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始于1989年,直至2005年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108t(油当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大油气田。油气的主力产层位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储层为受坡折带控制的陆棚边缘礁滩体石灰岩。油气沿坡折带呈带状展布,为整体含油的大型准层状岩性油气藏。论述了塔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历程、主要地质特征,以及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库车坳陷西段的逆冲推覆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车坳陷西段地区发育有巨厚膏盐层,喜马拉雅山末期构造运动使天山造山带大幅度向南挤压,造成大量盐体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被逆冲推覆至地表,地层并发生强烈的褶皱和逆冲推覆,所以在计算该区域地层向南推覆的总距离时,不仅要考虑平衡剖面技术所恢复出地层横剖面上的缩短量,另外还要考虑由于膏盐层塑性流动所造成上盘推覆体向南的滑移距离,本文综合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和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求取了该研究区域的地层缩短量(24.5km)及上盘推覆体向南的滑移距离(3.969~14.727km),从而计算出库车坳陷西段的逆冲推覆距离为18.5~39.227km。  相似文献   
13.
根据库车坳陷西部地质剖面分析其构造圈闭类型,利用平衡剖面和生长地层分析构造圈闭形成期次。选取大北1井和一口人工井,应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进行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分析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根据构造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主要生烃期的匹配关系,认为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古构造圈闭与拜城凹陷烃源岩生烃期匹配良好,形成的油气藏大部分在后期保存良好,盐上圈闭可能形成油藏,盐层内部圈闭可能形成油藏、气藏或油气藏,在较厚盐层之下的圈闭可能会形成气藏。克拉苏构造带古构造圈闭与克拉苏构造带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以及拜城凹陷的主要生油期匹配良好,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藏,但是库车组沉积末期—第四纪构造破坏严重,油气藏经受构造调整、破坏和再分配形成残余油气藏、次生油气藏,此时正处于侏罗系烃源岩生气期,可以在盐下形成大量气藏。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深层海相油气勘探目标由层间岩溶向断控岩溶转变,并在处于坳陷区的富满地区发现了以走滑断裂为主控因素的断控型油田。富满地区储层特征与盆地内古隆起区、斜坡区均有不同,因此需要建立适合研究区的走滑断裂控储模式。本次研究通过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刻画了研究区走滑断裂的分布,利用岩心、测井、试井资料以及缝洞体识别技术明确了不同类型的储层分布,分析了研究区走滑断裂样式与差异变形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建立了走滑断裂控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富满大型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区储集空间主要由多期走滑构造破裂作用与岩溶作用形成的洞穴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与孔洞型空间组成;(2)走滑断裂活动性越强,断裂带宽度越大,储层发育规模越大,张扭段与压扭段断层破碎带型储层较平移段平面分布范围更广,纵向发育深度更大;(3)张扭段为汇水区,断裂联通性好,有利于大气流体下渗以及热流体上涌从而对储层进行溶蚀改造;压扭段为分流区,岩溶储层多发育于断裂带两侧,断裂开启程度低,受流体改造程度低于张扭段。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存在库车一塔北、塔东以及巴楚一塔西南三大天然气富集区。前陆区和台盆区典型大中型气藏的成藏模式有三种;超高压强充注煤成气成藏模式、早油晓气常压煤成气成藏模式、海相油裂解气晚期成藏模式。以实例阐述了这三种模式的战藏特征。目前所发现的天然气田(藏)总体上主要受有效气源灶、优质区域盖层、局部构造样式、断裂带的分布、后期构造活动的强烈程度等多重因素控制;气源灶特征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全盆富气。盆地天然气资源极其丰富,目前地质储量的探明率仅占9%。  相似文献   
16.
东南极Amery冰架与陆地冰分界线的重新划定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无线电回波测厚 (RES)数据对东南极Amery冰架与陆地冰分界线进行了重新划定 ,指出该冰架的接地线位置最南一直向内陆延伸到 73 .2°S处 ,距冰架末端最远距离约 5 0 0km。并在该流域选取了两条具有代表性的剖面 ,分别用水面以下的冰厚度与总的冰厚度的比值、流体静力学平衡理论等进行了验证。同时对该地区所在的整个冰流系统用 5kmERS_1/DEM数据和 1kmRAMP/DEM数据 ,GPS实地测量值等对这一结论进行了验证。最后按流体静力学平衡条件对该流域的漂浮冰部分重新进行了标定  相似文献   
17.
应用GPS资料反演南极大气可降水量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对流层天顶延迟来反演大气中的可降水量。利用我国长城和中山两站 1 998、1 999、2 0 0 0年参加全南极GPS国际联测所取得的南极地区的GPS数据 ,组成各期GPS网 ;采用高精度的GAMIT/GLOBK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和网平差处理 ,使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案 ,得到各时段两站对流层的天顶总延迟值 ,采用了Saastamonien和Hopfield两种模型分别进行天顶静力学延迟的解算来分离天顶静力学延迟。从两站的历史气象资料出发 ,通过回归计算得到适合两站 1、2月份的转换系数K ;然后进行天顶湿延迟至可降水量的转换 ,结合现场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各期数据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巴楚小海子水库南闸附近出露的橄榄二辉岩岩墙SiO_2含量平均为42%,Na_2O K_2O<1%,Mg~#=0.67~0.69,Fe_2O_3为16.29%~19.37%,具高镁富铁型原生玄武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橄榄二辉岩稀土元素标准化值呈LREE富集的右倾平滑曲线,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呈大隆起型,指示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Eu异常很不明显,可能由于斜长石的弱分离结晶作用所致,Sr、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相对亏损缘于热液蚀变和流体交代。该超基性脉岩与其附近发现的基性脉岩具有相同的产状,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来源于同一岩浆源区,并在相同的构造环境下产出。其Th/Ta、Nb/U、Nb/La和Zr/Ba等微量元素比值均显示岩浆源区可能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岩浆的侵位根源于深部地幔物质上涌,以及二叠纪板内区域拉张环境的有利配合。  相似文献   
19.
巴楚隆起和柯坪冲断褶皱带是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两个构造单元.前者的断裂以南北向为主,这些断裂在平面上向北切入到柯坪东西走向的冲断带内部,并与之成近于正交的关系.对柯坪冲断褶皱带内部早期南北向断层的研究发现它们与巴楚隆起的断层存在着逐一对应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出色力布亚断裂-皮羌断裂的连续对应型关系、阿恰断裂-萨拉姆布拉克背斜南部断裂叠加改造对应型关系和一问房断裂-一间房北断裂隐伏对应型关系.不同的对应关系与断裂的规模和活动性有紧密的联系.断裂对应性的研究指出巴楚与柯坪构造带早期属于塔里木盆地内部同一个构造单元.早期巴楚断层的北延对柯坪后期冲断带的活动起着制约和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下奥陶统白云岩成因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杨威  王清华 《沉积学报》2000,18(4):544-548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是最近探明的大型碳酸盐岩气田,下奥陶统主要发育两类白云岩。下部为层状白云岩,以细晶为主,阴极发光呈紫红色和蓝紫色,有序度为0.57~0.68,Sr、Na含量低,碳氧同位素偏负,成岩深度约1500m;上部斑状灰质白云岩与层状白云岩相比,晶形较粗、以中晶为主,有序度较高、为0.85~0.90,Sr偏高、Na偏低,碳氧同位素更偏负,成岩深度约2000m。通过对上述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层状白云岩形成于早期浅埋藏海水-淡水混合环境,提出斑状灰质白云岩形成于晚期深埋藏压实流-淡水混合环境,总结了两种成因机理,建立了相关的白云石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