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近30年的资料进行干旱特征定量分析.发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季气温高、空气干燥、风矢量大,干平流是造成旱灾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结论,总结出内蒙古地区的几个产生干旱灾害的定量化指数:风干指数、干燥指数、沉降指数、降水指数等。应用这些指数建立了干旱持续的定量化预报方程。并建立了基于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业务预报系统,制作干旱持续期的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实况资料,通过对影响系统、环流形势演变、地面变压场、高空辐合、冷高压强度与移动方向、引导气流等物理因子的合成分析,揭示了2004年3月15~18日平顶山市区域性寒潮天气的成因,并找出寒潮天气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03.
对内蒙古地区2004年3月9至10日和2004年3月26至27日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分别是强冷锋锋区和蒙古冷涡。分析结果表明:强冷空气活动是内蒙古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天气发生时,蒙古气旋和强冷锋锋区的动力机制有所不同,蒙古冷涡系统中动量下传效率较高,而强冷锋锋区系统中高空急流更强劲。同时分析表明:锋面次级环流对西风的增强和沙尘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将国际上通用的SWAN波浪数值模式应用到渤海,以检验其适应性。通过对由风引起的波浪的增长和耗散作用源函数的实验研究,发现SWAN中所采用的Phillips线性增长部分的比例系数和波浪成长有较大的关系,此比例系数随摩擦速度变化(原模式取此系数为一常数)。基于模式试验,引入了一个新的Phillips线性增长项公式,并且利用3个风过程对模式的改进进行了验证。3个风过程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比较表明,计算结果在3个过程当中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确定低阶谱模式的模拟能力,分析了模拟的热量、动量和水汽的垂直和径向输送,包括它们的季节、年际变化和地形的影响。对有地形的模式模拟的输送量与实际大气和无地形的模式模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截断波数为10的低阶谱模式是能够模拟总动量、热量和水汽输送的主要气候特征的。在冬季,地形对模拟的输送量的影响与Manabe和Terpstra(1974)的结果是一致的,他们的结论是一月份地形增加了各种物理量向北的常定涡旋输送而减少了瞬变涡旋输送,我们的模拟结果进一步指出不仅地形对输送的影响随季节变化,而且影响的地理范围也随季节改变。地形不仅对经向输送有影响,而且对垂直输送也有影响。在我们的模拟中经向输送的年际变化是存在的,而且定性地与实际大气的观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6.
娜曰苏  李云鹏  李兴华  史志敏 《气象》2006,32(S1):25-30
针对近年来呼伦湖水域面积萎缩和区域生态恶化加剧的实际情况,结合EOS/MODIS遥感监测和地面勘测手段,对呼伦湖区域生态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且综合分析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对湖区生态变化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比分析呼伦湖近几年EOS卫星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到,2000年以后呼伦湖水城面积逐年萎缩,周围环境逐渐退化的过程。湖区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对湖区生态变化有显著影响,年均气温与湖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 69,n=42);极端降水量对于湖面积扩张或缩小有显著的影响;而蒸发量对湖面面积变化无显著影响。据此认为,呼伦湖区域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干旱频发,是导致近年来湖区水域面积迅速萎缩,生态恶化的主要气象因子。同时针对呼伦湖区域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7.
深入研究顺层缓倾型水库滑坡的变形破坏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失稳条件, 以三峡库区向家坪滑坡为典型实例, 基于相似理论建立地质物理模型, 考虑水位升降、降雨(含汛期)等诱发因素, 通过监测滑坡模型的位移、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的时空演化规律, 掌握滑坡的变形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库水位上升, 坡体前缘不断被浸没, 致使土体结构松散, 前缘发生滑移式滑塌; 库水位下降, 其位移、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在坡体中部和后缘均无变化, 但前缘破坏范围扩大, 延伸至中部; 库水位的独立变动仅影响下伏滑床水位, 但当其与后缘的基岩裂隙水耦合作用时, 可改变滑床的承压水头; 汛期降雨较小, 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仅土压力和孔隙水压有小幅度的变化, 没有位移变形; 在暴雨作用下, 中部和后缘先后发生变形, 土体应力累积和释放。库水位下降时, 强降雨将改变坡体原始应力状态, 坡体产生微小变形; 在极端条件下向家坪滑坡发生滑动的可能性较大, 库水位的下降、暴雨和后缘水位相互耦合作用导致坡体变形破坏。研究结果可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发育,岩浆岩出露面积超过13 000 km~2,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岩石均有发育,并以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和皖南地区较为集中。本研究在安徽省不同岩浆岩带共采集159块样品开展岩石密度和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测试,结合前人对安徽省岩浆岩放射性生热元素的测试结果,首次对安徽省岩浆岩开展了系统的放射性生热元素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岩浆岩总体上U、Th、K平均含量相差较大,花岗质岩石及中酸性火山岩的U、Th、K含量较高,基性岩浆岩的U、Th、K含量较低;不同类型的岩浆岩放射性生热率相差较大,花岗质岩石和中酸性火山岩生热率相对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宽,基性岩浆岩生热率较低且变化范围较窄;金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花岗岩生热率超过5μW/m~3,为高产热花岗岩;岩浆岩的热贡献主要来自于U和Th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衰变热贡献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10%。通过本文研究,结合前人对安徽省地质地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岩浆岩放射性生热对安徽省温泉分布、干热岩勘探和U矿床勘探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安徽省后续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9.
辽宁省海洋经济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宁省是海洋大省,早在1986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建设“海上辽宁”的战略设想,旨在通过充分利用辽宁省海洋资源优势,培育海洋支柱产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领域,逐步建立与辽宁陆域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开放型海洋经济体系。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然加快辽宁省的对外开放步伐。  相似文献   
110.
海浪和潮汐风暴潮耦合过程的数值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浪和风暴潮是重要的海洋灾害。对它们的精确预测和预报对沿岸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估及海洋工程的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过去人们大多对波浪和风暴潮单独进行预报。实际上,风既产生浪又产生风暴潮,因此它们的产生必然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渤海高分辨率的双向耦合的海浪和潮汐风暴潮数值模式,研究各耦合机制的影响,以期为黄河三角洲沿岸风暴潮海浪漫堤、漫滩风险评估提供更为准确的海浪风暴潮预测预报结果。作者在研究中基于国际上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和潮汐风暴潮模式,建立了渤海2′×2′的海浪和潮汐风暴潮耦合数值模式。耦合模式充分考虑了三个主要耦合物理机制:依赖海浪状态的表面风应力,波-流相互作用底应力和辐射应力。波浪模式主要基于国际上第三代WAM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浅水效应的改进,以包括浅水深度破碎引起的能量耗散;潮汐风暴潮模式计算中开边界考虑了10个主要分潮K1,O1,P1,Q1,M2,S2,N2,K2,Sa,Ssa。依赖海浪状态的表面风应力取自Donelan等(1993)的结果,波-流相互作用底应力取自Signell等(1990)对GrantandMadsen(1979)简化的结果,辐射应力以海浪谱表示。耦合计算中,两个模式通过三个耦合机制双向传递所需参量。运用胜利油田中心一号观测的2个同步浪、潮、流资料对所建的耦合模式进行了检验,并通过耦合和非耦合模式结果的对比对各耦合机制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理机制对波高的影响主要由能量方程中以辐射应力表示的波流相互作用所决定;在波-潮耦合作用中,依赖波令的表面风应力和辐射应力对水位是正效应,而波流相互作用底应力对水位是负效应。三个物理机制的综合净效应是正,可增加水位达25cm。比较显示,耦合模式的结果无论对波高还是水位都比非耦合模式的结果好,特别在峰值处。本研究显示耦合模式的结果将改进海浪和风暴潮的模拟精度。所建立的耦合模式将对渤海海浪和风暴潮预报精度的提高,以及为黄河三角洲近岸海浪和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更可靠的参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