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郯城—庐江断裂带平移是近年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作者在研究了苏皖北部和辽南晚元古代地层地球化学特征之后,发现两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们不属于同一沉积盆地。因此,从地球化学角度看,郯庐断裂带不存在巨大平移。从区域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考虑,晚元古代时期,华北地块东部的地壳波浪状锒嵌构造格局对剥蚀区与沉积区的展布及演化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苏皖北部与辽南上元古界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性,在宏观上是构造差异性的物质表现。  相似文献   
82.
本文研究了在迪费德地区东南沿海出露的上古生界中的小型正断层的几种位移分布模式,简要对比并探讨了断层的生长机制,以及几种可以影响断层位移分布特征的因素;指出断层生长过程中的衔接、不规则的断层位移等值线的存在、研究剖面的方位以及岩性的变化是导致断层位移分布特征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
宝成线岳村大桥坐落于典型的覆盖型岩溶区,自1966年建成运营至1999年未出现任何变形,1998某公司在在桥下游140m处做深井抽水,于1999年6月桥基附近地面开裂,2000年6月大桥出现突然下沉变形。文章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及加固施工资料,论述了岳村大桥变形的根本原因和整治工程的设计思路,以期对遇到的同类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4.
85.
鄂北南化地区寒武纪缓坡沉积及层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胡健民 《沉积学报》1996,14(3):47-55
出露于鄂北南化地区的寒武纪地层,总厚约1400m,主体为一套碳酸盐岩。对沉积岩相及相组合的分析表明,本区寒武系主要是形成于碳酸盐缓坡之上,并可以划分出四种主要的沉积相带:浅水陆棚、深水缓坡、浅水缓坡建隆和近岸浅水缓坡。本文还初步研究了区内寒武系露头的层序地层学特征,划分出两个亚层序,并探讨了亚层序内部岩相的不同叠置类型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化与相应的海平面升降变化。通过与已有的旋回性海平面变化模式相对比,得出了本区寒武纪层序内部的次级旋回可能指示第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黄骅坳陷属新生代张性盆地,在第三纪的NW-SE向区域拉张作用下,本区形成大量走向NE-SW的正断层,通过对该区正断层位移分布的研究,划分出C,E,D,M和Z型五种断层位移模式,并是一步探讨了诸如断裂生长机制,岩石力学性质,相邻断层的相互作用,次级断裂的相互衔接这样几种控制因素对断层位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选取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面积为0.91 km2的典型黑土区的坡耕地作为研究样地。按横纵100 m间隔共采集101个样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0~15 cm土层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位于典型黑土区样地的有机质含量集中在3%~5%范围内,均值为4.13%,高于黑龙江省的有机质平均水平。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明显,且主要受土壤侵蚀的影响:高侵蚀区对应低有机质区,中度侵蚀区对应中等有机质区,沉积区对应高有机质区。顺坡种植平均坡度2.2°时,每侵蚀1 000 t/km2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0.8%。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可采用球状模型表达,自相关明显,进一步表明土壤侵蚀导致的再分布。对比分析确定200 m采样间距能够能准确表达该区表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特征,为精准施肥提供了采样依据。  相似文献   
88.
李春亮  王翔  张炜  曲正钢  杨菁  张君 《现代地质》2022,36(2):655-661
黄土高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在土壤碳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黄土高原甘肃省境内表层土壤有机碳数据,总结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在不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地形地貌中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其他典型地区的差异,并与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类型中有机碳密度呈灰褐土>高山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红黏土>灌漠土>灌淤土>黑麻土>黑垆土>黄绵土>灰钙土>风沙土的分布趋势;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林地>建设用地>耕地>园地>草地>未利用地的分布趋势;在不同地形地貌单元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呈塬面>梯田>坡地>沟道的分布规律。黄土高原西段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全国各典型地区最低,为1.87 kg/m2;有机碳储量为78.56 Mt,较1990年增幅10.54%,近年来土壤有机碳储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9.
东胜气田刘家沟组钻井井漏频发,钻井液漏失量大,井漏治理效率低,导致钻井周期长。借助地质和测井资料、电镜扫描等方法,分析刘家沟组裂缝宽度,明确裂缝型井漏机理。统计刘家沟组漏失数据,基于漏失速率与压差关联性,经数据拟合建立漏失压力预测模型,绘制东胜气田漏失压力横向分布剖面,为钻井防漏技术优化提供定量依据。基于循环压耗、激动压力计算模型,形成井筒压力预测方法,分析循环排量、机械钻速、下钻速度和钻井液性能对井筒压力影响规律,进而优化钻井参数。优选刚性颗粒、纤维材料和片状变形材料,优化粒径级配和组分配比,开发随钻预承压堵漏体系,砂床承压能力可以达到7 MPa以上。经现场应用,东胜气田水平井漏失率由57%降至25.7%,平均单井钻井液漏失量减少80.6%,平均单井漏失次数减少88.1%,助力钻井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90.
黄金洞金矿床是江南造山带上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矿体赋存在新元古代的浅变质岩中,受东西向-北西西向构造的严格控制.多年来,黄金洞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对黄金洞金矿区的白钨矿开展详细的野外调查、岩相学观察和Sm-Nd同位素分析,在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获得白钨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29.7±7.4)Ma(MSWD=1.0),对应的εNd(t)值为-8.21~-8.68.结合黄金洞矿区白钨矿与含金硫化物的交切关系观察、以及前人的成矿年代学和矿物学研究成果,认为白钨矿的等时线年龄可作为黄金洞金矿床的成矿年龄.白钨矿的 εNd(t)值大于赋矿地层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湘东北早白垩世花岗岩,但小于新元古界仓溪岩群,表明白钨矿中的Nd部分来自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或)湘东北早白垩世花岗岩,部分来自新元古界仓溪岩群.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在江南造山带的金锑钨成矿作用中,新元古界为矿源层,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共同促进了金等成矿物质的活化,构造活化为含矿热液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