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福州市建新-先农220kV线路工程#7-#8段双方向曲线顶管施工技术探讨,文章主要从顶管顶力控制、中继间选择与安装以及曲线顶进路由控制三个方面对双向曲线顶管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和阐述,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介绍了由同济大学和福建省鑫勇通非开挖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长距离曲线顶管智能导向系统,说明了其工作原理、系统构成等;并结合福州市建新一先农220kV输电线路缆化工程的长距离双曲线顶管施工实例,分析了其应用效果,该系统的应用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工效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3.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壮  唐菊兴  王立强  杨毅  李松涛  王豪  王维 《矿床地质》2017,36(6):1289-1315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北缘弧背断隆带内,是近年来勘查评价的规模可达中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矿区矽卡岩主要呈层状、似层状,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下-中三叠统查曲浦组(T_(1-2)c)矽卡岩和大理岩中,矿体呈透镜状、囊状、似层状产出,矽卡岩矿物较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矿床矽卡岩矿物种属及矽卡岩类型,剖析矽卡岩形成环境及其与矿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矽卡岩矿物系统的显微镜下观测,利用电子探针对矿床主要矽卡岩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矽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等,矿床矽卡岩具典型钙矽卡岩特征。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交代关系推断成矿流体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为早期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早期热液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特征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And_(18.37~99.89)Gro_(0.24~79.05)Ura+Pyr+Spe_(0.98~6.63)),且发育环带结构;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Di_(53.56~99.91)Hd_(1.61~44.55)Jo_(0.08~5.11));角闪石主要为阳起石,次为铁、镁角闪石,均属钙质角闪石系列;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的铁镁绿泥石;绿帘石贫Fe、Mg。在矿床成矿演化过程中,其成矿环境是发生改变的,早期矽卡岩阶段到最晚期碳酸盐阶段,成矿环境至少经历了从高温、偏碱性的氧化环境到相对低温、偏酸性的还原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腾冲-梁河锡成矿区的基底为元古界—古生界,盖层为上古生界勐洪群。中-新生代时,本区作为密支那-曼德勒俯冲带及那加山-阿拉干俯冲带的仰冲盘,断裂活动强烈,多次岩浆侵入,有利于成矿。区内勐洪群中有硅质糜棱岩和混合岩,花岗岩中有长英质糜棱岩,反映了不同温压环境、不同层次的变形条件,而矿产则赋存于较浅层次的脆性环境。据成矿温度、包裹体成分、盐度等数据分析,表明来利山矿区高处的淘金处、三个硐、老熊窝三个矿段,与低处的丝光坪矿段不是同一演化系列。丝光坪的矿源属另一支岩体,矿体在剖面上呈斜列组合,深部及邻区具有成矿的可能性。小龙河锡矿与花岗岩密切相关,古永复式岩基多次的岩浆活动,锡又有很高的分异指数,都说明存在良好的成矿物源条件,在后期构造活动、热力运动作用下,矿液运移过程中在物理场、化学场突变时沉淀成矿。文中收集了本区132/43、132/42、MSS和TM磁带数据,对物探、化探、地质、遥感等资料进行计算机多数据综合图象处理,应用于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5.
新嘎果地区位于西藏南冈底斯中段北部,洛巴堆-米拉山断裂南侧,区内发育的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主要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出露面积小。该区典中组火山岩具有富硅(SiO_2=75.09%~78.10%)、贫碱(K_2O+Na_2O=4.84~6.52%)、贫镁(MgO=0.24~0.37%)、过铝质(A/CNK=1.02~1.75)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9.49~11.30,Eu异常从弱负异常到弱正异常(δEu=0.76~1.15),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并且明显亏损Ba和Sr,属于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具有陆源弧火山岩的特点。锆石U-Pb年龄为70.89±0.31 Ma,是目前典中组火山岩最老的年龄;锆石176Hf/177Hf值比较均一,分布于0.282 820~0.282 939之间,εHf(t)值为+3.2~+7.4,tDM模式年龄变化于662~930 Ma之间。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新嘎果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形成于俯冲构造环境,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地幔组分,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混染古老地壳。  相似文献   
16.
岩崩坡面撞击破碎是运动轨迹难以预测的重要原因,其中坡体几何特征是影响破碎块体运动变化特征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岩崩撞击破碎过程及坡体几何特征对岩崩块体运动特征的影响,利用离散单元法(PFC2D)模拟技术,通过统计典型岩崩灾害点岩体结构与坡体几何特征,建立了岩崩自由落体-撞击破碎-运动堆积模型,剖析了在不同坠落高度、撞击角度条件下岩崩坡面撞击碎裂过程,获得了块体运动速度、裂纹数量和冲击力变化曲线,同时采用双参数Weibull分布对碎裂块体破碎程度进行了描述。实验结果表明:破裂过程分为接触-解体、挤压-碎裂及独立运动3个阶段;岩体碎裂由撞击点开始,沿结构面先出现解体,再产生新断裂面的岩石破碎;块体速度、裂纹数量和冲击力的骤变均发生在接触-解体与挤压-碎裂阶段,块体速度骤降,呈现出“阶梯效应”,冲击力骤升,表现为“双峰现象”,同时随着坠落高度增加或撞击角度减小,“阶梯效应”与“双峰现象”更为明显;同一撞击角度条件下,坠落高度的增加使得撞击动能增加,进而增大了破碎程度,导致粒径分布范围与特征粒径尺寸的减小;同一坠落高度下,撞击角度的增加,意味着接触面积的减小,进而降低了破碎...  相似文献   
17.
基于Van Allen Probes近三年的EMFISIS仪器波动观测数据,针对内磁层上频带哨声模合声波幅度的全球分布特性对地磁活动水平的依赖性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着重研究上频带合声波平均场强幅度随磁壳值(L)、磁地方时(MLT)、地磁纬度(MLAT)的分布特征及不同强度区间的合声波的发生概率.结果表明,上频带合声波的平均场强幅度与地磁活动条件密切相关,在强磁扰期,平均幅度可达到40 pT以上.在外辐射带中心区域(L=4~6),上频带合声波的幅度最强;在L~3的区域,上频带磁层合声波没有分布.在夜侧至晨侧(22—09MLT),上频带合声波幅度最强;在下午侧至昏侧(15-19MLT),上频带合声波幅度最弱;日侧(10-14MLT)上频带合声波在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都存在,幅度偏小.上频带合声波主要分布在|MLAT|10°,其中21-09MLT范围内、磁纬位于|MLAT丨5°的平均场强幅度最强,磁扰期间可达约100 pT.另外,统计而言,中等幅度(10~30 pT)的上频带合声波在夜侧至晨侧(23-09MLT)靠近磁赤道区域的发生率最高,可达15%左右.强幅度(30 pT)的上频带合声波普遍分布在夜侧(01-05MLT),发生率最小.本文建立的上频带哨声模合声波的全球分布模型结合已经建立的下频带合声波的全球分布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该重要磁层等离子体波动对地球等离子体片、辐射带、环电流动力学过程的定量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王豪  张力  艾海滨  安宏 《测绘科学》2019,44(2):136-144
针对互联网获取的航空影像数据或非摄影测量专业人员拍摄的无人机影像数据进行高精度测绘与三维重建时,从中检索相似影像较为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算子与词汇树的大规模航空影像检索方法。该方法可以从规模庞大、排序复杂的航空影像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出相似影像。首先利用SIFT描述子来代表影像,然后通过分层K-means算法对影像库的SIFT描述子构建词汇树,最后再利用TF-IDF方法加权计算待查询影像与影像集中各影像的相似度,获得相似影像。通过对多组大规模航空影像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文所提算法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拉萨地块南木林盆地林子宗群火山机构内发育有斯弄多隐爆角砾岩型、热液脉型Ag-Pb-Zn矿床,该矿床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少量黄铜矿和辉银矿,蚀变矿物为绢云母、伊利石、玉髓、蒙脱石、碧玉、方解石、菱锰矿和菱铁矿,符合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本次研究对陆相火山岩中热泉喷口的硅质条带及穿切矿体石英脉进行了Si、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1)硅质条带的石英单矿物δ~(30)Si_(NBS-28)为-1.2‰~-0.4‰,记录有热水沉积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为古热泉硅华成因;(2)受后期火山热液作用改造的热水沉积硅质条带全岩δ~(30)Si_(NBS-28)为-0.2‰~+0.3‰,显示火山岩与热水沉积岩混合特征;(3)穿切矿体石英脉δ~(30) Si_(NBS-28)值为-0.8‰~-0.1‰,与热水沉积硅质条带石英单矿物Si同位素组成一致,显示低温成因高Δ30Si同位素分馏值特征;(4)石英脉和硅质条带全岩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大气水与火山岩发生了水-岩交换作用的"氧同位素漂移"现象,说明成矿流体在火山岩地层中经历了长期的循环作用。因此,Si-H-O稳定同位素指示:矿区内仍保留有古热泉喷口,表明矿区自古新世火山岩喷发和成矿后,剥蚀程度低,"缺位"寻找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矿床的勘查潜力较大,低δ~(30)Si_(NBS-28)值石英脉和硅化是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环形构造的广泛发育是腾冲地区地质构造上的重要特点。在该区共解译出26个环形构造,并对其中的23个查明了成因,其中“腾冲环”是一个多级环形构造的集合体,是多次深部热动力活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