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孔压静力触探(CPTU)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新型原位测试技术,因其诸多优点,目前在欧美诸国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探头规格、技术标准和操作程序的差异,影响CPTU测试成果的因素很多,而且其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CPTU测试成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在CPTU资料整理和应用中引起重视。最后,简要论述了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82.
一个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及其模拟结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全球气候海洋环流模式(LICOM)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太平洋海盆环流模式,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模拟中对中尺度示踪物输送采用了两种方案,即传统的水平扩散方案(HOR)和包括涡旋诱导速度的等密度面扩散方案(GM).对这两个试验的气候平衡态结果分析发现,该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太平洋的环流特征,包括副热带大涡、副极地涡旋以及南极绕流(ACC)等.赤道附近的各种流系亦得到了较好的模拟,模拟的150°W赤道潜流的最大流速为40 cm/s,出现在次表层130 m左右,虽然模拟值比基于NCEP资料估计的最大流速80 cm/s小,但与其位置十分相近.两个试验均较好地模拟出了温盐的分布结构,包括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中层水的形成以及南极底层水的输送等.通过详细分析两个试验结果发现,总的说来在目前模式所采用的参数条件下,GM的结果稍好于HOR的结果.这些模拟结果表明,在LICOM基础上构建的太平洋环流模式从总体上是能再现许多观测特征的,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被动示踪物在北太平洋的分布等问题提供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3.
为了满足遥测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的需要,本文利用地震限幅时间拟合给出了合肥遥测台网确定限幅地震震级的经验公式,给出了精度分析结果,认为在近震范围内利用地震限幅时间确定遥测台网内外多台限幅情况下的地震震级,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与地震持续时间方法比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4.
邢台震区近场观测的启示 1966年邢台地震开创了我国近代地震研究的新局面。我们做为邢台地震老战士,与同事们一起,采用当时国内精度较高的钢弦式钻孔应力仪,日日夜夜“为党中央站岗,为工农兵放哨”。在深入现场的过程中,观测到许多至今仍被国内外同行所重视的地震近场信息。邢台震区属华北沉陷区地震带,区内自新生代以来强烈下沉,被第四系所覆盖。震区有三处基岩出露,即荒山、卧牛山(后改名红山)和茅山。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一开始就在李四光教授指导下进行的,他多次听取仪器研制方  相似文献   
85.
文章结合GPS技术的发展,详细阐述了隧道过江监测施工的过程,并试图在现有的方式方法上探讨更先进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6.
1 概述 雷电防护装置远程监测系统主要用于监测现场防雷装置的运行状态、接地电阻值、雷击次数。当避雷器劣化或地阻值超限时,即可向监测中心报警,同时也可将通过避雷器浪涌的发生情况和雷击次数通报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对信息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并及时  相似文献   
87.
童列成  徐美莲 《探矿工程》2002,(6):10-10,12
为解决安徽省歙县金马集团城东开发区桩基础施工的难题,设计改装了一套复合锤施工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介绍了该区的地质情况,复合锤结构,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8.
随钻定向取心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具有随钻定向取心特点、定向精度高、标记清晰可靠、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性能比SDQ-91型更好的SDQ-94A型定向取心器。  相似文献   
89.
初期支护与松动圈围岩的协调作用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初期支护施工本身导致初期支护的不均匀性,实际围岩的不确定性对初期支护的影响,围岩释放应力的不均匀性导致的初期支护内力分布的不确定性。文章把初期支护的支护和围岩自身自稳能力看成是双介质的承载复合体,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目标函数,结合单纯形算法,进行初期支护与扰动区的联合位移反分析,充分揭示了初期支护与围岩松动圈之间的协调作用;结合实际工程与不考虑初期支护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反演分析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反演精度提高39%,预测精度提高了13%。  相似文献   
90.
利用卫星、雷达、闪电定位、自动雨量计等遥感、遥测设备获取的多种信息,对低纬高原地区所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着重讨论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仪和自动遥测雨量计等先进探测工具,在短时预报中的作用。分析表明:因多普勒雷达具有很强的探测能力,对其所获取的对流天气中的径向速度、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进行仔细分析,可在短时降水和冰雹预报中取得较好效果;闪电定位仪可对整个低纬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尺度风暴系统活动实施全天候监测,是短时强对流预报的有效工具;自动遥测雨量计可与多普勒天气雷达相配合提高对短时降水的监测预警能力;卫星云图与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和自动雨量计等遥感、遥测手段结合应用,可提高对低纬高原地区中小尺度风暴系统发生发展天气背景场的监测预警和短时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