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华北地区与日本海沟地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文英  王秀英 《地震》1996,16(3):219-224
据板块运动及构造动力的因果关系研究了我国华北地区6级以上与日本海沟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地区群体地震活动在时间轴上的不均匀分布及起伏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且华北地区的群体地震活动的开始时间晚于日本海沟地区。  相似文献   
52.
利用云南省普洱市2015—2017年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探空资料和气象观测站5 min雨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普洱地区研究期间41次短时强降水的环境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尺度辐合线、中气旋、逆风区是强降水触发和维持的重要成因。短时强降水发生前,整层大气水汽充沛,静力不稳定层结,大气可降水量(PW)≥35 mm、SI≤-0. 23、K> 35,可作为环境场对流潜势的判定因子;短时强降水发生时,雷达回波最强反射率因子≥40 d Bz,35 d Bz回波顶高> 5 km,径向速度的辐合切变量> 5 m·s-1。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取4个相关性显著的影响因子,建立普洱市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所选预报因子包括:35 d Bz回波顶高、30 d Bz垂直剖面中心高度、30 d Bz以上雷达回波面积和SI。预报模型的回报检验表明,普洱短时强降水平均雨强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7. 0%,局地降水持续时间相对均方根误差为33. 9%,局地过程降水相对均方根误差为25. 6%,回报效果较好。4次短时强降水预报检验中,平均雨强的预报误差每5 min小于1. 2 mm,局地强降水持续时间的预报误差小于10 min,局地过程降水的预报误差小于4 mm,模型均预报出局地连续性降水超过50 mm。预报模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可应用于普洱短时强降水的临近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53.
大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是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大数据研究的基本思想,分析了地震监测中前兆观测数据大数据研究的必要性,并设计了几种前兆观测大数据研究在地震行业内部的可能应用方向和具体应用问题,以期能够推动前兆观测数据利用大数据研究思想的创新应用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4.
山岭隧道堵水限排围岩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了尽可能减少隧道长期大量排水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高水位地区的深埋山岭隧道应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即“堵水限排”的防排水设计准则。但在堵水限排情况下围岩的力学特性如何?是当前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首次建立了山岭隧道堵水限排情况下围岩力学特性分析的解析模型并进行了理论推导,分析了不同排水工况下围岩力学特性的变化并绘制了相应的围岩特征曲线,为堵水限排衬砌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综合开发应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数字化观测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观测网络体系,前兆信息的汇集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对前兆信息进行开发应用使其满足“资源共享”的发展需求是目前的工作重点。本文就前兆观测系统在应用开发中所面对的用户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前兆系统开发中的两种应用模式,并探讨了综合信息应用、前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时数据应用、海量数据挖掘应用等今后应该重点关注的前兆信息应用类型。同时,给出了进行前兆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模型以及在新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陈俊  蔡寅  滕云田  王秀英 《中国地震》2017,33(2):260-268
针对地磁观测台网中部分记录仪的时钟不准确及产出数据的对应时间与实际时间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地磁数据时钟精度检验的扰动区间极值比对法,利用2015年3月国家地磁观测台网的全部数据对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并给出校正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钟差超过1min的数据检出率达到100%,且对检出的异常数据给出误差小于2min的校正时间,准确率达到94.44%,不受地方时的影响。该方法为国家地磁观测台网对大量仪器时钟精度的监控、数据时钟检验和仪器校时提醒自动化以及磁扰日数据时间校正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7.
地震前兆台站网络通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计划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部分已经进入后期的建设阶段,各种实际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首先介绍网络化前兆仪器的工作方式,然后介绍网络环境的构建方式,最后讨论台站网络环境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8.
基于普洱雨季开始期年际增量变化规律和影响雨季开始期的环流形势及物理过程,采用年际增量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选取5个具有物理意义的预测因子(包括前期1月南半球绕极环流、前期2月南太平洋高压、前期4月孟加拉湾至南海海平面气压、前期冬季加拿大北部海冰和前期冬季伊朗高原积雪深度),建立了普洱雨季开始期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1967—2017年的交叉检验和1998—2017年的逐年独立样本检验。交叉检验中,雨季开始期预测值和观测值年际增量的相关系数为0.84,相对均方根误差为24%;独立样本检验中,雨季开始期年际增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5%,模型对雨季开始期异常年份的预测误差小于7 d,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很好再现1967—2017年雨季开始期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9.
环北极国家针对北极的科考行动引发的争端,并非对北极主权的争夺,其实质是对北极地区海底大陆架的争夺。从国际法角度看,北极属国际海域,而非无主地;其海底应为国家管辖范围或国际海底区域,而非国家领土;各国对北极海底拥有的只能是主权权利而非主权;目前国家间的争端应通过多边谈判,利用外交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60.
普洱位于云南西南部,境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地质构造不仅复杂,也是典型的红层易滑区。本文利用普洱市2009—2014年降水量和滑坡资料,采用Caine阈值曲线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红层区降雨型滑坡特征及确定降雨型滑坡的降雨阈值曲线,以期为红层区降雨型滑坡的预报预警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1)研究区域滑坡灾害主要集中在哀牢山群、无量山群及澜沧群,并属相应断裂带上。(2) 7—9月滑坡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占发生总量的77.1%。(3)滑坡灾害可分为短历时强降水型,中等历时弱降水型和长历时弱降水型、非降雨型滑坡,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全市有40个滑坡事件与降雨无明显相关关系(0.7%)。(4)使用改进后的Caine模型研究了区域滑坡降雨阈值曲线,得到4类曲线:I=85 D~(-0.874)、I=45 D~(-0.811)、I=27 D~(-0.782)、I=12 D~(-0.774)。其最低阈值高于Guzzetti全球阈值,但较Caine全球阈值略低,最高阈值较福建台风型降雨滑坡阈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