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于2016年7~12月和2017年4月的旱、雨季期间,以金沙江干热河谷苴那小流域内的银合欢(Leucaena Benth)林地、车桑子(Dodonaea angustifolia)灌丛地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antortus)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法和土钻法采集并测定了(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应用经典统计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该区域不同林草植被下坡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含水量总体较低,雨季显著大于旱季,旱、雨季均表现为灌丛地>草地>林地,呈中度至强度变异(0.07~0.28之间)。(2)不同林草植被下旱、雨季土壤水分具有相似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系数均由正向负转变,但由正向负转变的滞后距离有所不同,且雨季大于旱季,呈中等或强等空间自相关性。(3)不同林草植被下的土壤水分空间结构不同,林地、灌丛地和草地旱雨季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相同林草植被下各土层旱、雨季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但旱季的分布格局差异更显著,不同林草植被下深层土壤水分分布比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更为复杂,土壤水分呈明显的斑块或条带状分布,含水量高值区和低值区位置不固定。总之不同林草植被类型会改变局部地段土壤水分空间分布,降雨会加强这种差异的趋势,但土壤水分仍具一定空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32.
段旭  张亚男  梁红丽 《大气科学》2018,42(2):301-310
针对2008年1~2月昆明准静止锋天气过程,讨论了位温、相当位温和广义位温三个温湿参数及其对应的锋生函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广义位温因其湿度因子权重过大,不适用于分析以温度梯度定义的昆明准静止锋锋面位置和强度;(2)理想状态下的干大气位温和饱和大气相当位温仅与气压和温度有关,均能较好地反映大气温度场特征,适用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分析,比较而言相当位温对温度锋区的描述更为显著;(3)用位温或相当位温计算锋生函数所得结果直接表达了因温度场变化导致的锋面生消状况,而用广义位温计算锋生函数所得结果同时包含温度锋生(消)和湿度锋生(消)两种情况,不能简洁地判断昆明准静止锋锋面生消状况。  相似文献   
33.
多时次资料的EOF迭代在云南夏季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段旭  尤卫红  李跃清 《高原气象》2001,20(2):220-224
多时次资料的EOF迭代预测方法能较好地应用历史资料中的信息,并能将经验法则、观测事实和气候规律等引入到实际的短期气候预测过程中,特别是随着我们对影响短期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和因子认识的深入,这种预测方法将会得到更加有效地改进和实际应用。本文考虑4个区域月平均海表水温的多时次历史资料,基于EOF迭代方案,建立了云南夏季气候变化的一种多时次EOF迭代预测模型。在对云南分5个区域,每个区域1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夏季降水和气温趋势的预测中,该模型对云南1995-1999年的夏季6-8月总雨量和平均气温趋势预测检验的最新业务标准评分平均分别达到79.6%和87.0%。该评分成绩表明,这种容纳多时次资料,基于EOF迭代的物理一统计预测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气候预测途径。  相似文献   
34.
段玮  段旭  邢冬  朱红梅  兰群英 《气象科技》2019,47(2):329-336
利用云南省1981—2013年125站逐日逐6h地面观测的天气现象、能见度和气象要素资料,结合考虑地形高度的高分辨率气象要素场插值技术和不适航雾(能见度≤800m的大雾天气)气象要素判识模型,开展了影响云南适航条件视程障碍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最主要的视程障碍天气是雾与轻雾,影响适航条件的视程障碍天气仅为雾。不适航雾生成与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地气温差关系密切,"高湿—弱风—稳定"的气象条件是其形成维持的关键,其量化判识特征为:相对湿度98%、风速3m/s、地气温差3℃。滇西南、滇南、滇东是云南不适航雾的多发区,尤其景东—思茅—版纳、西盟—澜沧、保山—腾冲和罗平等地区。滇中、滇西和滇东北是少发区。云南不适航雾日变化呈现早晨和深夜多,午间和傍晚少的特征;季节变化具有夏秋季多于冬春季的特点。与台站观测相比,高分辨率资料客观判识的不适航雾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合理的对应关系,能够合理地反映地形复杂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未来技术发展可利用卫星反演资料与台站资料同化订正获取高分辨率气象要素资料,利用深度学习等建立不适航雾的判识模型。  相似文献   
35.
利用WRFDA-FSO(Forecast Sensitivity to Observation)系统,统计分析2009年和2010年5—10月青藏高原东侧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对WRF模式预报误差的贡献。结果表明:地面观测资料各要素中,温度场对模式预报误差贡献最大,风场、气压和水汽场的贡献相对小;四川东部、广西大部和云南南部边缘地区的资料对改进预报产生正贡献较大。高空资料各要素中,温度场对模式预报误差贡献最大,其次是水汽场,风场贡献最小;高空站资料对改进预报产生正贡献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云南大部、贵州西部边缘和广西西北部边缘地区。依据误差统计结果,剔除对改进预报产生负贡献较大的地面和高空站资料后,模式降水和温度预报效果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6.
段玮  段旭  徐开  杨家康 《高原气象》2015,34(2):307-317
水汽是大气探测最关心的要素之一。从青藏高原东南侧出发,以NCEP再分析资料为基础,利用水汽气候诊断方法结合区域地形研究了该区域的水汽分布、输送与辐合辐散特征,并讨论了探空站布局。水汽输送分布与大气可降水季节差异均表明,青藏高原东南侧是夏、秋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影响的季风过渡区,也是东亚地区最主要的水汽通道之一,尤其在秋、冬、春季此通道的水汽输送更为关键。青藏高原东南侧的大气可降水量比西南侧明显要大,这与低纬高原和青藏高原南侧南凸弧形构成的地形组合有着密切关系。青藏高原东南侧地形对水汽辐合、辐散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既有经向、纬向差异也有高低层差异。复杂的水汽分布及输送特征需要加强水汽探测。通过对水汽探测关键区的量化研究表明,滇西北—藏东南—缅北地区、滇东—黔西地区以及滇西南地区是观测需求较为显著的区域。  相似文献   
37.
利用MM5V3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3年5月19日登陆的盂湾风暴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风暴中心移动路径.分析了风暴在海上以及登陆前后的流场、动力场和热力场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风暴中心的模拟路径与实况虽有一定误差,但总趋势均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表明模式对本个例的模拟预报可以参考。由于地形作用,盂湾风暴的动力结构和热力结构均发生一系列改变。  相似文献   
38.
许美玲  段旭  丁圣 《气象》2009,35(9):112-118
利用因子选取及方程建立人机交互平台,建立了云南省125个气象站的降水、温度客观要素预报方程.对比试验表明,绝大多数组合因子都优于单因子,组合因子预报方程的质量普遍比单因子预报方程好.预报检验结果显示,干季的降水预报尚未达到可用程度,雨季小雨及中雨、大雨的预报有一定业务指导意义,对于反映中小尺度系统的暴雨天气预报效果较差,在因子的选择上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温度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9.
云南春季低温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段旭  王恒康  董谢琼 《气象》1998,24(9):16-20
在参考了国内许多文献针对各地农业提出的不同的低温冷害指标和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提出了新的云南春季低温标准,并与旧标准中的“倒春寒”和晚霜冻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0.
春季滇南大风冰雹天气的大尺度环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段旭  李英  周毅 《气象》1998,24(6):39-43
从环流场、湿度锋区、高低空急流以及动流涡散场等几个方面分析了1997年春季云南南部多风雹天气的环境场条件,对南支槽、低层湿度梯度的变化、风场钯流和垂直运动、以及涡散场动能的转换等与风雹天气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些分析结论可供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