计研究区的历史强震,发现震源主要沿低阻异常带东侧分布,同时,低阻异常带也是低速度、低密度异常带,松潘岩石圈低阻带可能是扬子地块的西缘边界;(2)青藏高原物质东移过程中,受到克拉通型四川盆地的强烈阻挡,龙门山构造带表层岩块和物质发生仰冲推覆,表现为逆冲推覆特征的薄皮构造,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物质向龙门山构造带岩石圈深部俯冲,印支运动晚期,扬子古板块持续向华北板块俯冲,在上述构造运动作用下,呈现出刚性的上扬子地块西缘高阻楔形体向西插入柔性青藏块体的楔状构造;(3)根据电性结构推断,芦山地震受到深部上里隐伏壳幔韧性剪切带向上扩展的影响,构成芦山地震的深部主要动力来源;汶川地震的发生,在龙门山南段形成应力加载区,是触发或加快芦山地震孕育发生的另一个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