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仁锋  吴杨  沈玉芳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76-1288
产业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及产物和城市空间类型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界高度关注。梳理文献发现产业区研究主要集中在:本质探究、形成机理、演化时间过程及未来趋向等方面,然现有研究存在如下问题:①未能形成产业区演化研究的理论框架;②研究视角虽较为多元,但大都孤立地讨论产业区演化,研究思路过于追求学科特色而缺乏综合性研究逻辑,无法将其嵌入城市与区域发展之中;③鲜有关注以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区演化。针对现有问题,借鉴演化经济地理学从产业区演化的动力来源、时一空过程、景观表征入手,界定了产业区演化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产业区演化研究范式,并针对后工业社会创意产业区或创意集群的演化现象,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2.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研究进展及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从空间角度探讨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议题.其中从空间角度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主要分析其区位选择与空间分布,形成了中心地理论、竟租理论、空间选择性扩散理论和集聚理论等理论,研究议题则涉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与模式、空间分布、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空...  相似文献   
23.
当代西方区域规划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对我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当代西方区域规划研究的主要流派与趋势、国内区域规划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于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思考三大部分。研究认为:(1)我国新一轮的区域规划必需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目前还在继续影响的“区域规划就是生产力的总体布局,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在地域上的空间落实与延伸”的错误观点和习惯作法;(2)必需破除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形成的区域规划较强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控制色彩;(3)必需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功能区别,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作出贡献;(4)必需以制度的方法对我国新阶段如何规范区域规划研究、有效开展区域规划实践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加强对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法理、法据和法序框架与组织和实施机制的探索;(5)必需以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为指导思想,以新区域主义的基本理念、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区域规划理论体系和观念的全面更新与内涵的拓展,重点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概念的区域规划理论体系基本构架与实施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4.
技术转移是西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技术状况的总体态势和分析情况的具体分析,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公式,计算了西部各城市的广义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等级和聚类分析,总结出我国西部技术状况的空间特征,进而对技术转移的理论加以讨论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技术转移的方向和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成渝和西安地区可作为西部地区技术转移的中心地区;加快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主信息通讯网络建设,西部各省市联合建立区域技术开发区,调整人事政策、创新用人机制等措施将有助于克服西部技术转移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本文最后一部分在分析上海参与西部技术转移的背景和作用之后,进一步探讨了上海向西部地区进行技术转移的方向和策略,提出了:①西北地区以“聚点转移”为主、西南地区以“分散转移”为主的转移模式;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西部不同地区采取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对西部高技术水平区着重转移和合作开发高新技术;③应充分挥企业在技术转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5.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扩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区域内的快速融合,而经济区的扩容是拓展区域经济活动空间的内在要求,探讨经济区扩容是经济区扩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调研涉及长三角范围界定的相关研究并对比范围划定的历史演变,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长三角范围界定的相关研究涉及的地域范围有14市、15市、16市、两省一市和三省一市,其是基于政府或市场行为的不同判断;二是长三角经济区扩容涉及经济区边界界定、扩容方向和扩容模式等议题,对之需要进行综合权衡;三是长三角经济区扩容本质上是科学界定经济区的边界,开展基于县级行政区划和微观层面联系的相关研究,是解决经济区扩容难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6.
王圣云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专著,这是作者集多年心血钻研探索的研究成果。通读之后,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部概念清楚、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哲学思辨特色,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浑然一体,行文布篇一气呵成,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专著;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福祉地理学专著,是福祉地理学研究的一部开创性力作。该论著开创了福祉地理研究新领域,构建了福祉地理学理论新范式,提出了“福祉空间”概念及其方法论,论证并架构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福祉空间理论分析框架,建立了福祉空间测评模型并从省级和城市群层面进行了实证探索。有以下学术贡献和主要建树:  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对中国加入WTO后区域经济的走势和变化、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地区产业冲击力的总体评估以及我国地区产业协同调整的必要性的详细分析 ,对我国跨地区产业协同调整理论进行了重新探讨。在此基础上 ,从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合作角度出发 ,构建了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地区产业调控机制和模式转型的理论构架 ,进而提出了我国地区产业调控机制和模式转型的战略思路、目标和要点。  相似文献   
28.
国际地理学会(IGU)工业空间组织委员会1999年区域会议于6月l9日至26日在以色列海法和比尔.萨瓦市召开.今年大会的主题是;"促进增长:新产业、政策和主导(管理)形式".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共35名工业地理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9.
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对应关系和影响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镇密集区而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必需要有合理和有序的城镇空间组织模式作为支撑。本文以长三角为研究地区,对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对应关系和影响要素进行了探讨。据此认为,基于城市功能定位和合理分工基础之上的高度现代化的两大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市场体系和产业组织网络)是推进产业结构不断演进和升级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城镇空间结构和组织模式持续优化的着力点和主要抓手:促进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空间结构对应的影响要素主要包括:首位城市的发达程度、城市间合理和有序的层级关系、城市体系网络的现代化程度。相对而言,长三角第二和第三要素的矛盾都比较突出.是当前促进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空间结构对应和加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组织模式协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0.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协同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与城镇组织模式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认为:(1)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先地区;(2)城市群主副中心相结合、并有多轴连通的网络化特征已初步显现;(3)从整体上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圈层结构的某些基本特征,并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4)目前以上海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4个圈层,预测未来将形成5个圈层;(5)空间轴线结构特征显著,并形成了"之"字形格局;(6)随着交通轴线的进一步拓展和衔接,将以此形成以超大或特大城市为节点的空间组织网络结构,在形态上形成多中心复合状的网络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