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312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61.
蒋国盛  汤凤林 《现代地质》1994,8(2):216-222
由于目前随钻监测技术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利用离散的测斜数据对钻进过程和钻进效果进行监控和预测,对于钻孔施工显得尤为重要.作者研究了S型走向分枝孔的施工控制措施,建立了S型定向分枝孔的监控预测数学模型,包括造斜段监控、中靶预测、跟踪设计,同时还研究了长孔段中靶预测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数学模型和微机可以对S型定向分枝孔的施工进行综合的、较准确的控制。所有这些对L型和更复杂的定向分枝孔的施工监控措施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62.
承德南部燕山山地的特色林果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兴隆—喜峰口断裂为界, “京东板栗”集中于断裂以南片麻岩区,“兴隆山楂”集中于北部白云岩区,厘定主要控制因素对林果资源的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地质建造和生态地球化学的视角,分析片麻岩和白云岩建造的元素含量及相关性、研究元素迁聚特征和生物富集性,讨论影响作物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片麻岩建造以斜长石、石英和云母类矿物成分为主,Al2O3、Fe2O3、K2O、TiO2、P2O5、Mn、Cu、Zn、Ni、Co元素含量明显高;相应白云岩建造以白云石矿物为主,MgO、CaO元素含量高;基岩-土壤质量迁移系数(τ)值显示片麻岩建造中Se、B、V、S、Mn和Mo元素相对Ti元素富集;白云岩建造中Na2O、P、Ni元素相对Ti元素富集。板栗生物富集系数为Cu > Zn > Mo > Ni > Mn > Ge > Fe,山楂生物富集系数为Cu > Zn > Ni > Mn > Ge > Fe > Mo。基于板栗、山楂的品质控制生态地质模型,优选山楂的最适宜区面积为497.2 km2,板栗的最适宜区面积为499.01 km2。本研究成果可为地方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3.
数字压力式水位仪误差来源于压力测量误差、水密度取值误差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其中后两者引起的误差与水柱高度有关。对我国地震井水位观测网的水密度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进行分析,大部分观测井水密度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引起的水位观测误差基本上可以忽略。为了减少仪器的观测误差,水位传感器投放深度不宜过深,水位观测井筒水温不宜过高。对于个别矿化度大、富气泡的观测井和水温较高的非自流井,密度影响不容忽视。最后,对近几年来招标采购的水位仪器的测试情况进行总结,认为采用压力输入法与模拟井孔法相结合来测试压力式水位仪器的观测误差更为科学和准确。  相似文献   
564.
通过对内蒙古西乌旗新郭勒河边的ZK07钻孔进行孢粉资料的分析,重建了内蒙古西乌旗地区154.3ka 以来的古植被及古气候的演变过程,该演变过程具体为:154.3~146.3ka,以榆属和云杉属为主,且发育少量湿生 水生植物莎草科和香蒲属,降水量增多,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气候寒冷湿润;146.3~133.9ka,周Χ 山地森林萎缩,植被稀疏,转变为草本植物为优势的景观,气候变得温暖偏干,植被类型为疏林-草原植被景观; 133.9~121.0ka,气候凉爽偏湿,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景观;121.0~102.9ka,树林覆盖率较低,落叶阔 叶树榆属增加,此时气候为温和干旱,植被类型为稀树-草原植被景观;102.9~81.4ka,气候温暖偏湿,植被类型 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景观;81.4~60.0ka,云杉突然大量增多,榆树减少,气候变得寒冷湿润,植被类型为针叶 林植被景观;60.0ka至今,温度回暖,气候为温暖偏干,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565.
566.
始新世—渐新世是新生代气候从“温室”向“冰室”转变的重要节点,也是青藏高原及邻区气候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为了重建高原中部腹地始新世—渐新世的古气候演变特征,探讨古气候变化的控制因素,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382道班剖面的黏土矿物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伦坡拉盆地在始新世—渐新世牛堡组二段沉积的黏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为主,伊/蒙混层次之,高岭石与绿泥石含量极少,蒙脱石仅出现在极少样品中。黏土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指示伦坡拉盆地在该时期整体处于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但在长周期趋势下伊利石相对含量逐渐减少,伊/蒙混层逐渐增多,显示出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的气候系统在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时期存在向更加湿润的气候条件转变,这种气候系统的改变可能与南亚季风在晚始新世的演化所带来的更多水汽条件和青藏高原中部中央分水岭的形成有关,但在始新世与渐新世之交,伊利石含量陡然增多,而伊/蒙混层含量则减少,且两者频繁波动,这反映了该盆地在EOT时期受到全球降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