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塔里木盆地及其演化为典型代表。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地台发育、持续沉降、拉张翘倾、挤压坳陷及断陷推覆等构造发育阶段,与中国东部一样,表现为拉张与挤压交互出现的手风琴式演化史,突出的差别在于晚喜马拉雅期在西部地区形成强烈的挤压逆掩推覆构造,而东部地区只形成坳陷式的沉积盆地。中亚—蒙古大洋、秦—祁—昆大洋、古特提斯洋、中特提斯洋、印度洋以及印度板块等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活动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盆地演化发展的动力学因素。根据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可确定出四种断块油气藏类型,均反映后期挤压逆冲特征,尤其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推覆前锋带断块油气藏,还可区分为拆离型、褶皱型、前冲型和反冲型等四种,且每一种还可再区分出若干种。  相似文献   
82.
太平洋牡蛎卵子体外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卵子体外发育的过程。解剖性腺获取的卵子大多发育至第1次减数分裂前期。在海水、氨海水中浸泡能促使生成泡破裂,促进卵子的继续发育,而且卵子在氨海水中的发育速度要快于在纯海水中的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83.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10株分泌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单抗2H4,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对牙鲆血清中抗淋巴囊肿病毒(LCDV)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无外观症状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很低(平均OD值为0.092),个别鱼体偏高,证明已感染LCDV,处于潜伏期;患淋巴囊肿病且症状显现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平均OD值为0.165),患淋巴囊肿病后处于恢复期的牙鲆抗体水平最高(平均OD值为0.231);健康牙鲆接种LCDV灭活疫苗后,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4.
岩石错动面的非匀阻性与突发失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断层错动面的非匀阻效应是决定失稳型式和是否发震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研究表明:凹凸不平的错动面只有当凹凸部在错动中被铲削至相对平直而使阻力相对均匀的情况下才可能突发失稳,并可用非匀阻系数ζ定量地表示错动面凹凸和非匀阻程度。通过比较锯切面与破裂面凹凸程度的差别,以及二者不同的应力降大小,进一步建立了一种实验确定非匀阻系数的新方法,给出了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和石英岩破裂面的非匀阻系数与相对不平度的关系.从而为外推判断断层发震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5.
杨克绳  胡平  党晓春 《地震地质》2007,29(3):558-577
冷底辟是指盐、膏、泥岩等塑性地层向上侵入或刺穿所产生的构造样式;热底辟主要指岩浆侵入或喷发所产生的底辟构造样式。不论哪种底辟构造,在人工地震剖面上反映均非常明显,其底辟内部呈杂乱反射,而围岩反射界面在此突然中断。在岩浆底辟处常出现磁力高异常,并有较高的层速度,冷底辟具有较低的层速度,盐膏底辟也具有较高的层速度。构造与火山地震关系密切,而冷底辟也可以形成破坏性地震,是今后值得注意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6.
岩石突发失稳序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建国  王绳祖 《地震地质》1994,16(3):275-282
根据三轴压缩条件下岩石试件变形过程中多次重复发生的粘滑失稳事件,着重研究了突发失稳序列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着错动量的增大,突发失稳的临界差应力和应力降呈现“正坡”、“负坡”和“平缓跳动”等阶段性变化,而应力降比率则渐趋减小;其变化原因主要与错动面的密接和凹凸程度、碎屑厚度、粒度、以及试件受力和刚度约束条件的改变等因素有关。突发失稳序列的变化特征,有可能为预测后续地震强弱变化的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本文提出了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并且讨论了“流域地下水资源”的组成,以及各部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了在全流域内地下水资源形成的过程,反映了开采资源与补给量、排泄量的关系。“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服务于国土整治宏观决策与规划,它的计算数据既不重复,又不挂漏,具有高度可统计性;同时又能针对流域内不同单元提出具体的评价意见,对生产实践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二元羧酸对硅酸盐矿物溶解的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陈传平  梅博文 《矿物岩石》1993,13(1):103-107
本实验在80℃水浴中和常压条件下,用0.1mol/L草酸及其中性钠盐溶液分别与石英和正长石颗粒共热240h。石英和正长石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解。实验后的岩石颗粒,重量明显减少。溶液中Si,Al等主要造岩元素含量增加。对实验后的颗粒进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有了较大变化,表明溶蚀不仅对次生孔隙绝对加大,而且对改变孔洞的流通喉道性质亦有贡献。  相似文献   
89.
根据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工作,基本查明了平阴县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方法进行了综合分区评价和预测,提出了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0.
裂陷盆地成因研究现状综述与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裂陷盆地成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把裂陷盆地概括为张拉裂陷,走滑裂陷和挤压裂陷三种成因类型,在系统综述每种类型的基础上,对主动裂谷盆地,被动裂谷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成因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