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我是大地上的一棵草我是大地上的一棵树我的根已深深扎在这一片我眷恋的国土我享受着阳光我享受着雨露任狂风暴雨疯狂我依然高昂我的头颅我的爱已深深扎在这一篇我痴迷的国土我是一首诗我是一首歌我是一粒微不足道的音符我就在这片希望的大地上跳跃幸福和欢乐是这么的富足我就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抒情我汲取来自大地的营养无私的大地给我深深地启迪和鼓舞我是国土人我爱我的国土我用手去轻轻感触她的每一根神经我用爱去轻轻呵护她美丽的肌肤我用眼睛凝视她博大深情的胸怀我用心去描绘她的丰饶和成熟我爱我的国土我的躯体里深含着她的悲哀她的…  相似文献   
113.
周煜林  张学民  刘静  熊攀  欧阳新艳 《地震》2021,41(3):157-170
使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的GPS TEC数据,通过滑动四分位法,对2019年8月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6.8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印度尼西亚地震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的关联性.基于对四川及周边地区以及全球TEC的监测,我们发现在2019年7月25日(震前一周),印度尼西亚地震震源区及其北半球的磁共轭区域曾发生不同程度的TEC异常扰动现象.结合2011-2019年四川及周边地区GPS TEC数据与印尼6.0级以上地震目录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印尼6.0级以上地震会在四川及周边地区出现TEC异常扰动现象.在时间上,异常集中在震前10 d至震后4 d的范围内,主要发生在地方时6:00-11:00,在7:00(LT)和10:00(LT)两个时刻形成两个峰值,而在夜间出现相关的异常最少;在空间上,在四川地区存在TEC异常的印尼强震集中在印尼西侧,印尼西侧与四川地区TEC异常表现出良好的关联性,且TEC异常扰动现象面积约为32×104 km2,异常面积巨大,易于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与印尼6.0级以上强震具有很好的时空关联性,结合全球TEC异常分布可以对印尼地区地震监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天然气勘探速度预测过程中存在的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然气勘探中速度预测一直是地球物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尤其是对于海上勘探新区或是探井较少探区而言,准确的速度预测难度较大,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这种误差的产生既有探井比较少的原因,也有速度预测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时深转换时直接应用处理得到的成像速度和速度体的建立可以提高时深转换的精度)的原因,本文首先以莺—琼盆地三个典...  相似文献   
115.
116.
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8.6级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通过分析处在地磁活动平静期的震前15天的数据,发现3月20、22、23和28日在赤道区域多个参量上出现电离层扰动,如电场和等离子体参量,认为这些电离层扰动可能与本次强震有关.震前电子密度异常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原来的峰值变化区电子密度单调增加,幅度超过1σ,如3月20日和28日的异常;另外一种是改变了原来在赤道区的单峰变化形态,而呈现了双峰值和赤道谷值的变化形态,如3月22日和23日的扰动.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形态的电子密度扰动都分布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经度上跨越100°,纬度范围30°,显示了比较长的异常持续时间和全球变化特性.VLF频段电场频谱的数据分析表明双峰形态的扰动不是磁共轭效应.同时低频电场扰动相对电子密度而言集中在一个相对小范围内,当Ne单调上升时,电场扰动却只出现在离震中最近的轨道上.分析认为震源产生的电场信号直接传播进入电离层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它可以通过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圈层耦合机制造成电离层扰动.结合离子成分及其变化形态的分析,震前氧离子变化形态与氢、氦离子的形态相反,这与其他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扰动形态是类似的.综合分析认为,对于与地震相关的电离层异常的识别需要结合多个观测参量的联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7.
介绍CCD引张线仪的测量原理、安装要求、监测成果等。在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实测结果验证了仪器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性高,无漂移。  相似文献   
118.
119.
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的超低频(ULF)电场波形, 本文提出了更简单易实施的ULF电场扰动预处理方法. 利用该方法, 对文献中已报道的2010年2月27日智利MS8.8地震前的ULF电场扰动进行了更全面的分析. 结果表明: 已报道的20°S—40°S地磁纬度带内的ULF电场扰动并非仅出现在最靠近震中的半轨道, 而是出现在较大的经度范围内. 大范围ULF电场扰动的区域正好位于南大西洋异常区, 很可能受到该区域异常磁场的影响. 南大西洋异常中心区域的ULF电场扰动表现出共轭特征, 即在南北地磁纬度20°—40°范围内ULF电场均出现约5 mV/m的扰动, 北纬地区的ULF电场扰动幅度相比南纬地区更小. 而在南大西洋异常中心区域外的ULF电场扰动则仅在20°S—40°S地磁纬度带内出现, 在其共轭区并未观测到ULF电场扰动. 这可能是由于南大西洋异常中心区域外的ULF电场扰动幅度比中心区域更小所致, 在电离层中由于碰撞效应更易被衰减, 因此ULF电场扰动无法传播至其共轭区. 本文的方法和结果可为后续更全面地分析卫星在电离层高度记录的ULF电场扰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采用GPS水准法和精密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结合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方法进行琼州海峡精密高程传递,通过对中间结果和最终成果的精度分析,选择了GPS大地高差结合似大地水准面拟合模型计算跨海高程,并通过水准网平差获得最终高程传递成果,精度达到厘米级,满足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5~8 cm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