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本报讯近日,鸡西市国土资源局按照省厅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分别组织召开了局党组、局各科负责人及各县(市)局、各分局局长、全局干部职工等不同层次会议,要求从即日起到年底,在全市国土系统内掀起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热潮。  相似文献   
142.
甜水沟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程度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大荔人遗址的甜水沟剖面(TSG)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常量元素含量、磁化率和Rb/Sr比值进行了研究和比对。结果表明:在TSG剖面发育过程中,Ca、Mg、Na表现为迁移淋失,Si、K呈现弱富集特征,Fe的迁移不明显;磁化率、钾钠比、硅铝铁率、SiO2/(MgO+CaO)(、CaO+K2O+Na2O)/Al2O3的分布随地层的变化而同步变化。上述变化指示古土壤S0形成时期,化学风化程度强烈和气候温暖湿润,黄土L0和Lt堆积时期,风化成壤作用较弱和气候相对干旱,而全新世晚期可能曾出现过一次较为暖湿的次级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3.
王丽娟  郭铌  沙莎  胡蝶 《中国沙漠》2022,42(6):1-13
利用2009年地面实测资料,分析中国西北地区不同气候区潜热、感热及其与净辐射之比随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温度及入射辐射的变化特征,并结合2000—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讨论特征空间法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以玛曲站为代表的高寒湿润区,入射能量始终是潜热的主导因素,用于潜热估算的斜率φ可直接取1.26,潜热估算精度依赖于净辐射的反演结果。在以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榆中站)和长武站为代表的半干旱、半湿润区,当入射能量充足时,土壤水分成为潜热的主导因子,这时候使用特征空间法估算的斜率φ值与实测值相关性显著,φ的估算精度将直接影响潜热估算结果。所以,特征空间法适用于以水分为潜热主导因子的地区和时段,且要满足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特征空间法研究区时必须保证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的散点呈规则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44.
宁镇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然而有关该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选取宁镇中段与成矿关系密切的3个中酸性岩体,即安基山杂岩体、新桥岩体、石马杂岩体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对上述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测试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岩体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7.0±1.1 Ma~108.0±1.6 Ma、108.0±1.3 Ma、102.5±1.1 Ma,均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该地区斑岩型铜矿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06~108 Ma),认为宁镇地区在102.5~108.0 Ma之间经历了强烈的成岩成矿热事件,明显晚于长江中下游其他矿集区内的岩浆活动年龄(124~148 Ma),而与华南中生代第三次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间一致。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宁镇地区早白垩世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5.
阐述了基于MapGIS编制1︰50万地质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地质志数据库的全过程。该库可以与全国的总库和其他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库共享、更新,为本地区资源开发、规划部署等部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6.
为鲆鲽鱼耐低温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和应用提供候选基因,并了解耐寒相关基因在低温下的表达图示,作者通过同源克隆以及5?/3?RACE的方法扩增得到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CIRP和HMGB1基因。组织表达谱分析显示,这两个基因在脑、鳃、心脏、肌肉、肝脏、肠等组织均有表达,但HMGB1基因在鳃中表达较弱。低温胁迫后,两基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在肌肉中都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12 h逐渐上升并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恢复至最初水平。但在肝脏和脑组织中的变化趋势却不同,低温胁迫后0~2 h HMGB1基因在脑中的表达量上升至最高,然后下降至最初水平,在肝脏中变化不大。而CIRP基因在低温胁迫后0~2 h在肝脏中表达量处于上升趋势,然后下降至初始水平,在脑中变化不大。由此推测,这两个基因在低温条件下都参与了机体对外界的抵抗,特别是在抵抗外界寒冷的主要组织—肌肉中发挥作用,可能共同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低温胁迫环境下的鱼体进行保护,可以作为鱼类耐低温标记筛选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7.
为探索石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方法,从实验室保存的优势菌中筛选得到4株降油效果最佳菌,采用摇床和恒温培养箱培养,对含油量为5%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菌剂强化处理和环境强化实验.微生物菌剂强化结果表明:4种菌和除油效果最好的A、C、D混合菌3 d可将石油烃依次降解24%、19.81%、22.55%、26.46%、39.67%;并对该菌群的最佳投加配比进行确定,A、C、D菌群数量的最佳配比为NA∶NC∶ND=1∶2∶0.5,3 d内菌群A、C、D在最佳接种配比情况下可将石油烃降解44.2%.环境强化实验结果表明:A、C、D菌群在最佳修复条件营养物质C∶N∶P为75∶8∶3、表面活性剂为0.5%、通气条件为6层纱布、电子受体H2O2的加入量为1.5%下,3 d内石油烃降解61.46%,比自然条件下修复的除油率4.7%提高了56.76%,较只进行菌种强化时最高除油率44.2%提高了约17%.  相似文献   
148.
简单回顾了卫星遥感在可见光、热红外、微波、重力卫星、高光谱、叶绿素荧光、无人机以及多源遥感技术和大数据挖掘等领域的干旱监测技术;对各种指数(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指出卫星遥感干旱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并结合国家和气象行业需求提出研究对策及学科建议。  相似文献   
149.
基于区内石油、地矿、煤田勘查开发等与页岩气有关地质矿产资料和基础地质勘查成果,以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暗色泥页岩沉积环境与分布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为重点,对鲁西地区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勘探远景进行初步预测。研究表明山东鲁西地区上古生界发育山西组、太原组和黑山组3套厚度较大的暗色泥页岩层系,形成于有机质丰富的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由克拉通盆地陆表海沉积演化为近海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厚度31~193 m,埋深240~4 000 m;有机碳(TOC)含量1.8%~2.6%;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干酪根;且以Ⅲ型干酪根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平均值为0.7%~1.0%,处于成熟阶段。综合各种成藏条件,认为鲁西地区上古生界暗色泥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形成条件。根据非常规能源(页岩气和油)远景区(带)划分主要技术指标,初步预测了曹县煤田、鱼台凹陷、黄河北煤田、阳谷-茌平煤田共4个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