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地质灾害,造成房屋损毁和多处道路阻断,并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快速预测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对震后应急救援至关重要。为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已建立的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预测模型,在震后2 h内,快速预测了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概率。同时,利用震后重点区域的无人机影像和国产高分六号影像,对地震诱发滑坡进行了智能识别和人工解译及现场调查复核,共解译滑坡3633处,总面积13.78 km2。研究发现本次泸定地震诱发滑坡,较2008年汶川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滑坡,规模相对较小。本次地震诱发滑坡主要分布于鲜水河断裂带和大渡河两侧,呈带状分布,在磨西镇、得妥镇及王岗坪彝族藏族乡等Ⅸ度烈度区相对集中。对控制滑坡空间分布的地形地貌、地质和地震3类因素9个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分布在坡度35°~55°、高程1000~1800 m范围内;受断层控制强烈,主要分布在距断层1 km范围内;在花岗岩中最为发育。上述研究成果获得的地震诱发滑坡及受损道路和房屋分布情况,为震后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2.
地层内部总存在孔隙、裂隙、层理、裂缝、断层等结构特征从而体现为地层地质非均质性,并在人工注采过程中发生不同尺度的破裂而体现为跨尺度的裂缝时空延展特征和致裂机理。以致密油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藏开采开发在我国油气产能中占比越来越大,并往往利用水力压裂储层改造技术产生人工裂缝以增强油气渗流而实现其规模经济开发;同时,这类低渗透油气藏亦是CO2压裂、注入和封存的重要对象。文章基于真三轴大型物理模型水力压裂实验和工程尺度下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结果,通过不同尺度裂缝/裂隙活动所致声发射和微地震事件的时空展布研究岩体多尺度裂缝的破裂特征。研究表明,无论是相对稳定的真三轴水力压裂,还是实际地质工程尺度下的水力压裂微,岩石原生裂缝、裂隙分布趋势和方位对裂缝扩展具有主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研究浅层地下水的质量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为例,采用单指标评价方法与综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利用GIS技术进行质量分布分析,运用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污染进行评价,对11口新建井的91个地下水污染指标进行分析。单指标评价法与综合指标评价法的研究结果显示,YQ03和YQ11监测井为Ⅲ类水;样品YQ01和YQ09监测井为Ⅳ类水;样品YQ02、YQ04、YQ05、YQ06和YQ10监测井为Ⅴ类水。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污染的评价结果表明,YQ02、YQ04、YQ05、YQ06、YQ09和YQ10点位发生的污染主要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铝、耗氧量、钠、氟化物、钡等11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4.
基于黄河源区相关气象站1961-2014年蒸发皿蒸发数据,利用线性倾向分析、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等方法,对黄河源区各分区及整个源区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进行多尺度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近50余年来,空间上,黄河源区年平均蒸发量经历了从上游到下游先减小后增加的过程,季节蒸发量变化稍有差异;时间上,黄河源区季节及年平均蒸发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分区略有差异,各分区及整个源区蒸发量年代际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各分区及整个黄河源区年平均及季节平均蒸发量突变点基本一致,均出现在2000年前后,且年与季节平均蒸发量在突变前均值大部分小于突变后的均值。位于源区下游的玛曲-兴海平均蒸发量发生突变的时间较早,且跳跃幅度较小,位于源区中游的达日-玛曲平均蒸发量发生突变的时间较晚,且跳跃幅度较大。对各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源区年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15.
文章概述了用电磁方式控制采水器释放机构的可行性,介绍了释放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给出了应用实例试验中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16.
简化路网具有结构简单、算法运行速度快的特点,对地图匹配算法的基础研究具有应用价值。本文针对简化路网的GPS轨迹数据地图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的双向合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不仅具有较好的匹配度,还优于现有的Passby算法和增量算法,并且在匹配过程中解决了遗漏路段和极值等错误问题。所以,本算法对于实际路网的地图匹配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7.
利用汉中市汉台区气象站1970—20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模型,计算了近46年汉中水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汉中盆地水稻光合生产潜力为23 265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20 532kg/hm~2,气候生产潜力为18 298kg/hm~2。汉中盆地水稻生育期为4—9月,生育期光热资源较好,水资源丰富,但存在水稻生育期降水分布不均的问题,建议4—6月适量增加灌溉,7—9月降水偏多,易造成水稻减产,应注意防涝排涝。  相似文献   
118.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1.1版本(BCC_CSM1.1m)的历史回报数据,利用时间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等确定性技巧评分,对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东亚冬季风3种东亚地区冬季典型环流系统的预报技巧进行检验评估,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东亚地区冬季典型环流系统的可预报性来源。结果表明:由于模式对热带海洋和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的预测偏差小、对欧亚大陆的预测偏差大,模式对阿留申低压、东亚冬季风的预测技巧高于西伯利亚高压。进一步分析表明: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是阿留申低压和东亚冬季风的重要可预报性来源,而土壤温度是西伯利亚高压的重要可预报性来源,并受ENSO调制。此外,东亚冬季风的预报技巧也受到西伯利亚高压预报技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9.
2021年8月22日勉县遭遇极端降水事件,日降水量高达2379 mm,灾害十分严重。统计分析1959—2021年勉县历史逐年最大日降水量特点,采用皮尔逊Ⅲ型(简称P-Ⅲ型)曲线分布和耿贝尔极值分布方法推算重现期及降水量,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对2021年8月22日极端大暴雨进行重现期估算。结果表明:勉县年最大日降水年际变化明显,2008年以来变率增大且有更极端的趋势;基于P-Ⅲ型曲线分布和耿贝尔极值分布的1959—2020年最大日降水积累概率拟合效果均较好,但耿贝尔极值分布对年最大日降水量的拟合优于P-Ⅲ型分布;应用耿贝尔极值分布推算勉县极值降水,100 a一遇的日降水量为1547 mm,2021年8月22日降水量2379 mm的重现期为4 88133 a。增加2021年最大日降水量进入样本序列重新构建耿贝尔极值分布函数,推算日降水量2379 mm的重现期为70735 a,100 a一遇的估算降水量为1834 mm,重现期及降水量估算变化均较大,说明超极端降水和样本长度对重现期的推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0.
采用无标底招标,招标人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诸如投标人挂靠、陪标、串标、围标、抬标,甚至恶意投标、设套变更、夹击招标人就范,低价中标后质量无保证,工期马拉松等问题。文中讨论的重点是无标底招标过程中招标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