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llusks cultured in South China. Preliminary genetic linkage maps were constructed with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markers. A total of 2 596 AFLP markers were obtained from 28 primer combinations in two parents and 78 offsprings. Among them, 412 markers (15.9%) were polymorphic and segregated in the mapping family. Chi-square tests showed that 151 (84.4%) markers segregated according to the expected 1:1 Mendelian ratio (P<0.05) in the female parent, and 200 (85.8%) in the male parent. For the female map, 179 markers were used for linkage analysis and 90 markers were assigned to 17 linkage groups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length of 25.7 cm. For the male map, 233 markers were used and 94 were mapped into 18 linkage groups,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25.0 cm. The estimated genome length was 2 773.0 cm for the female and 2 817.1 cm for the male map. The observed length of the linkage map was 1 875.2 cm and 1 896.5 cm for the female and male maps, respectively. When doublets were considered, the map length increased to 2 152.8 cm for the female and 2 032.7 cm for the male map, corresponding to genome coverage of 77.6% and 72.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2.
分析丽江地震台数字化水平摆倾斜仪在几次中强震前记录的前兆波,对其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初步探讨。认为数字化水平摆倾斜仪的独特构造和观测点的位置,构成了丽江地震台能观测到中强地震前兆波的原因。提高对前兆波的认识,对未来的地震预测有着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为探究企鹅珍珠贝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不同区域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选取9个生物矿化相关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对其在外套膜不同部位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贝壳珍珠质层不同区域的内表面及纵断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表明:有8个矿化基因在企鹅珍珠贝外套膜远端膜区和中央膜区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4.
为提高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在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过程中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幼虫的存活率, 本试验模拟滩涂生态环境对瘤背石磺亲贝进行人工养殖, 并促使其交配产卵。将采集的瘤背石磺新鲜卵块置于盐度18, 水温25~26 ℃的水体中进行孵化。比较3 种不同孵化方式对孵化速率的影响, 并研究不同孔径(1.0~1.5 mm)海绵附着基和不同培育密度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同时结合幼虫在各水层中分布的变化规律, 探索瘤背石磺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过程的关键技术。结果显示, 采用3 种方式(“喷淋”、“露空”和“梯笼”)孵化, 受精卵至出膜面盘幼虫期所需时间分别为8、6 和9 d; 大孔径(1.2~1.5 mm)海绵组对幼虫的附着效果较好, 存活率显著高于小孔径(1.0~1.2 mm)海绵组(P<0.05),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未添加附着基组(P<0.05); 存活率与不同培育密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 瘤背石磺幼虫培育密度为55~61 个/mL 时存活率较高。上述结果表明, “露空”孵化方式能显著缩短瘤背石磺孵化所需时间; 在生产过程中, 幼虫培育密度以55~61 个/mL 为宜, 面盘幼虫期投放大孔径海绵作为幼虫附着基能显著提高幼虫存活率且能明显缩短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45.
莫桑比克非鲫卵壳膜形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民 《海洋与湖沼》1994,25(4):385-389
于1986年9-12月对取自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实验鱼网箱中的莫桑比克非鲫,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卵子发生中印壳膜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卵母细胞的生长,在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先后出现3层结构,即Z1,Z2和Z3;初步确定:Z1可能由颗粒细胞分泌形成,z2和z3由印母细胞分泌形成,最终z1,z2和Z3融为一体成为卵壳膜。对印亮膜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特殊的生殖习性——衔卵孵化的关系的分析认为,衔卵孵化导致卵壳膜的厚度降低。  相似文献   
46.
马氏珠母贝DNA快速一步法(ROSE)提取及ISSR-PCR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为材料,采用一步法(ROSE)提取DNA,并将提取的DNA应用于ISSR扩增。结果表明:ROSE法提取DNA比常用的SDS法简易,快捷,无污染物产生,节省费用99%,DNA提取效率相当。ROSE法和常用的SDS法提取的DNA分别用于ISSR分析.可以获得一致性很好的扩增效果。因此,ROSE法提取DNA是一种适合于海洋贝类大规模提取DN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以蓝色、棕黄色和绿色三种不同外套膜颜色的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设置5000 lx、10000 lx和15000 lx三组光照强度,探究了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变化与光照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蓝色个体外套膜颜色加深,棕黄色个体颜色变化不大,而绿色个体外套膜颜色变浅。(2)蓝色个体在光照刺激2周后外套膜颜色即出现显著变化,0~2周色差为13.81~21.59;在不同光照强度刺激下,棕黄色和绿色个体的外套膜颜色的色差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4~6周外套膜颜色色差最大。(3)番红砗磲原外套膜颜色类别对其外套膜颜色红绿特征数值(a)和黄蓝特征数值(b)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对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黄蓝特征数值(b)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和番红砗磲原外套膜颜色类别的交互作用对红绿特征数值(a)的影响显著。上述结果可为定向培育外套膜颜色鲜艳的番红砗磲以及解析砗磲环境适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分别于2019年7月(夏季)和12月(冬季)对澄迈马袅湾网箱养殖区及周边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采集鉴定到55种生物,其中夏季31种,主要分布在邻近区;冬季33种,主要分布在养殖区和邻近区。夏季航次,底栖生物在养殖区、邻近区和对照区的栖息密度分别为30.55 ind/m2、40.74 ind/m2和29.63 ind/m2,生物量分别为14.36 g/m2、6.28 g/m2、6.58 g/m2;冬季航次,三个海区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分别为55.56 ind/m2、46.67 ind/m2和27.78 ind/m2,生物量分别为7.29 g/m2、6.20 g/m2和0.22 g/m2。夏季优势种主要为绒毛细足瓷蟹和纽虫;冬季优势种主要为豆形短眼蟹、梳鳃虫、纽虫和哈氏美人虾。夏季养殖区、邻近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40、2.06和1.46;冬季分别为2.16、1.59和0.94。综上分析,网箱养殖产生的残饵和鱼类粪便,对养殖区及邻近海域底栖生物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且其群落结构与区域和季节存在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
兰州秦王川灌区水资源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资源是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秦王川区内、区际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措施和手段的分析,以达到使水资源流向合理、流量优化,最大发挥其价值的目的,从而为确保秦王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现状及季节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为海南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评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的资源养护效果,进而为下一步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渔业资源水声学调查方法,对蜈支洲海洋牧场近岛人工鱼礁区及海棠湾湾区的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2019年4月、8月、12月进行了3次调查,结果显示:4月近岛人工鱼礁区域共捕获游泳生物63种,平均资源量密度为63.71 t/km2,8月、12月海棠湾湾区共捕获游泳生物68种和120种,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8.29 t/km2和7.21 t/km2。4-12月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3.532、3.478、4.414。三次调查中,鱼类优势种中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短鳄齿鱼(Champsodon snyderi)、宽条鹦天竺鯛(Ostorhinchus fasciatus)均出现2次,其余种类均只出现一次。4-12月重要经济生物占总资源量的比重依次为72.46%、64.74%、57.59%。综上所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近岛人工礁区及海棠湾湾区渔业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尤其是海洋牧场建设对于渔业资源的聚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重要经济鱼类少,个体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