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Paleoproterozoic A—type Rhyolit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rhyolites in the upper Lueliang Group of Shanxi,China,are Paleoproterozoic weakly alkaline volcanic rocks.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SiO2,NaO K2O,Zr,Nd,Ga,Y and REE contents and large FeO^*/MgO,Rb/Sr and Ga/Al ratios,and low CaO,Sr and Eu contents,and share much in common with the A-type granitic rocks.They erupted in the rift setting at the continental margin.Chemical features and isotope data,as well as high Nd and low initial Sr ratios,suggest that the original granitic magma was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Late Archean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lower crus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basaltic magma and hot fluid in response to rifting.The A-type rhyolites were finally formed after the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the dominant mineral feldspar.  相似文献   
72.
山东五莲七宝山辉石二长岩的地球化学及岩浆源区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检生  王德滋 《地质论评》1999,45(7):612-617
本文所研究的辉石二长岩为七宝山火山机构中央岩株体的主体岩石。化学成分上,该岩体富碱、富钾,铝含量较高,相对贫钛,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过渡族元素。其Rb/Sr、K/Nb、Th/Nb和Ba/Nb值均较高,并具有偏高的ISr值和显著偏低的εNd(t)值。根据对岩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同时在与区内相关岩石对比的基础上,指出其岩浆源区含有EMⅠ和EMⅡ多种富集组分,岩石应主要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73.
浙江省中生代火成岩的Nd-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21个中生代火成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其中火山岩的εNd值为-12.6——4.9,ISr值为0.70613-0.71079,tDM年龄为1945-1296Ma;花岗岩类的εNd值为-12.9——5.8,ISr值为0.70533-0.71208,tDM年龄为1900-1230Ma,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同位素组成。这种相似性在同一火山-侵入杂岩体中表现更为明显,意味着两者在时、空、源方面具有同一性。与扬子地块的相比,华夏地块的中生代火成岩具有较低的εNd值,较高的ISr值和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这种差异可能主要同这两个区域内基底变质岩在形成时代和成分上的差异有关。通过Sm-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浙江境内的中生代火成岩可能主要是由基底变质沉积岩衍生的。原始岩浆的形成可能同中、下地壳岩石的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74.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类的Nd模式年龄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Nd模式年龄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tDM>1800Ma的花岗岩体主要分布于浙西南-闽西北、武夷山两侧和万洋山-诸广山3个区域内,而tDM<l600Ma的中生代花岗岩体则主要分布于赣杭构造带、南岭纬向构造带和浙闽沿海3个带内.对这一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作了初步探讨.结合基性、超基性岩石的年代学数据,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壳生长具幕式特征,其中以早-中元古代地壳生长事件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75.
野外地质观察和岩石显微结构研究表明,佛冈花岗质杂岩体中微斜长石巨晶是岩浆结晶的产物,不是交代斑晶,也不是变斑晶,它们与基质中的微斜长石构成双峰式粒径,反映了岩浆的两阶段结晶历史,由于微斜长石是钾长石的低温变体,因此一种可能的机制是佛冈花岗质杂岩岩浆在侵位和基本固结后,冷却缓慢,使早结晶的正长石转变为微斜长石,此外,在新近的研究中,还发现了罕见的,但在佛冈花岗杂岩体中为数不少的“十字”贯穿式双晶微斜长石,以及微斜长石巨晶的“环斑”和“珠边”结构。  相似文献   
76.
77.
徐克勤院士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我以无限崇敬的心情,怀念这位杰出的矿床学家、岩石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徐先生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1939年赴美深造,1944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45年回国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1946年起任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次年兼任系主任。1949年南京解放,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徐先生继续担任南大  相似文献   
78.
赣杭地区中生代两类不同成因火山-侵入杂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对比,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证了赣杭地区中生代I型和S型两类不同成因火山-侵入杂岩的存在。I型火山侵入杂岩分布于江南元古宙岛弧之上,S型火山-侵入杂岩则分布于江南元古宙岛弧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间拼接带的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一侧,S型火山-侵入杂岩中过Al副矿物的出现、岩石化学上Al过饱和以及较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110-0.7139)和低的εNd(t)值(-7.5--9.4)等特征表明,它们是由富含沉积物的大陆地壳经部分熔融的产物。I型火山-侵入杂岩在上述诸方面均与S型火山-侵入杂岩呈鲜明对比,表明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生幔源物质的加入。此外,还对本区S型火山-侵入杂岩形成的构造-岩浆作用模式进行了讨论,提出它们的形成可能与江南元古宙岛弧在印支-燕山早期向南东方向朝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之下俯冲有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79.
浙江泰顺洋滨黄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浙江泰顺洋滨斑岩锡矿成矿母岩为黄玉斑岩类岩脉,长约2km,宽2-20m,岩性可分黄玉钾长花岗斑岩、黄玉二长花岗斑岩和黄英斑岩三种。黄玉含量占10%-20%,具火成斑状结构。岩石为强过铝质(A/NKC=1.574-12.94),高F/Cl值(146-303),高Rb/Sr值(5-122),高的不相容元素丰度(Sn=313×10-6-1042×10-6)而相容元素丰度较低(Sr=10×10-6-28×10-6),稀土配分呈海鸥型,成因上应是S型含锡斑岩。  相似文献   
80.
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着大量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有关这些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争议颇大。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1)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大量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相关联,火山-侵入杂岩的特征可与安第斯型火山-侵入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